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與農業產業轉型發展趨勢的加深,觀光農業作為一種新型旅游形式日益受到大眾關注,成為鄉村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全民健身戰略得以順利實施,體育強國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基于上述背景,部分學者意識到了觀光農業與休閑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需求,并積極借鑒國外經驗,以期實現二者協同發展。
孫曉慶在其所著的《觀光農業與休閑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研究》一書中,首先通過對休閑觀光農業和休閑體育的理論探究,指出觀光農業與休閑體育產業相融合具有充分理論可行性,并從體育資源運用角度出發探究了休閑體育產業的出現與發展;隨之基于國外觀光農業與休閑體育產業相融合的啟示,探究了中國應當如何進行觀光農業與休閑體育產業融合實踐,并給出具體的對策建議。在書中,作者提出,由于觀光農業產業和休閑體育產業都是由國外發展至國內的,并且中國這兩種產業均處于初期階段,發展時間較短,中國需強化對國外經驗的汲取,為中國觀光農業與休閑體育產業融合發展提供現實支撐。
書中,作者對觀光農業與休閑體育產業的共融可行性進行了分析,指出觀光農業作為一種鄉村旅游經營形式,實現了農業資源與旅游產業的融合,既符合農業轉型需求,也順應了消費者的旅游消費趨勢;而休閑體育產業也正處于發展階段,尤其在人們健康意識的帶動下,休閑體育產業成功成為體育產業的支柱產業,并開始反哺社會,成了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將休閑體育產業嵌入觀光農業領域,可以有效發揮二者對各類資源的利用價值,實現觀光農業與休閑體育產業的雙贏。而借鑒國外經驗則是必由之路。
國外發展觀光農業的時間較長,早在19世紀50年代的部分歐洲國家,便已經出現了以鄉村旅游為外顯的觀光農業經營業態。20世紀30—70年代,觀光農業由歐洲迅速傳播至世界,經營業態也逐漸成熟,出現了家庭農場、農業公園、生態農園、度假農莊、觀光農業園等諸多經營類型。21世紀初,西方國家的觀光農業形式開始順應市場發生變化,適時將休閑體育項目融入觀光農業。西班牙在19世紀60年代便開通了旅游路線,并在線路周邊大農場建設了飯店等設施,后來還建立了觀光農業社區,并在社區中增設多種休閑體育項目,包括登山、垂釣、攀巖等;美國大農場在資金和政策上也較為支持發展觀光農業,農場主除了在農園內提供休閑體育設施和項目之外,有時還會推出垂釣競賽、山地車競賽等破冰類型的比賽,滿足游客結合好友和體育運動的需求;法國農村旅游產業較為發達,觀光農業經營類型尤為多樣,其中與休閑體育產業融合較為緊密的度假型觀光農業,即農場經營者通過對森林、牧場、果園等地進行改造,同時設置戶外休閑體育項目,包括遠足、垂釣、真人野戰等。另外法國部分地區的觀光農業園還專門提供休閑體育指導服務,游客可以通過訂閱該服務享受更全面、更多樣的體育體驗。
通過對上述幾個國家的觀光農業發展的概括,可以得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經驗。其一,在政府支持方面。針對觀光農業與休閑體育產業的融合,由政府給予頂層規劃的支持是必須的。國家需順應二者融合發展需求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比如觀光農業的準入審批制度、休閑體育項目設置的安全審核制度等,以完善的制度對二者融合加以引導和約束,走科學發展道路。另外,地方政府可以與當地高校合作培育觀光農業和休閑體育方面的人才,為二者融合提供專業技術人才。其二,在產業運營管理方面。首先,管理者應充分根據所在地的地理環境特征、農業景觀類型等設置休閑體育元素,促進二者的自然相融。例如,中國四川地區的茶園,其地形一般為淺丘,山體海拔不高,但高低起伏,灌木和低矮叢林較多,山路穿插交錯,據此可以規劃設計叢林越野、山地騎行、叢林模擬槍戰等體育項目。其次,經營管理者需完善休閑體育服務,包括供給休閑體育設施、提供休閑體育指導服務等,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經營者還可以聘請休閑體育項目指導專員入駐,專門為游客提供專項體育服務。最后,經營者需結合休閑體育產業發展趨勢,持續開發多樣化的休閑體育項目,為不同旅游人群帶去不同的休閑體育服務,如針對家庭旅游的親子體育項目;針對朋友群體的娛樂體育項目;針對單人旅游的破冰體育項目。等等。
綜上所述,觀光農業與休閑體育產業的互補融合,既可以帶動觀光農業發展,也可以調動人們的健身熱情,增強休閑體育消費,促進兩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溫利葉,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書名: 觀光農業與休閑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研究
作者: 孫曉慶
ISBN: 9787109288652
出版社: 中國農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1年9月
定價: 5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