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家

這兩天,關于張繼科欠債的新聞頻頻登上熱搜。且不論涉賭、欠債等行為是否屬實,但這個事件中的某些風向和評論真是讓人憤怒。
首先,傳播、泄露他人隱私就已是侵權行為,我們堅決抵制和譴責。其次,部分網友在評論區叫囂著“求視頻”“求資源”,甚至還有人回復“看過,加微信”,借此騙錢牟利。同時,還有人提出類似“受害者有罪”“完美受害者”等論調,不懷好意地將無辜者推向風口浪尖,不僅徹底帶偏了輿論,也給他人造成了二次傷害。
為什么發生這樣的事情,女性總是容易成為話題焦點?我們在關注事件進展的時刻,也希望那些不懷好意的評論適可而止,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違法違規的事情上,而不是在其中起哄,揣測,聚焦隱私。
在這件事情上,女性不該成為話題焦點,更不該成為被評論、被審判的對象,她們沒有做錯任何事!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也公開點評張繼科事件,其中提到了三點:一是要查清有沒有人違法犯罪;二是要查清有沒有人造謠誹謗;三是要查清有沒有人渾水摸魚。
最后,“長安劍”強調:所謂“網絡熱點”就應當在法律與秩序的軌道上歸于平寂,讓所有人在懲惡揚善的“大結局”中收獲安心。
那么,你對如何為女性營造更加友好的職場環境和社會環境,追求更多實質性的男女平等,有何看法?
網媒互動:
微信調查

不一定有錯,但至少沒有保護好個人隱私 11%當然沒錯,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維護權益 66%錯不錯已非重點,“受害者有罪”論調難免 23%

王世民
中國心理學會 注冊心理師
安徽省唯一中國家庭教育專家組專家
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會 副會長
安徽省婚姻家庭研究會 副會長
某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出賣前女友的隱私照去還賭債,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行為,讓受害者蒙羞,就更是錯上加錯了!
在此事情中,我們無論是站在維權的角度還是站在情感的角度,都不應該支持這種行為,否則就是避重就輕,為違法者逃避責任與輿論壓力,反而給受害者帶來更大的不被包容的影響,陷入“別人犯錯我被打板子”的委屈、苦悶、無力的狀態。
支持女性用法律武器自我保護的做法。當隱私被侵犯時,第一時間想到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是明智的選擇。女性在自身權益受到侵犯后,采取法律手段去解決問題,本身就是有理、有利、有節的做法。相對于隱私爆料者毫無底線的做法而言,女性不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回擊,就應該點贊!這是女性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增強的表現,在自己權益受到影響后,沒有歇斯底里,沒有以同樣拙劣的方法揭露對方隱私,恰恰是具有較高教養的表現。期待女性朋友在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時,都能采取合法的方式去為自己討回公道。
不互揭隱私是尊重彼此曾有過的美好情感的表達,是一個人在親密關系失去后的理性表達!
可是我們痛心地看到,在類似事件中,居然有人不去抨擊嗜賭如命的一方,不去抨擊不講道德出賣別人隱私的一方,反而去詬病受害者沒有保護好自己,這是社會文明發展到今天對女性的重大偏見的表現。“誰讓你拍這些照片?”“誰讓你不懂得保護自己?”“你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人!”這類言論,都是從內心不尊重女性的表現。在親密關系中,雙方在相互自愿的基礎上拍了隱私照片,本身就是私密行為,如果一方出賣隱私,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還有一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覺得反正對自己沒有影響,越熱鬧越好,可是沒有想到對于受害者來說是雪上加霜,會導致受害者對親密關系失去信任,對人失去信任,甚至有人迫于壓力采取極端的放棄生命的做法。請大家能夠在文明發達的當下,多一些對女性的尊重。拍不拍照,和誰拍照,由誰保管,是一個成年人自己的選擇,我們如果對這樣的行為大肆渲染,等于成了卑鄙者的幫兇。
處于親密關系中的女性,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呢?一是找對人。親密關系中的對方要是有底線有擔當的人——人品好的人,可以通過觀察其身邊的朋友是什么樣的人來發現。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觀察對方的朋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對方。二是對方不能有惡習。一個惡習難改的人,是不值得托付終身的。例如嗜賭如命者,多是積重難返,早點遠離惡習之人,才是上上策。三是發生私密行為不隨便。在親密關系中有私密行為不可怕,可怕的是和他人有隨意的私密行為。一旦發生私密行為就要心中有數,什么樣的照片和錄像該如何保存,雙方都要遵守不擅自處理的底線。
愿我們都心存善良,今后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人人多一點寬容心,多給受害者一點空間去療傷,該被抨擊的是那些給他人帶來傷害的人。愿人人有愛,不為愛所累,能夠為愛多一點擔當。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很多有擔當的年輕人,在戀愛結婚之后,為愛擔當,共同經營幸福的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