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在阿壩州長大的我,足跡遍布在大山、峽谷、雪山、草原……這片神奇的高原賦予了我大山的情懷、峽谷的激情、雪山的冷峻和草原的柔情。藏羌民族的風土人情賦予了我溫暖與熱情,這里與生俱來的藝術氣息——歌舞、繪畫(唐卡)、音樂、建筑、宗教給了我藝術的滋養,我沒有理由不匍匐朝拜這片神奇的土地。仰望高原的星空,它的深邃與神秘又帶給我永無止境的探索欲望,這一切匯聚成就了大唐卓瑪——一個行走于高原圣地的小紅人。同時這一切也給予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女兒楊睦田的繪畫創作風格——單純、可愛、通透、純凈、唯美、感性和與生俱來的孤獨感,這里的一切讓我們一家人成為了“藝術牧民”。
一路走來,我從少女變成母親。女兒楊睦田,是我和老楊(楊瑞洪)最心愛、最有成就感的“藝術作品”,我們將她視若掌上明珠。每位女性首次做媽媽,都會有點手足無措。記得女兒剛出生那天(1992年6月18日7時25分),我從昏迷中醒來,側著臉看見旁邊多了一個小小人兒,小臉紅撲撲,干凈漂亮,她奶奶不停地說:“真像小一休呀!”,一家人開心快樂地迎接了這個小小生命的到來。我望向窗外,清晨的陽光正好照耀著我們“藝術牧民”一家子。瞬間,我幾天來難忍的疼痛消失殆盡,從此我便是這個小人兒的母親了,心中充滿了喜悅、快樂、開心、溫暖、不知所措等多種情緒,我不知疲倦地看著她,從睡著的最后一眼到醒來的第一眼,都是她的樣子。她的哭、她的笑,成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女兒七個月斷奶的時候被送到外婆家(外婆外公非常愛她),這是我們人生中第一次分離,還不會說話的她只能用撕心裂肺的哭聲告訴我她的痛苦,而我作為新手母親,育兒方面尚未成熟,再加上在幼兒教育方面了解甚少,用此方式給孩子斷奶,也成了我心里最難忘記的痛。至今,三十多年過去了,這份疼痛還留在記憶深處。我也一直在反思:是不是每個嬰兒斷奶期就必須要送走才能徹底斷掉?如果還有來生,睦田還是我女兒,我只會選擇:不要隔奶,不要分離,一天也不要分開。
對于幼兒教育,我們應該彼此分享經驗教訓,為年輕父母以及原生家庭的教育提供參考。孩子與母親、家人一定能夠找到和諧的相處模式。每個孩子的成長方式不同,不一定非要都像是打了雞血的斗士,把他們送到外面的世界“與狼共舞”,尤其是那些與生俱來就帶有孤獨感的孩子。有些來自星星的孩子,是另外一個世界的人類,如果發現了這類孩子請歡喜地接納她,她們只需要愛與陪伴,別的就交給時間,無需擔心、無需言語,更要忽視世人好奇異樣的眼光。遇到這樣的孩子,有很多的家庭選擇了放棄,把他們送到世俗認為該去的醫院或特殊的地方。我們也曾做過這樣的選擇,經歷種種之后,我們最后還是選擇愛與陪伴。
睦田與生俱來的孤獨感給她帶來了藝術天賦。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我們的學校(阿壩師范學院)從汶川威州鎮搬到了郫縣古城異地復課。那時,我在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班跟隨導師王克舉先生和閆平老師研習油畫。我和睦田的工作室,大部分時間就只有睦田一個人在那里畫畫。她父親因為主持阿壩師范學院藝術學院工作,尤其是異地復課工作特別雜亂忙碌,很少有時間陪伴她。等我從北京放假回來看見孩子的“異樣”——瘦弱憔悴,幾乎皮包骨,心疼得不行。也許天底下的母親總是比父親要更加細心一些,加之我研習中醫愛看人“臉色”,于是我與老楊商量趕緊送孩子就醫。不同醫院各個方面的醫生診斷:孤獨癥、抑郁癥以及伴隨身體疾病。那個階段的我,經常以淚洗面,感覺自己也得了抑郁癥一樣。
這個過程非常折磨人,但也透徹領悟了“藝術是人生的避難所”這句話的深刻意義。2011年,5·12災后重建的學院在汶川縣水磨古鎮建成,學校也搬到了這個風景秀麗、充滿詩意的古鎮。承蒙學校領導的厚愛,特別給我分了一個大的工作室。從此,我和女兒天天都在工作室里畫畫、喝茶、聊天,閑暇時,我們在古鎮散步、爬山,看當地人耕田種地,看花開花落,感受著一年四季山里的氣候、古鎮四季變化的曼妙。我們與小鳥對話、與小溪絮語、與山野融合,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無比愜意。這個階段的女兒,臉上常常洋溢著喜悅與快樂,讓我感到非常知足。
經歷痛苦與喜悅的十五年之后,我們看見了“奇跡”。愛與陪伴是最好的治愈,是愛與陪伴引領孩子走出孤獨、抑郁和自閉。我想告訴天下每一位母親,每一位父親,停下來、慢下來,用愛與陪伴來治愈、來呵護你們星空中獨一無二的那顆星星。
從2011年至今,我們“藝術牧民”一家子都生活在山里。2015年一個機緣巧合下,在更加偏僻的山里——三江河壩村上寨遇到了一個院子,從此與這里結下了不解之緣。后來一點點積累經濟,等到條件成熟了,慢慢地建成了牧田山居民宿和鄉村美術館。雖然經濟條件不允許我們一次性建設到位,但正因為此,這個小院子給予了我們創作靈感——寫作、繪畫、建筑、雕塑,甚至經營方式的思考,一點點精心打磨,就如同我們的人生。
隨著時間的變遷,我們的心態等方面也隨之改變,無所謂后悔也無所謂得到與失去,體驗這個過程既有艱辛又有樂趣,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常常駕車在中國西部行走,邊走邊看邊畫邊寫,旅行的快樂與高原的陽光逐漸驅散了陰霾,女兒狀態也越來越好,她的作品越來越單純寧靜,干凈純粹,她也開始參加一些展覽,雜志上偶爾也會有她的作品出現,朋友們也常常鼓勵她。因為繪畫,女兒變得更加快樂、自信。
一路走來,我們這個“藝術牧民”之家,以藝術的方式融入生活、融入鄉村、融入自然。生活因有茶的浸潤而溫潤如玉,藝術因有愛的沐浴而更加充盈!如今,女兒也已經有了屬于她的小家,有了愛她的老公,陪她在牧田山居辛勤忙碌著、快樂著,牽手行走在她未來的人生旅途!
“藝術牧民”之家一如既往地懷著感恩之心、慈悲之心行走在屬于自己的藝術道路上,無論前景如何,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