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金安小學 葉芷茵
數學是一門有著較強抽象性和理論性的學科,因而多數人心中認為數學學習對于閱讀能力的要求不高。實則不然,加強數學閱讀教學,更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內在原理和本質進行分析和探索,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不過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都會忽視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這一方面的能力欠缺。鑒于此,本文主要基于小學數學教師視域,就如何開展數學閱讀教學進行探討。
針對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在我國多項教育改革中都提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具體要求。基于數學學科的特殊性,使其在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等素養的培養上有著獨特優勢。但要想將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在數學教學中除了要將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外,還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的內涵進行深刻解讀。這就要求小學教育人員對數學閱讀的重要性形成清晰認知,并強化對這一方面的探索,將閱讀能力培養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而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進而將數學學科教育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基于數學學科的特殊性,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較高要求。雖然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內容都相對簡單,但對于小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而將閱讀策略滲透到數學教學過程中,則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實用的數學閱讀方法和技巧,促使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深入研究,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認知的同時,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
小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和思維能力有限,在數學解題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困難。而審題是解題的關鍵,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讀懂數學問題的意識和含義,并在分析數學問題時快速提取出有效信息,找出解題思路和方法,提升學生數學解題能力。
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加快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教師往往會選擇將數學知識“嚼爛”后,再灌輸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便利,不過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而將閱讀策略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則可以利用閱讀方法和技巧,快速理解教材中數學知識的文字和數學表述含義,教師則無需進行重復講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并且在學生對數學知識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學習和應用,可以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
由于數學學科屬于理科范疇,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較高要求,因而多數師生都會忽視閱讀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實際上,這一觀念是非常片面的,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真正理解數學知識,從而獲得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但在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很少滲透閱讀策略,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缺乏有效培養和指導,導致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難以得到鍛煉和提升。
數學閱讀與語文閱讀存在很大的區別,因而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教師必須結合數學學科特征,采取合適的方法。但在當前數學課堂中,即便是部分教師開展數學閱讀教學活動,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也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未能充分結合數學學科特征,導致學生在數學閱讀中一直不得其法,閱讀效率得不到提高。
數學學科本身比較抽象和復雜,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存在較大困難,并由此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在這些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學生對于數學閱讀的興趣普遍較低,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這一方面的重視,并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但在當前小學數學閱讀教學過程中,依舊是以理論教學的活動形式為主,難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開發利用教材中的閱讀資源。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適合閱讀的內容,如數學概念的描述、數學案例等,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閱讀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幫助學生高效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提升學生數學閱讀水平。為此,教師可以將閱讀作為一項學習任務,并結合教學內容,制定科學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指引下,快速形成閱讀認知體系。比如,在對《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設置閱讀任務,如先讓學生對教材中的案例進行閱讀,理解題意,并歸納總結出解題方法。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閱讀指導工作,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四舍五入法的應用規律。然后教師可以出示一些例題,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閱讀技能完成閱讀任務,從而強化閱讀能力。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觀察工作,對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整理,并在后續采取集中教學的方式,將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傳授給學生,進一步去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
2.引入課外閱讀資源。
在數學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除了整合教材閱讀資源外,教師還需要關注課外閱讀資源,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精選課外閱讀資源,實現對課內閱讀的有效延伸和拓展,為學生提供更多數學閱讀實訓的機會,拓寬學生數學認知維度。為此,教師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資源整合能力,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從多種渠道獲取課外閱讀資源,并篩選出其中具有價值的閱讀素材。以《圓周率》這一課時的教學為例,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教師則可以引入一些課外閱讀素材,如祖沖之精準計算出小數點后七位的圓周率、劉徽利用“割圓法”計算圓周率等數學史資源,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數學家的勇于創新、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增強學生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

1.傳授文本閱讀技巧。
小學數學教材中包含很多文本內容,如案例、概念等,以這些內容為閱讀資源,訓練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效。但由于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對數學閱讀不夠重視,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往往不會對這些內容進行認真閱讀。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做好教學指導工作,在日常教學中滲透一些實用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提升學生文本閱讀水平。比如,教師可以將粗讀、精讀、品讀等閱讀策略引入到數學文本閱讀中,讓學生實現高效閱讀。以《數的產生和十進制計數法》這一課時的教學為例,在教材中利用較大篇幅介紹了數的產生和發展歷程,要求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認真閱讀。為此,教師則可以加強閱讀指導,將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比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采取粗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有效信息的提取,將閱讀文本中的關鍵時間節點、人物和事件標注出來,并利用圖表的方式將這些內容進行整理,進而將文本內容通過直觀化、簡單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以便理解和掌握,從而提升學生閱讀教學水平。
2.凸顯數學語言特征。
數學語言有著較強的抽象性、邏輯性特征,因而在小學數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充分考慮到數學語言的特殊性,并通過對閱讀學習方法的優化,引導學生更高效地掌握數學解讀技巧,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數學語言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數學概念、定義和規律中關鍵詞的提煉,引導學生對數學語言的本質內涵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比如,在對《體積》這一數學概念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在對“體積”概念進行解讀時,容易出現理解片面的現象。為此,教師可以先展示教材中關于“體積”概念的學術性描述,并引導學生提煉其中的關鍵詞,如“空間”。然后教師再借助多媒體知識,從空間維度向學生展示從“長度”“面積”等平面維度向“空間”這一立體維度轉變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幾何直觀等能力,促使學生對“體積”這一概念形成清晰認知,提升學生數學語言解讀能力。
由于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尚未樹立起現代化教育理念,教學創新意識不足,所采取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相對單一、滯后,難以點燃學生的數學閱讀熱情。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需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并根據數學學科的特征,對數學課堂閱讀教學活動形式進行優化創新,調動學生閱讀熱情。比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動手操作學習活動,讓學生的手、眼、腦相互配合,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知,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做好教學設計,平衡好閱讀教學活動和實踐操作活動之間的關系,利用實踐操作任務,為學生的數學閱讀提供支架。比如,在對《圓的認識》教學過程中,該課時中包含大量的理解性內容,如圓心、半徑等概念。為了讓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準確解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教材中關于這些概念的表述進行認真閱讀,對這些概念形成初步認知。然后教師可以給每一位學生發放一個圓心卡片學具,要求學生根據閱讀理解概念,畫出卡片的圓心位置,并利用直尺測量出圓形卡片的半徑和直徑,理清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長度關系。在這一教學活動中,通過將閱讀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可以促使學生對圓的認知由抽象向具象轉變,提升學生閱讀理解水平,同時也可以順勢延伸學生的數學思維深度,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1.創新閱讀訓練模式。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是小學數學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目標和任務。但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僅憑教材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因而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網絡、教輔材料等多收集一些輔助閱讀材料,并將這些資料與課內閱讀相結合,幫助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同時教師還需要對閱讀訓練模式進行創新,根據數學學科特征,做好對接處理,讓閱讀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助力。以《直線、射線、角》這一課時的教學為例,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在對教材中相關概念表述進行閱讀后,再聯系生活中的事例,強化對這些數學概念的認知和理解。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課外資料的方式,了解到更多關于這些數學概念的內容,拓寬知識視野,實現對數學概念的本質內涵的深入探究。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相互分享和交流的方式,對相關概念進行整理,并列出表格,探究各數學概念的特征和區別,完善認知。
2.拓寬閱讀訓練范圍。
在新課程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得到綜合性的鍛煉和發展。面對全新的教學要求,在數學閱讀活動設計中,教師不應只將教學視野局限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上,應積極拓寬教學視野,將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學目標,通過對不同類型的數學學習思想和方法等閱讀內容的整合,設計出具有開放性的閱讀教學活動,充分發散學生數學思維,發展學生綜合素養。如“雞兔同籠”這一數學問題的解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則可以基于不同的解題思想和方法,如畫圖法、假設法、方程法等,設計閱讀教學內容,并讓學生對這些解題思路進行分析,得到數學思維品質的鍛煉和發展。
綜上所述,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作為重要培養目標,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未來發展而言都有著重要意義。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缺失問題,小學數學教育人員應加以重視,結合學生的閱讀特征和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閱讀教學方案,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閱讀鍛煉機會,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奠定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