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

琴棋書畫,過去往往是形容大戶人家的高雅技藝與情操。而我是一名企業的退休職工,在女兒的影響下拿起畫筆,逐步邁入了美術的殿堂,享受著藝術帶給我的樂趣。
記得剛開始學畫時,我是從畫牡丹邁出的第一步。勾線染色,一遍一遍地暈染,看著色彩的變化,心里真高興。沒想到繪制國畫的過程這么享受,心想早就該拿起筆畫了。
當完成第一張畫后,立馬開車去成都給女兒看,一路上我很興奮,女兒看我開心的樣子問到:“畫完了?”當她認真看過畫以后說:“畫的不對呀,色彩過重過厚。”
此時我只覺得一盆冷水撲面而來,從頭涼到了腳,那一刻我的心情,如同《命運不是轆轤》歌中所唱到的:“盼來盼去,盼來個透心涼”。
雖說這個開筆之作不盡人意,但是,依然擋不住我繪畫的熱情。其實,我一直喜歡繪畫,過去上班工作忙,沒有時間,只是偶爾單位出個黑板報,我會自告奮勇地用粉筆繪上個簡筆類的小報頭。
如今,退休了,大把的時間滿足了我繪畫的基本條件,可以讓我在畫海里馳騁,在國畫里享受成就感!
繼續,堅持,持之以恒。如今,我已揮筆十一年了。這十一年,我聽過很多名師講座,但是,對我幫助最大的還是我的女兒,給我創作靈感最多的還是我的家人。
美術專業畢業的女兒回到家中,就成為了我的指導老師。是女兒的工筆畫作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們母女都在工筆畫里找到了歸宿!
2019年,我準備畫《香遠溢清》。從構思開始,女兒就建議我,構圖的疏、密、虛、實以及用色的把握等內容,動筆后,在著色上,對我圖中的桌面顏色,指導我由淺加深。這幅畫,最終入展第五屆四川省工筆畫作品展。
我沒有成為美術家的夢想,但是作品入展的成就感,卻是不斷地激勵著我,讓我欲罷不能!
那時,女兒工作比較忙,孫女在我這里時間比較多,一天孫女躺在沙發上睡著了,熟睡的樣子可愛極了,當時就萌生了用畫筆記錄下這可愛鏡頭的想法,于是孫女成了我小模特,經過三易其稿,精雕細琢,一幅四尺宣的《安然小憩》作品完成,入選四川省工筆畫畫展。
學習工筆畫這么多年,我深深地體會到,這是一門需要沉下心來鉆研的慢藝術。耐心、細致、靜心,用心用筆,經過時間的沉淀,每一筆顏色都是會演繹成躍然在紙上的能量,煥發出工筆畫特有的細膩與姿態。
《春風鳥鳴見霞光》,這是一幅我用時最長的畫作,為了這幅畫,我前期臨摹了宋人禽鳥畫作三十多遍,感受其用筆與著色,領悟畫中的表達意境、氣韻生動和神形兼備的完美效果。前后幾易其稿,畫作完成之后,女婿也高興地為我題了款。該作品于2021年10月入選了四川省首屆老年美術作品展,并且評為優秀獎。
在與女兒長期的交流中,增強了我對藝術的思維,提升了審美的理念,使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在一幅幅完成的作品中,總讓我于情境中如癡如醉,真正體會到一種美的享受。
女兒是學油畫的,后來因為身體的原因改畫工筆畫。油畫與工筆畫的知識融合,讓她對繪畫有了深刻的認識。我在向她學習的同時,也喜歡和她探討。學習,她是我的老師;探討,我們宛如朋友。那年,女兒畫了一幅人物畫,畫的過程中,我看到后感覺手指比例有點問題,就跟女兒說出自己的看法。其實,我們互相交流對對方作品的看法,這已經是一種常態,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儼然不像母女,而更像是畫友。
筆墨紙硯豐富了我的退休生活,在女兒的不斷指導下,我的繪畫作品不斷呈現,從內容到畫技有了長進。
《馨香蝶舞》,2016年3月參加了由四川省美協舉辦的“四川省首屆婦女美術作品展”;《荷香蓮韻》,2021年12月參展第六屆四川省工筆畫學會作品展……到現在為止,我已經有多幅作品參加了省市各類美術作品展。
女兒有我愛畫的基因,我呢,有女兒指導的后天努力!這也許就是上天的恩賜,讓我和女兒亦師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