羅丹,于敏,吳建新,劉萍,李艷,宋方方
2022 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奧密克戎變異株在上海流行。研究表明[1],如果該變異株出現社區傳播,其感染病例數在2~3 d 可以翻一番,奧密克戎變異株具有傳播速度快、免疫逃逸能力強的特點[2],對疫情防控反應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力調配、防疫物資保障、安全防護和各部門配合協調等方面均面臨巨大的挑戰。海軍特色醫學中心多次參與社區大規模核酸采樣應急任務,參與核酸采樣的護士共計2 656 人次,采樣點位共1 892 個,累計為158.5 萬名居民提供了核酸采樣服務,對社區大規模核酸采樣的護理管理策略進行不斷改進和優化,取得了良好效果?,F報道如下。
海軍特色醫學中心于2022 年3 月18 日首次接到緊急外出核酸采樣任務,時間緊,任務重,采樣量大,護理部迅速響應,在人力、物資、車輛保障等方面積極協調組織,初步探索了一套快速拉動、機動靈活的核酸采樣團隊管理經驗,但是仍然存在諸多不足。為更好地梳理不足,研究者便利抽取參加社區大規模核酸采樣任務≥3 次的護士10 名,進行半結構式訪談,訪談提綱為:(1)在采樣過程中你有什么感受;(2)你覺得在采樣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是如何應對;(3)你對采樣前后工作流程有什么改進的建議。整理訪談結果,結合實際情況,前期外出核酸采樣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采樣前,防疫物資配備不足;(2)采樣前等待和采樣護士閑置時間過長;(3)上門采樣時,物品拿取不方便,易造成交叉感染;(4)采樣時,遇到意外突發情況處置不當;(5)采樣后,消毒不足,隔離不到位;(6)在上門單采疑似陽性患者時,護士的心理壓力較大。通過訪談,總結工作短板和采樣護士的工作體驗,為優化核酸采樣護理管理策略提供了參考依據。
1.2.1 成立優化核酸采樣護理管理策略專家組 優化核酸采樣護理管理策略專家組由護理部、感控科、醫療工程科、信息科、保障部、心理科骨干組成,構建以護理部為引導,其他部門多元力量積極參與的主體結構;明確各部門職責,每天召開1 次例會,協調解決核酸采樣中的問題并制定改進措施。護理部負責采樣人員調配、與社區溝通協調、安排護士回院隔離住宿、對采樣護士的培訓及采樣工作流程的優化等;感控科負責對采樣人員宿舍、來回車輛和剩余防疫物品等的消毒和環境物品表面采樣;醫療工程科負責優化物資請領流程和防疫物資配備;信息科負責設計開發小程序,對采樣護士體溫、核酸檢測上傳數據進行每日督導;保障部負責車輛保障及飲食保障;心理科致力于排查和緩解采樣人員的心理問題。
1.2.2 細化外出核酸采樣隊構架和職責 建立外出核酸采樣護士機動庫。出發前,按任務要求和個人自愿原則配備采樣人員,每隊配備護理部助理員1 名,每24 名隊員配備帶隊護士長1 名;采樣隊每4 人為1 個分隊,每2 人為1 組,設立分隊長,以方便人員到達社區后,迅速化整為零,分散到各個點位。職責分工明確:(1)護理部助理員在接到外出任務時,根據溝通清單與居委會負責人提前對接,溝通清單包含:采樣時間、采樣大致人數、社區大小和采樣點位數量、采樣環境布置、采樣流程、防疫物資配備、社區陽性單采情況、引導員的電話、就餐時間和地點等信息,確保采樣隊到達社區后能迅速開展工作,避免出現采樣人員等待時間過長、防疫物資準備不足、上門采樣時迷路、采樣人員不能及時就餐等情況。(2)帶隊護士長負責提前評估和調整采樣環境,按社區篩查范圍的點位并按分隊、小組合理安排人員,隨時關注采樣任務完成情況和人員工作狀態,及時調換、補充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分隊長盡量由操作教員擔任,負責督導隊員穿脫防護服流程和返回醫院前個人、車輛和剩余物資的消毒流程。(3)如遇上門單采疑似陽性患者或不方便下樓采樣的人群,按小組通力協作,提前按人員名單規劃好上門路線,一般按不方便下樓采樣人員→疑似陽性患者→陽性患者的順序進行上門采樣,一般由年資高或年長的護士進行采樣,年資較輕的護士配合采樣。
1.2.3 提高核酸采樣物資保障配置能力和時效 疫情形勢瞬息萬變,突發緊急采樣任務多,快速、完備的醫用防護物資保障是確保采樣人員安全的重要環節,也直接反映醫院的應急反應能力[3]。針對前期不足,做出以下改進:(1)耗材物資庫在晚夜間設立專職人員發放配備物資,以保障晚夜間臨時受命的采樣任務。(2)優化物資請領程序,線下申請轉換為網上系統申請,縮短大批量防疫物資審批時間。(3)為加快反應速度,應對晚夜間臨時任務,制作外出核酸采樣物資單元應急清單。見表1。并按2 人小組配4 套醫療防疫物資單元的外出任務應急包,每次儲備25 份,以備隨時啟用。(4)為便捷上門單采,護理部在防疫物資短缺的情況下,自制設計一次性上門單采包,一次性上門單采包涵蓋了單采所需的一次性物品、快速手消液和便攜式粘貼抽拉垃圾袋,力求物品按功能定位、分區、便捷拿取和防止交叉感染來配備。

表1 外出核酸采樣物資單元應急清單(2 人份)
1.2.4 標準化核酸采樣工作流程 根據實際情況,標準化采樣和消毒工作流程。(1)10∶1 混采工作流程:評估采樣環境→協助設計排隊區域(候采區、掃碼區、采樣區)→放置試管等采樣物資→準備10 支采樣器集中放置→核對采樣信息→規范采樣→手消毒→更換一次性檢查手套→志愿者協助噴灑(1 000 mg/L 含氯消毒劑)消毒桌前采樣區域。(2)上門單采工作流程:分隊長規劃上門單采路線→居委會提前通知排查人員準備采樣和戴口罩→準備上門單采包→到達被排查人員家門口→敲門前噴灑消毒門口(1 000 mg/L 含氯消毒劑)→掃碼→打印條碼→核對采樣人員信息→貼試管→規范采樣→手消毒→更換一次性檢查手套。
1.2.5 建立外出核酸采樣防護指引手冊 疫情突發,患者數量短時間驟增,護理人員的疫情防護專業素養準備不足[4],高強度的工作壓力[5]及女性生理特點,導致核酸采樣隊員更換頻繁,在任務期間,核酸采樣隊不斷替換或新進人員以補充力量。為保證新進采樣人員快速進入工作角色,在查閱文獻基礎上,專家組總結前期采樣工作經驗和訪談結果,編制了外出核酸采樣防護指引手冊,指引手冊包括采樣前、中、后,共9 項一級條目內容。見表2。

表2 外出核酸采樣防護指引手冊內容
優化外出核酸采樣護理管理策略后,抽組耗時由原先的2 h 縮短至30 min,參與核酸采樣護士共計2 656 人次,核酸采樣隊人員零感染;采樣點位共1 892 個,累計采樣158.5 萬例,不合格采樣標本37 例,標本質量合格率達99.99%,不合格采樣標本中23 例為核酸條碼因被消毒液浸染無法辨認,8 例因采樣試管未擰緊而漏液,5 例因核酸條碼標簽錯誤粘貼、1 例因單采管內出現2 根鼻咽拭子。沒有出現因制度流程、保存運輸、消毒隔離等因素導致標本不合格的現象。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部分醫務人員都懷抱著保衛家園的使命和情懷,積極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役中,但是,隨著抗疫工作越發艱巨,給醫務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心理負擔。研究結果表明[6],長期暴露在潛在風險中,外出核酸采樣的護士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狀況。本研究發現,專家組例會暢通了溝通渠道,充分發揮多元力量的參與協同,共同關注護士們的身心健康和實際需求。如保障部安排一輛大巴跟隨保障核酸采樣護士隊伍,確保護士在疲勞或特殊情況時可隨時得到休息;飯堂為晚歸的采樣護士貼心準備好夜宵;每次任務出發前,護理部充分尊重護士們的意愿,以群接龍形式,護士自愿報名參與任務;心理科專設心理測評小程序和咨詢熱線,確保采樣隊伍保持活力和熱情。另外,專家組標準化采樣和消毒流程,總結采樣相關注意要點,匯編成冊,便于采樣護士翻閱學習,為核酸采樣工作常態化精準防控做好準備。
應急物資配備是突發事故應急救援和處置的重要物資支撐,是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7]。針對疫情應對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專家組及時對物資儲備和發放流程進行了優化,體現適度超前的意識。在面對社區大規模應急采樣任務時,本著快速、便利、安全的原則,醫療工程科優先發放核酸采樣任務所需物資,護理部按工作時間和實際采樣需求定制外派核酸采樣物資應急包,使得抽組耗時由2 h 縮短至30 min;為上門單采護士設計一次性的便捷采樣包,改正前期物資零散、容易交叉感染的缺點。
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免疫逃逸明顯,增加了防控難度。為筑牢采樣人員個人防護防線,確保安全,醫院空出靠近醫院門口最近的病區專門給采樣人員居住,單人單間,集中隔離管理;按照《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方案(第九版)》[8]要求,每日安排消毒組為居住地進行消毒,并定期進行環境物品表面采樣檢測。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梳理了采樣環境、標本、外出剩余物資及捐贈物資等個人物品的消毒要點,做到人、物、環境同防,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風險。至本文撰寫時,海軍特色醫學中心采樣隊無1 人感染,說明優化策略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疫情是一場“大考”,可以檢驗醫療系統在應急狀態下的不足和薄弱點,同時,也是反思不足、彌補短板的良機。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海軍特色醫學中心對社區大規模核酸采樣的護理管理策略不斷進行完善和優化,通過實踐進行了檢驗,取得初步成效,為突發應急核酸采樣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一種客觀、快捷、安全的管理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