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璇,張鵬,陳偉,王以波,張曉思
(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昆明供電局,云南 昆明 650011)
自動電壓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AVC)作為提高電壓質量的重要手段獲得廣泛應用,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電壓控制逐漸復雜化[1-4]。2021年某地區電網A類電壓合格率為99.83%,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但A類、D類指標管控較難[5]。電壓合格率除受供電半徑、負荷分布、季節性負荷變化等因素影響外,也受到地調主站端電壓控制不足的影響[6-10]。目前地調主站自動電壓控制系統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集中監控廠站體量大導致調壓任務重。調控一體化和縣調集約化后,地調納入電壓管理的廠站達216座,其中35 kV變電站仍有9座未接入地調主站AVC功能,人工調壓任務重。
2)AVC定值設置不合理導致無法貼合實際情況。AVC定值設置不夠靈活,AVC策略與各地區、各廠站的負荷、電壓變化不匹配,導致AVC失去時效性。
3)AVC策略單一導致廠站缺乏配合。AVC策略為簡單的“就地調壓”,廠站上下級間配合不足,部分上級廠站調壓遲緩,下級廠站調壓頻繁,導致設備損耗嚴重。
4)未考慮過負荷對主變AVC功能的影響。負荷較重的地區,主變過負荷閉鎖調壓后,人工調壓和AVC均無法使用。
針對目前電壓和AVC現狀,本文從定值優化和策略優化兩方面展開研究,設計了適合地區電網調壓的智能AVC總體優化方案:
1)定值優化方面以分時段定值整定和特殊廠站定值整定相配合,使AVC電壓上下限貼合實際負荷和電壓情況,提高就地調壓時效性;
2)策略優化方面以區域調壓和就地調壓相配合,提高區域整體電壓調節效率,減少設備動作次數,此外,在負荷較重的廠站采用預調壓措施,實現提前調壓;
3)在上述基礎上考慮了完備的安全閉鎖策略,確保AVC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AVC優化的控制目標和原則為:
1)優先保證電壓合格率,其次考慮無功優化,不能同時滿足電壓和無功要求時,應首先滿足電壓要求;
2)減少無功設備和主變分接頭動作次數,降低設備損耗,優先投切無功設備,再調整主變檔位,220 kV變電站主變檔位盡量不調整。
分析某地區電網24 h負荷曲線可知,晚上23:30至次日08:00為負荷低谷時段,上午08:00至晚上23:30為負荷高峰時段,負荷高峰時段中又分別有上午、下午、晚上3個小高峰,上午08:00和晚上23:30開始,負荷變化快,為電壓調整的高峰期,需大量投退無功設備和調整主變檔位,電壓整體升高或降低后,負荷雖出現幾個小高峰或低谷,但變化相對較緩。
根據某地區電網負荷曲線,分時段設置AVC通用定值,晚上23:30至次日08:00負荷低谷時段,增大電壓上下限區間,降低電壓動作下限,使母線電壓在合格范圍內偏低壓運行;上午08:00至晚上23:30負荷高峰時段,減小電壓上下限區間,升高電壓動作下限,使母線電壓在合格范圍內偏高壓運行。分時段整定AVC通用定值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負荷高峰時段調壓的靈敏度,同時也遵循逆調壓原則,適用于大部分負荷變化較平穩的廠站。
對于全天負荷起伏多次或變化率快的變電站,分兩個時段的通用定值已不再適用,需根據該廠站負荷特性設定AVC定值上下限區間,或分多時段設定不同的定值區間,以避免負荷快速升高或降低時,母線電壓變化過快而調壓不及時造成電壓越限。
AVC通用定值分時段整定和特殊廠站定值整定相配合,同時實現了定值的通用性與多樣性,使得AVC動作更貼近負荷特性。
電壓和無功控制基本原則為:分層分區,就地平衡。地區電網基于該原則進行AVC策略優化,區域調壓和就地調壓相配合,在此基礎上,負荷較重的廠站加入預調壓功能,實現提前調壓,最后再進行無功優化。
地區電網區域調壓主要以220 kV變電站為樞紐,調節其110 kV母線電壓從而調整該片區整體電壓,因此區域調壓應以下級變電站電壓和AVC運行情況為判斷參數,才能實現快速響應,如以220 kV樞紐變電站110 kV母線電壓作為AVC動作判斷標準,則容易造成上下級AVC不匹配,發生下級電壓已大面積越限而上級AVC還未動作的情況。區域調壓動作條件設置為當下級110 kV變電站電壓批量越限或主變檔位和無功設備AVC大量閉鎖時,投切上級220 kV變電站無功設備,必要時調整主變分接頭,調節區域整體電壓,減少該區域下級變電站調壓設備動作次數。
AVC系統自動實現拓撲追蹤和區域劃分,把斷路器、主變、母線等設備設為節點,當電網方式發生變化時,讀取SCADA系統遙信數據,自動刷新地區電網拓撲并判斷上下級關系,實現動態分區,防止非正常運行方式下AVC錯誤動作。
電網拓撲動態分區示例如圖1所示。正常運行方式下,110 kV C變電站為線路變壓器組運行方式,兩臺主變分裂運行,電源點分別來自220 kV A變電站和220 kV B變電站,兩個220 kV變電站分別作為C變電站的上級樞紐。因檢修或方式需要電網拓撲發生變化,110 kV C變電站變為主備方式供電,兩臺主變高壓側并列運行,電源點來自220 kV A變電站,僅A變電站作為上級樞紐。

圖1 電網拓撲動態分區示例
就地調壓適用于每個廠站,根據九區調壓原理圖,配合AVC定值優化,快速靈敏地調節各廠站電壓,其靈敏度高于區域調壓,快速響應本地電壓變化。九區調壓圖如圖2所示。就地調壓電壓上下限由前述AVC定值整定決定,功率因數上下限根據廠站的具體特性設置為0.95~0.99或0.90~0.99。實際運行中大部分變電站功率因數基本能滿足要求,因此九區調壓主要在1區、0區和5區中進行,為降低主變調壓風險,電壓越上下限時優先投切無功設備,無功設備無法滿足要求時,再調節主變檔位。無法同時滿足電壓和無功要求時,優先滿足電壓要求。

圖2 九區調壓圖
負荷較重的廠站,主變過負荷閉鎖調壓后,無法調壓將導致電壓越下限,針對這種情況在AVC策略中附加預調壓措施,以廠站負荷曲線為參考,在負荷還未達到主變閉鎖調壓前,提高母線電壓使之偏上限運行。
某35 kV變電站35 kV #2主變負荷和10 kVⅡ母電壓曲線如圖3所示。35 kV #2主變負荷達到85%以上自動閉鎖調壓,此時10 kVⅡ母電壓無其他調節措施,電壓越下限,采用預調壓策略后,AVC系統根據當前負荷曲線斜率和歷史負荷曲線進行負荷預測,推算電壓上升趨勢,在主變負荷達到閉鎖調壓前半小時開始調壓,逐步升高主變檔位,使10 kV Ⅱ母電壓提前升高至10.5 kV左右,如圖中虛線曲線所示,隨著用電負荷的增長,電壓降到合格電壓區間中下游,越下限幾率降低。

圖3 某35 kV變電站35 kV #2主變負荷和10 kVⅡ母電壓曲線
無功設備和主變檔位在設備發生異常時應及時閉鎖,避免帶異常動作引發電網風險,結合SCADA系統采集到的電網信息,考慮以下幾種安全閉鎖AVC的情況:
1)主變分接頭拒動、主變分接頭滑檔、電容兩次拒動、變壓器調檔異常。
2)電容、主變跳閘。
3)電容、主變動作次數越限。
4)設備冷備用。
5)母線接地。
6)電容器間隔發控制回路斷線、彈簧未儲能等影響斷路器動作的信號。
7)主變間隔發主保護動作、油溫高告警、過負荷告警等影響調壓的信號。
220 kV甲變電站片區110 kV乙變電站和110 kV丙變電站AVC優化前后主變調壓次數(日均)見表1。AVC優化前,該片區上下級調壓不配合,110 kV乙變電站和110 kV丙變電站調壓頻繁,AVC次數越限閉鎖后均需要人工調壓,主變日均調壓次數分別為5.59次和5.91次,采用區域調壓優化后,220 kV甲變電站AVC提前調節片區電壓,110 kV乙變電站主變調壓次數可減少約1.41次/日,110 kV丙變電站主變調壓次數可減少約1.93次/日。

表1 110 kV部分變電站AVC優化前后主變調壓次數(日均)
35 kV部分變電站AVC優化前后10 kV母線電壓合格率見表2。AVC優化前,丁變電站和戊變電站均因#2主變過負荷過負荷閉鎖調壓導致10 kV Ⅱ母電壓越下限情況嚴重,電壓合格率分別為99.25%和99.86%,越下限率分別為0.63%和0.12%,AVC優化加入預調壓功能后,該電壓越限情況消除,丁變電站10 kVⅡ母電壓合格率可達99.88%,戊變電站10 kVⅡ母電壓合格率可達99.98%。

表2 35 kV部分變電站AVC優化前后10 kV母線電壓合格率
本文分析并設計了地區電網適用的AVC總體優化控制策略。在原就地電壓控制的基礎上進行AVC定值優化,提高AVC動作效率,使得AVC更加貼合實際電網負荷和電壓變化,并采用就地調壓、區域調壓和預調壓相結合的策略,調節本地和區域電壓的同時減少調壓設備動作次數,同時解決了主變過負荷閉鎖調壓引起的電壓越限問題。根據效果分析,AVC定值優化和AVC策略優化相結合,可有效提高電壓合格率、降低設備損耗,大大降低地調監控人員的勞動強度。下一步AVC建設重點將進行地、縣區調壓配合優化,進一步提升偏遠地區母線電壓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