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利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各行業百花齊放,各種品牌層出不窮,反映社會發展水平提升的同時,也更是體現了社會創新。在這一過程當中,商標注冊成為關鍵所在,合法的商標注冊和使用,能夠為品牌的建設和市場開拓提供保障,也為相關產品或者服務的提供創造基礎條件。因此商標注冊在品牌建設當中至關重要。以我國的《商標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規而言,我國的商標法以注冊制為原則,主要保護商標的專用權,但是我國也從實際情況出發,保護商標的合理使用權。防止一些不法分子,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明知他人正在使用某些能夠起到識別商品來源的商標,利用他們法制意識淡薄的因素,惡意搶先注冊他人的商標,或者惡意毀壞他人積累的商標信譽,甚至脅迫他人高價購買商標等等。上述行為嚴重破壞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給企業的發展埋下隱患。所以本文基于此,研究和分析商標注冊在商標保護中的地位和作用,具體從相關理論分析當中入手,為研究做鋪墊,進而對商標注冊的實質進行分析和探究,最后則是對商標注冊的作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商標注冊;商標保護;地位與作用
企業在社會市場環境當中或者國際市場環境當中提供一定的商品或者服務,依靠的是企業自身的發展能力,這當中需要的是企業品牌在市場當中具有一定的辨識度和市場信任,消費者以及客戶也就會傾向于選擇該品牌的產品與服務,而消費者和客戶如何區分和有效選擇相關的產品以及服務,則是依賴于對企業商標的辨識。可以說商標是企業得以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有了完成注冊的商標,品牌建設也就能夠順利進行,相關的產品以及服務也就可以有效提供。而商標注冊對已經投入使用的商標,提供了法律層面在全國范圍內傳播的認可,能夠在全國范圍內排除后者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保障企業的發展和品牌的建設。那么如何進行商標保護,以及發揮商標注冊的作用和效益,則需要商標所有人重視進行商標注冊,以從法律角度獲得程序性的權利,對商標實際財產權利提供更多的保障作用。在我國,商標權的實際取得其實無外乎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法律程序進行注冊,另一種就是通過在先的使用,我國立法明確規定了商標合理使用制度和在先使用商標的有限保護制度,對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的禁止權做了合理的限制,以避免注冊商標專用權的“絕對化”。所以正確看待商標注冊、商標權的取得以及商標權的使用至關重要,這也是促進商標保護的關鍵所在。
一、相關的理論概述
(一)商標定義
商標屬于一種專門的法律術語,是品牌或者品牌的一部分,在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注冊之后稱之為注冊商標。無論是注冊商標還是非注冊商標都受到法律不同程度的保護,其注冊者享有專用權,而沒有進行注冊的商標則保護范圍受限。對于商標而言,在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尤其一些商業活動的展開和實施,商標在其中起到重要的區分作用,能夠將經營者的產品或者服務進行有效的區別,再就是可以對相關產品或者服務指示其來源,此外還有保障產品質量的作用。例如對于馳名商標代表的產品,消費者往往更加信賴,主要就是由于對該品牌產品或者服務的使用,在質量方面產生了認可,之后也就更加傾向于選擇這種品牌,而促使消費者最終選擇該產品的主要因素就是消費者對商標的有效辨識。商標實際上是企業及商品的商譽,是生產經營者長期在產品和服務方面所做的努力,整體以商標的專用性來建設相關的品牌,逐步在社會市場當中獲得相關的信任和認可,實現促進自身發展的目的,從而產生了商譽。
(二)商標權內容的界定
商標權的概念界定當中目前有兩種認知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商標權就是相關注冊人對商標享有的專用權。而另一種觀點則是認為商標權實際上包含在法律程序當中注冊形成的商標的專用權,以及未注冊商標所有人在法律規定條件下對未注冊商標享有的專用權。從第二種觀點當中可以看出商標的注冊與未注冊都會具有一定的商標權。這也是本文持有的觀點。從這一觀點當中出發進行繼續分析,若是將商標權僅僅理解為注冊商標即會享有相關的權利,這樣的情況也就意味著經營者只能對注冊的商標享有商標權,而對于未注冊商標則是不具有商標專用權。這與我國《商標法》第四條商標自愿注冊原則以及第十三條對未注冊馳名商標所有人權利的保護相矛盾。
具體對于商標專用權內容的界定,也有兩種觀點形成。一種觀點認為其內容包含商標所有人對商標所享有的所有權利。另一種觀點則是認為不等同于商標所有人可以享有的所有權利,商標所有人除享有商標權之外,還享有商標的處分權,以及轉讓、許可和質押等的權利。在第二種觀點當中,有相關學者認為商標專用權的內容包含商標權人自己使用商標的權利,以及包含禁止他人未經許可使用商標的權利。所以第二種觀點更加符合實際情況。也就是第一種觀點當中表示的是商標權只能是商標注冊人享有的權利,而在現實情況當中也實際存在商標的許可或者轉讓,此時若按照第一種觀點,相關受許可商標的人則不能享有相關的商標權,所以也就與許可本身相矛盾。綜上所述,可以確定商標權也就是在生產經營當中指向生產經營者對商標享有的使用權,以及排除他人未經許可和同意使用商標的權利。
從商標權內容界定當中也就可以明確,商標權的使用價值體現,并非在于商標自身作為一種標識存在而產生,而是商標在利用過程當中與實物或者產品產生的一種指向關系,可以說是實物或者產品的一種來源辨別方式。消費者基于對商標的辨別,選擇相關企業的產品。這也就是商標法賦予商標權的基本內涵。從商標法律制度的發展歷史來看,商標權利的保護實質是對商標權人財產權利的保護,通過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賠償損失實現商標的經濟價值,慢慢形成將商標與市場主體的商譽相結合的一種模式。商標承載的不僅僅是商標作為一種標識信息而存在,而是加入了商業信譽,是商業信譽的表現之一,其所蘊含的經濟價值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企業的發展表現的更加突出,維護商標權利就是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從民法典物權角度進行分析,商標權可以理解為民法當中物權的一般原理在商標法中的體現和具體應用,屬于商標法中的“所有權”。是所有權理論從有形財產拓展到無形財產的一種發展現象。盡管商標權跟民法當中對真實物體的所有權界定不盡相同,但就客觀方面的屬性而言,同樣也屬于一種民事權利。能夠反映和呈現社會財產關系當中不同參與主體的各自權利界限,擁有某一項商標的商標權就相當于我們擁有某一個實實在在物品的物權,我們可以完全按照所有人的意思進行轉讓、處分。從這一點上理解,其也就具有了私權的屬性。知識產權在我國并非公權力范圍,而是屬于私權范圍,具有私權屬性,這就需要我們在私權的范疇之內來進行合理的商標使用。
二、商標注冊的實質
商標之所以稱之為商標,實際上是在一定的生產經營活動形成之后,為了能夠有效區分其他的生產經營產品或者服務,而借助法律途徑證明相關產品或服務具有區別于同類產品或服務的性質,進而以商標形式進行展現,也就是通過商標的辨認,可以明確了解不同廠家的產品,盡管性質相同,但存在質量與服務效益方面的不同,從而形成了社會市場品牌多樣化的特點,也促進了社會市場的多樣化發展。因此商標注冊的實質也就是可以理解為是商品或服務的一種特殊證明,有了商標,相關的社會市場消費者也就能夠進行商品或者服務的選擇,進而滿足自身的個性需求。
(一)商標注冊并非商標權的唯一取得方式
對于商標權的實際理解,多數人的直接觀念就是注冊商標即獲得商標的相關權利,他人無權在相同或類似產品上使用相同或類似的商標。我們在商標運用的過程中也會發現,部分人群認為,商標只有經過官方注冊才能取得,只有拿到商標注冊證書才叫取得商標,實際上這是一種片面的對商標法的誤解,這種認識并未真正理解商標法保護商標權的真實意圖。通過對商標權利的實際操作應用,我們也會發現,商標的注冊并非是商標權的唯一取得方式。從商標的價值角度進行分析,商標只有在商業活動當中才會慢慢產生一定的經濟價值,且這種價值不能進行簡單輕易的量化,大部分需要依附于商業活動的進行。那么從這點進行考慮,我們可以分析得出,在產品上使用未經注冊的商標,通過大量的商業活動來進行宣傳和推廣,隨著產品的銷售,此時,未經注冊的商標也能獲得當地乃至全國消費者的認可,形成實際使用的商標。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假設,若將商標注冊看成一種權利的許可和提供,那么未經商標局審查通過的生產經營者的商標使用也就無法合法進行,這樣與商標法保護經營主體的私權相違背;同樣若經過注冊取得商標權屬于國家的一種授權,也就表示國家通過商標局授予給生產經營者原本是屬于他的權利,這樣一來,也與上述提到的商標權私權屬性相違背。所以可以明確,從保護商業主體的民事權利角度考慮,通過注冊取得商標權不能作為商標權取得的唯一方式,除了注冊取得商標權,使用取得也應該作為一種合法的商標權取得方式。因此,注冊商標和非注冊商標在實際的商業活動中本身可以同時存在,我們國家的商標法也就是根據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況進行的修訂,對商標權產生的兩種方式均予以認可。
(二)非注冊商標的合理保護
在我國的《商標法》及配套的法律法規當中,零散分布著關于未注冊商標的保護規定,商標法第五十九條就是對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行為的規定,其中第三款明確指出,商標注冊人申請注冊商標以前,他人已經在產品上使用的相同或者類似商標,且該商標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的。此外,《商標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馳名商標保護的民事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還就未注冊的馳名商標的保護也做了非常明確的規定。非注冊商標凝結了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付出的大量心血,很多企業家往往因為商標保護意識淡薄,只注重生產經營效率的提高,成本的節約,而忽視了在自身發展當中對慢慢累積的商標權利的保護,如果對這種非注冊商標不進行合理的保護,就會引發市場上一些不良主體的惡意注冊,導致產生道德風險,違背商標法促進市場秩序良性發展的初衷。
三、商標注冊的地位與作用
商標注冊的作用如何體現,也就是在其代表的行業當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產品或者服務的一種標記,為其他所有人所認識并知曉這一商標已有注冊和使用。在這樣的基礎上,注冊商標原本所有人也就可以對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提供一種權利方面的證明,以體現其獨有的價值和產生創新的動力,否則沒有商標注冊作為引導和規范,更多的競爭行為產生,會影響社會市場的秩序。有了注冊商標之后,一些商業行為也就有了區分,因此市場產品或者服務提供過程當中,相關消費者也就可以根據注冊商標進行選擇,并促使相關企業進行創新和提升質量。沒有商標注冊,市場當中相關產品或服務的質量也就難以保障,沒有注冊商標可循,也就無法基于商標的存在而產生競爭,企業也就不能持續不斷地保持創新,贏得發展。
(一)推定全國范圍通告作用
以商標注冊當中本身將要實施實際行動或已經具有的行動為主,也就是商標所有人在注冊商標之后,也就享有了在全國范圍內的一種商標使用方面的公告,本意是展現這一商標已被商標所有人注冊,之后有其他人進行相同和類似商標的注冊,也就不能將其注冊行為理解為無意為之。因為商標注冊之后可以進行商標名稱或者其他要素的查詢,尤其在目前互聯網發達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來查詢相關商標的注冊情況和使用情況。所以相關生產經營者在進行商標注冊之前,有義務進行相關商標信息的查詢,否則在之后出現糾紛或者其他爭議事件,也就不能主張自身是無意的舉動或者善意地使用。
(二)推定全國范圍使用的作用
對于商標權的產生和使用,在商標所有人未能進行商標注冊的基礎上,隨時可能被通知只能在原有地區范圍內進行使用,而進行商標注冊之后,也就從法律角度認可這一商標可以進行全國的推廣和使用。在這樣的情況當中,實際也就存在先使用人與先注冊人的區別。先使用人是商標的先使用者,先使用人只能在原有地域原有產品范圍上受限使用商標。然而商標注冊,也就是先注冊人的注冊行為,在所注冊商標通過之后,被自然的推廣到全國范圍內的商標使用。因此這樣的過程當中,先使用人的商標權和相關商業行為與先注冊人的后商標權使用行為會共存,不同的是先使用人的商標權益只能在地區一定范圍內繼續享有使用權,而先注冊人則是享有全國使用的權利。
(三)注冊對意圖使用商標的作用
商標注冊屬于一種法律程序,是通過法律程序給予商標所有人的一種商標所有的認可,具體方式是申請并通過注冊。通過對商標的注冊,能夠起到向相同產品的同類廠家的宣示作用,通過注冊,宣示商標注冊人要使用商標的意圖,同時,通過注冊核心商標以及核心商標的防御商標,能夠有效起到保護自身品牌的一個作用,同時能夠化解同行業競爭者進行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的風險,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四、結論
商標注冊是一種法律程序機制,也就是從法律角度對商標所有人提供商業標志認可,商標權主要通過注冊取得,但在先使用人具有受限的商標保護權益,商標所有人及時進行商標注冊之后,能夠有效地保護自身的商標權。
參考文獻:
[1]肖延高,冉華慶,童文鋒,康凱悅.防衛還是囤積?商標組合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及啟示[J].管理世界,2021(10):214-226.
[2]楊曉培,李雨童.我國高鐵企業商標保護的優化——基于注冊現狀的分析[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21(4):49-58.
[3]曾濤.邁向實質主義的馳名商標保護——基于馳名商標保護國際對接的考量[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80-86.
[4]鄧文.商標在先使用規則中應賦予在先使用人排他權的證偽[J].商業研究,2021(3):135-144.
[5].《商標法》釋義(六十七)第二章商標注冊的申請[J].中國橡膠,2021(3):56.
[6]李明德.兩大法系背景下的商標保護制度[J].知識產權,2021(8):3-20.
[7]王蓮峰,曾濤.國際視角下我國未注冊馳名商標保護制度的完善[J].知識產權,2021(3):54-68.
[8]李勇良.新商標法背景下防御商標制度完善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