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峰

圖文無關
侵犯肖像權還是藝術欣賞?《民法典》里有答案。
AI“換臉”正在走紅網絡,只需一張照片,經過深度合成算法處理,就能秒變視頻主人公。但“換臉”也可能引發侵權糾紛。
2022年11月28日,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審結的一起案例,警示了AI“換臉”的法律風險。
生于1998年的梓涵身材高挑,加上充滿靈氣的杏仁眼和櫻桃小口,極具古典美女的特征。讀大三那年的寒假,梓涵和同學去武漢市德意風情街游玩。走進一家漢服店,她頓時被眼前多姿多彩的漢服吸引了眼球。在同學的鼓勵下,梓涵試穿了漢服。素雅利落的垂墜大氅,搭配精致的盤發與發飾,行云流水的設計穿上身,她頓時顯得溫柔優雅起來。而梓涵的圓潤小臉,駕馭起漢服更是耐看又亮眼。漢服店老板給她拍了照,提出作為店里的展示照片。
梓涵穿上漢服的照片滿滿透出古風美人的仙氣,很快被攝影師發現,經攝影師聯系和動員,梓涵做起了漢服模特。她的氣質和古風妝造型格外相襯,或甜美或大氣輕松,迅速走紅網絡。與此同時,梓涵還經常拍攝古風造型短視頻,在網絡平臺上發表。
2022年3月,梓涵發現一個叫“秀顏”的App上發布了數段作品。作品中,主人公身著古裝翩翩起舞,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該視頻上方配文“美人在骨不在皮”,下方有功能鍵選項“收藏”“一鍵融臉”。
“這不是你在網絡上發表的短視頻嗎?”梓涵的閨蜜柳穎提醒道。是呀,除人臉五官不同,視頻主人公的衣著、身材和跳舞的一招一式都與自己的作品完全相同,難道是巧合嗎?
梓涵查了查這個App,該平臺由上海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息公司)開發運營,App中有梓涵的古風造型視頻模板。用戶可通過上傳個人照片,將視頻模板中的人臉替換成用戶上傳的人臉,除五官發生實質性變化之外,其余內容都與原視頻保持一致。軟件生成換臉后的古風造型視頻,用戶可以將其保存并分享到其他平臺。
為了制止侵權行為繼續發生,梓涵及時在她的個人賬號置頂位置,發布了聲明:“尊重是一種美德,沒有授權任何換臉!”“短視頻只玩抖音,其他均為侵權!”
與此同時,她多次聯系信息公司,要求刪除其他人換臉后的古風造型視頻,可是沒有得到回復。為了維護自身的權益,梓涵在公證處對換臉短視頻進行了證據保全。
2022年11月1日,梓涵向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她請求法院判令信息公司立即刪除侵權視頻、斷開鏈接,停止侵害梓涵肖像權的行為,并要求信息公司賠禮道歉,在其運營的“秀顏”手機換臉軟件的首頁顯著位置連續30天刊登致歉聲明,另賠償梓涵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合計5萬元。
梓涵訴稱,自己是網絡紅人、漢服模特,經常拍攝古風造型短視頻在抖音平臺上發表。其抖音號昵稱為“筆墨伺候”,目前粉絲人數8.2萬人,作品總點贊量93.4萬人次,梓涵的形象及其作品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
信息公司運營名為“秀顏”的手機換臉軟件,在該軟件中,信息公司將眾多網紅或明星的肖像視頻上傳為模板供用戶換臉使用,但用戶如果想解鎖全部視頻模板以及高清無水印導出視頻,必須要付費購買會員后方可使用。用戶在付費成為“秀顏”的會員后,能夠自行創設換臉圖片,形成除臉部特征不同之外其他內容仍為網紅或明星的肖像視頻。
梓涵還提出,換臉視頻對信息公司具有引流宣傳和促進用戶付費以獲益的作用,且信息公司未經授權同意,擅自使用帶有梓涵肖像的視頻的行為,屬于從事與其經營有關的活動,具有營利目的。“秀顏”App通過“AI換臉”技術替換了原視頻中的角色,用于軟件用戶的娛樂,系利用信息技術偽造的方式侵害了梓涵的肖像權,并侵犯了肖像權人的人格尊嚴。信息公司未經梓涵授權同意,在其運營的“秀顏”換臉軟件上,上傳以梓涵肖像為原內容的視頻作品提供給用戶換臉使用,進而獲得不正當的利益。因此,信息公司的行為侵犯了梓涵的肖像權,應承擔侵權責任。
為證明自己的主張,梓涵向法庭提交了信息公司的侵權事實截圖及視頻,證明“秀顏”App顯示信息公司即為開發者、運營者,信息公司在涉案App中使用了梓涵的肖像作品,并提供給用戶換臉使用,同時收取會員費用以解鎖換臉功能進行商業獲利。
信息公司沒有到庭應訴,其書面答辯稱,“秀顏”換臉App是對相關短視頻的合理利用,用戶對梓涵肖像的使用僅僅局限在動作部分,是有限度的,并沒有損害肖像權人的利益。同時,“秀顏”換臉App使用梓涵的原視頻系通過算法自動生成而產生效果,該行為主要出于藝術欣賞的目的。
法院審理認定,信息公司系“AI換臉”App的運營主體。該App宣傳“僅需一張照片,立即變成視頻主角”“只需一張自拍,馬上改頭換面”。用戶通過支付68元至198元不等的會員費,即可使用全部“換臉”視頻模板。同時認定,信息公司未到庭,視為放棄質證的權利。
案件審理期間,法庭查明,“秀顏”App已經將梓涵的視頻模板及換臉視頻下架,梓涵遂撤回了信息公司立即刪除侵權視頻、斷開鏈接,停止侵害其肖像權的訴訟請求,法庭予以準許。
法官指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梓涵具有一定網絡熱度,其抖音“筆墨伺候”賬號經梓涵本人實名身份認證,其發布的視頻資料中的肖像權應受到法律保護。
那么,信息公司是否存在法律規定的侵犯肖像權的行為呢?法院認為,首先,肖像權屬于自然人的人格權,基本內容包括制作專有權、使用專有權和利益維護權,具有絕對的排他性,任何人未經本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他人肖像。信息公司未到庭應訴,并提供涉訴視頻的合法來源,也未舉證證明其使用涉訴視頻經過梓涵同意。
并且,軟件以“換臉”為主要功能及賣點,其實質是利用梓涵良好的外部形象所拍攝的素材引流,誘導用戶點擊下載,并采用會員付費的方式經營。信息公司未經梓涵授權同意,以營利性為目的使用含有梓涵肖像的視頻,已經侵害了梓涵的肖像權。
信息公司是侵犯肖像權還是藝術欣賞?對此,法院指出,肖像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出現,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以及平衡肖像權人與肖像使用人之間的利益關系,肖像使用人合理使用肖像是有限度的,不應損害肖像權人的利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條第一款規定,為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在必要范圍內使用肖像權人已經公開的肖像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
該條旨在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但從信息公司在其運營營利的軟件公開使用案涉視頻的手段和目的來看,案涉視頻使用換臉功能的受眾群體通常是被梓涵的整體形象和視頻效果所吸引,包括人臉、服裝、背景、氛圍等,得到角色形象代入感。而信息公司通過收取會費的方式使軟件用戶可以使用該視頻進行面部替換,系以營利為目的擅自進行商業活動使用,明顯已超出了在必要范圍內單純的藝術欣賞,其行為構成對梓涵肖像權的侵犯。
2022年11月18日,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等規定,作出一審判決,信息公司在“秀顏”軟件顯著位置刊載致歉聲明對使用梓涵肖像賠禮道歉,連續保留七日,內容須經過法院審核;信息公司應賠償梓涵經濟損失15100元。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