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Ahmed Abdelhafiz
摘要:北非國家是“中非合作論壇”的重要參與者,也是湖南省對外開放的新高地,雙邊經濟互補性強,在經貿、文化、旅游等領域有很好的合作基礎且潛力巨大。當前湖南省與北非國家經濟互動特征主要表現為互動規模漸大、互動領域廣泛、互動方向單一,且面臨著雙邊經貿失衡、貿易壁壘設限、經貿潛力受制等挑戰,在此基礎上提出對應策略,以期從總體上把握雙方經濟互動發展趨勢,豐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研究,落實湖南省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工作方案。
關鍵字:經濟互動;北非國家;湖南省;經貿
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從商品國際化、資本國際化發展到生產國際化和貿易國際化,社會生產過程中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個領域都呈現出多元國際化的趨勢,國際分工日益明顯,國家與國家間(或地區)的依賴不斷加強,經濟互動現象和趨向不斷顯現。北非國家位于亞非歐三大洲交界處,連貫大西洋與印度洋,擁有世界重要航道蘇伊士運河,具有獨特的戰略地理位置。該地區曾孕育了一些著名的古代文明,如今仍是伊斯蘭世界最重要的組成國家。因此,無論是政治視域、經濟視域、文化視域或宗教視域,北非國家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后,湖南省根據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及湖南省自身區位優勢,制定了“一帶一部”倡議定位,重構了湖南發展的新方向與新坐標,確定了裝備產能出海、對外貿易提升、引資引技升級、基礎設施聯通、服務平臺構筑和人文交流擴展等六大行動重點。中非經貿博覽會是湖南對外貿易提升板塊的重要實踐與平臺,為中非經貿務實合作再上新臺階提供強大動力,是湖南省“一帶一部”倡議的落實與延展。北非國家是非洲市場的重要板塊,由于歷史背景、宗教文化、國際政治等因素影響,北非國家與非洲其他國家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將北非國家區別于非洲其他國家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對于湖南省與北非國家經濟互動的研究,既有利于豐富“一帶一部”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研究,又有利于增加湖南省對外開放策略新路徑,落實湖南省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工作方案。
一、湖南省與北非國家經濟互動概況
湖南省在中國發展進程中始終占有獨特的地位,從經濟發展潛力來看,湖南省是改革開放的典范,創新和開放一直是驅動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兩翼,當前磁單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先進科技成果已成為湖南的新名片;從對外開放來看,湖南省與國外90個省市建立了結對關系,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173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湖南投資或項目合作。自2019年6月首屆中非經貿洽談會在湖南舉辦以來,湖南省與非洲國家間的聯系愈發緊密,并打造出了對外開放的新高地。當前,湖南省與北非國家經濟互動關系良好,雙方擁有良好的政治互信基礎、互補的經濟發展空間、友好的民間交流活動,雙方在各個行業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從湘非進出口貿易總額來看,湖南省主要非洲貿易伙伴國為南非、尼日利亞、埃及、阿爾及利亞、毛里塔尼亞、摩洛哥、加納、蘇丹、肯尼亞、吉布提,其中六個國家都為阿拉伯國家。此外,湖南省對非洲貿易進出口值超過10億元的國家有南非、尼日利亞、埃及、毛里塔尼亞、剛果(金),阿拉伯國家也在其中占有重要席位。當前,湖南省與北非帶一部”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研究,又有利于增加湖國家的經濟互動體現在諸多方面,覆蓋了各行各業,并且呈現出日漸頻繁的趨勢。
(一)互動規模
埃及是湖南省在北非國家中貿易總額最大的國家,2021年,雙方進出口總額已從2016年8.02億元增長至23.72億元,尤其在2018年以后,湖南省與埃及的進出口貿易額每年增長率都維持在50%左右。毛里塔尼亞是湖南省在北非國家的第二大貿易伙伴,2020年雙邊貿易總額曾達到13.22億元,2016年至2017年雙方進出口貿易萎縮,由6.83億元降至3.67億元,但隨后雙方貿易活動逐步發展穩定,2018至2019年是雙方貿易活動發展最為迅猛的階段,同比增長了168.9%。蘇丹是湖南省在北非國家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數據顯示,2016年雙方進出口貿易額僅為1.07億元,2017年與2018年分別為1.9億元和2.06億元,增速較為緩慢,這一情況在2019年得到改善,此后雙邊貿易活動明顯增加,進出口貿易額增速接近200%,達到了6.06億元,2020年增至9.65億元。阿爾及利亞也是湖南省在北非國家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湖南省與阿爾及利亞的進出口貿易在近幾年接連波動,2020年雙方進出口貿易額比2016年同比減少了27.9%,為6.78億元,不足2019年雙方進出口貿易額的1/3,但在2021年再次達到10.21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阿爾及利亞是湖南省對非直接投資存量排名前十中唯一一個北非國家,緊隨乍得之后,成為湖南省對非投資存量第二大國家,2020年直接投資存量為3588萬美元,占投資總存量的14%。此外,吉布提與摩洛哥在湖南省對非貿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20年雙邊進出口貿易總額分別為6.35億元和5.7億元。
由此可見,北非10個阿拉伯國家中,與湖南省經濟互動較為頻繁的國家主要是埃及、毛里塔尼亞、蘇丹、阿爾及利亞等,其中埃及是湖南省對非貿易中前三大伙伴之一,位于阿拉伯國家第一位。其余阿拉伯國家與湖南省經濟互動體量較小,但處于發展之中,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幾年湖南省與北非國家在“中非論壇”的推動下將進一步深化合作、頻繁往來。
(二)互動領域
湖南省與北非國家經濟互動廣泛,涉及產業頗多,主要集中在能源、農業、輕工業、基建、人才服務、生物等領域。湖南地處中國長江經濟帶,產業產能齊備,資源豐富,有三一重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隆平高科等一眾龍頭企業,同時也有工農業等產業優勢,與北非國家產業結構互補,具備經濟互動的基礎。
在能源領域,湖南省與埃及的合作最為突出,主要集中在太陽能上,2019年5月,由中國電科48所與埃及合作生產的高端太陽能電池片成功下線,結束了埃及沒有一條完整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線歷史,實現埃方自行生產高端電池片的“零突破”,該項目成功地將涵蓋7大工序、涉及20多種專業設備的光伏電池生產線運轉起來,并生產出第一批高效光伏電池,成為埃及新能源領域的里程碑。
在農業領域,雙方經濟互動主要聚焦在糧食安全方面,2017年和2019年,湖南都曾舉辦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部級研討班,其中部分北非國家積極參與其中,前埃及農業部副部長—薩夫瓦特·阿卜杜勒-哈米德·哈達德·艾哈邁德·哈馬德(Safwat Abdel-Hamid Al-Haddad Ahmed Hammad)提到此次培訓中雜交新品種的選育為大家呈現了很多水稻育種系統的新知識,受益匪淺,并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相關培訓項目。現南蘇丹畜牧業和漁業部長歐約提·阿迪格·尼克維科(Onyoti Adi-go Nyikec)說道,南蘇丹可耕地面積廣闊、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希望通過與中國合作,發展壯大農業產業,為非洲、世界的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在培訓結束后,南蘇丹就與袁氏種業高科技有限公司達成了水稻種植合作意向。此外,其他農產品與漁業的貿易往來也是湖南省與北非國家在農業領域的重要合作內容。
在人才服務領域,湖南省與北非國家互動的形式主要是職業教育和人才基站服務,如“2016年援蘇丹職業教育管理研修班”等,當前“援外項目+產業鏈合作”已成為湖南特色,湖南承辦援外培訓班的規模和質量在全國地方省市中排名第一。
湖南省與北非國家的經濟互動還體現在制造業領域,主要形式以企業合作為主,如中信戴卡摩洛哥輕量化輪轂項目,該項目是目前中國在非洲投資額最大的制造業項目。而基建領域則以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最具代表性。2020年,阿爾及利亞是湖南省對非承包工程完成額最多的國家,占湖南省對非工程承包完成營業額的38.4%;2019年湖南交水建集團下屬的湖南交通國合公司在摩洛哥中標兩個項目,分別是Goulmima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工程和馬拉喀什房間項目,這些項目已成為中非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典范。此外,生物領域是近年來雙邊經濟互動的新領域和新趨勢,主要體現在中醫藥、茶業和醫療器械等產業,并呈逐步增加的趨勢。
(三)互動方向
當前湖南省與北非國家經濟互動仍以“出口為主、進口為輔、雙向增長”的態勢展開,2016—2020年,湖南對北非進出口總額、對非出口額、自非進口額均呈現持續快速增長態勢。
以湖南向北非國家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占多數,如埃及、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015年、2016年、2017年湖南省自埃及進口金額分別為402萬美元、415萬美元、274萬美元,而這三年湖南省出口埃及總額分別達到了8378萬美元、8501萬美元、1.23億美元,通過對比可以看出,湖南省出口埃及的金額不斷增長,尤其是在2016年至2017年,但自埃及進口額在2015年至2016年緩慢增長,2016年至2017年迅速萎縮。在湖南對非物流通道的拓展以及第二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的帶動下,近兩年埃及與湖南省經濟互動更加密切,但仍以湖南對外出口為主。2016年、2017年與2018年湖南省自毛里塔尼亞進口金額分別為9649萬美元、4976萬美元、5231萬美元,與此同時,自湖南向毛里塔尼亞出口金額分別為519萬美元、460萬美元、1164萬美元,不同于其他北非國家,毛里塔尼亞與湖南省的經濟互動更側重于毛里塔尼亞出口至湖南省,且雙方貿易逆差在近年來不斷增長,2021年自毛里塔尼亞進口至湖南省的總金額為12476.5萬美元,而湖南省出口至毛里塔尼亞的金額則為2137萬美元。2017年、2018年湖南省自阿爾及利亞進口金額分別為75美元、247美元,與此相對,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出口金額為1.098億美元、1.34億美元、1.97億美元。目前,湖南省與阿爾及利亞的經濟互動以湖南省出口為主,并逐年增長;自阿爾及利亞進口雖略有增長,但總體體量仍然十分有限。
以北非國家向湖南省出口的國家較少,主要以蘇丹為主,蘇丹作為湖南在北非國家的第三大貿易伙伴,2019年、2020年湖南出口蘇丹的金額總數分別為395萬美元、1.38億美元,而自蘇丹進口金額總數為15.9萬美元、10萬美元。通過數據可以看出,湖南省與南蘇丹經濟互動主要以湖南省出口蘇丹為主,呈貿易順差態勢,并且該差距正在逐年增大。
近年來,湖南省與大部分北非國家經濟互動方向以出口型貿易為主,并呈現持續擴大趨勢,個別國家以進口型貿易為主,同時也在逐步擴大其貿易逆差額,“出口為主、進口為輔、雙向增長”是當前湖南省與北非國家在經濟互動方向上最明顯和最突出的表征。
二、湖南省與北非國家經濟互動發展的制約因素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走深走實,中非合作論壇的持續助力,湖南省與北非國家經濟互動往來頻繁,雙邊貿易額增長迅速,特別是自湖南省向北非國家出口增長較快,彼此都從近年的經濟活動中受益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雙方經濟互動中仍存在以下制約因素。
(一)貿易失衡制約雙邊貿易健康持久發展
根據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湖南省與北非國家雙邊經貿的失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貿易總量不平衡。近年來,北非國家對湖南省出口額普遍較低,其中以阿爾及利亞最具代表性,其他國家如埃及、蘇丹等雖保有一定體量的數額,但也呈逐年下降趨勢。而湖南省對北非國家貿易出口則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尤其是2016年以后,湖南對北非進出口總額、對非出口額、自非進口額增長迅猛。這一現象使得雙方經貿總量不平衡,進而影響雙邊關系健康、有序地發展,尤其是在紛繁復雜的國際情勢下,易成為個別國家或國際組織的“新話題”,對此進行負面解讀。
其次,經貿結構失衡。湖南省向北非國家出口的商品及服務附加值過低,缺乏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出口貿易,貿易結構單一,缺乏新的貿易關系增長點,抗風險能力弱。與此相對,由湖南省進口北非國家的商品及服務多為當地資源、農產品等,可替代性強,雙邊合作易受外部條件影響,合作基石仍不夠穩固,無法為中非貿易發展增添動力,進而制約雙方合作深度。
再次,投資區域失衡。湖南與北非國家投資主要以湖南省對外投資為主,以阿爾及利亞為主要投資國別,集中覆蓋區域為建筑業和制造業,但雙邊經濟技術合作項目較少,投資方向單一,使得大部分企業應對海外投資風險能力偏弱,尚未形成上中下產業合作鏈條完整、協同合作發展的投資模式。
形成雙邊貿易失衡的因素既與湖南省內部發展息息相關,也與當地生產要素緊密相連。根據比較成本思想,每個國家都應集中生產并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這樣可以增加整個世界以及彼此的福利。比較成本理論的基礎是勞動價值論,實質上是各國之間由于技術差異引起的相對勞動成本或相對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在比較優勢理論中,這被認為是國際貿易得以進行的基礎。湖南省與北非國家的經濟互動中,出口其具備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備比較劣勢的產品,完成了經濟互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湖南省與北非國家因技術差異產生的相對勞動成本不同,形成了相對的優勢產業,從而產生了貿易不平衡的現象。該現象的產生既是雙邊貿易博弈的結果,也是雙邊市場的選擇,但貿易失衡也會制約雙邊貿易健康持久地發展,如何平衡比較優勢和經濟互動雙向性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二)單邊貿易壁壘阻滯貿易正常開展
貿易壁壘是國際貿易中一國對他國商品勞務進口所實行的各種限制措施,往往為保護本國商品和工業,但也為雙邊貿易增添了諸多障礙。北非各國普遍在對外貿易活動中設置貿易壁壘,主要體現在通關壁壘和關稅壁壘兩方面。無疑,這影響了中國與北非國家的經濟互動,也必然加大湖南省對北非國家出口的阻礙。
1.通關壁壘升高經貿往來門檻。北非國家大多利用 WTO 對于發展中國家優惠,設置了多類貿易限制措施。而這些限制措施一方面體現在通關手續上,另一方面則體現在通關貨物類別限制上。從通關手續上看,部分國家有一系列復雜的通關手續,涉及了醫藥醫療產品、食品、衣飾、汽車等領域,并以法律規章進行規范,如埃及使用衛生和植物檢疫(SPS)措施與質量標準來規范其食品進口,阿爾及利亞對于醫療用品及仿制藥進口有極其嚴格的審批手續等。從通過貨物類別的限制上來看,北非國家多在一些特定行業與服務進口進行股權限定,以此維護和保障本國公司利益,如埃及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將建筑和運輸服務的外國股權限制在49%,持有特定行業25%或更多市場份額的公司如果涉嫌非法或不公平的市場行為,可能會受到調查,部分北非國家海關還會對進口產品進行估價,對參展的商品征收高額保證金或稅費等。
北非國家對進口貨物和服務增加的監管手續和監管尺度使得進口商的經濟成本與時間成本增加,伴隨著通關壁壘,有時還會滋生其他有損于雙邊貿易往來的行為,如行政權力濫用、管理手段失調、違反 WTO 貿易規則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經貿往來的門檻,阻礙了經貿關系的長期發展。
2.關稅壁壘加劇雙邊經貿摩擦。北非國家普遍對進口商品和工業設置了高關稅,尤其是農產品,其范圍從埃及的22%到突尼斯的70%,牛奶和奶油產品則接近200%,此外還涉及了進出口限制,部分國別如阿爾及利亞政府還擴大了對國內消費征稅的進口商品和產品的清單,增值稅稅率從7%到19%不等,根據商務部向海關和稅務部門提交的聲明,征收內部消費稅的產品和商品清單已擴展到包括手機、筆記本電腦和電子板(觸摸板)、堆疊材料、水龍頭、礦泉水、軟飲料,以及各種電子設備的電池、干果等。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北非各國面臨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部分國家在既有基礎上再次提升了關稅價格,如2022年摩洛哥將進口關稅價格從2020年的25%提高至30%,對于從中國運往摩洛哥的貨物,根據摩洛哥新海關法,適用稅率為40%。
關稅壁壘作為對抗服務價格和費用大幅上漲的應對措施,用以北非各國的經濟問題和國家赤字,彌補政府在國際貿易方面的損失,但這些舉措也在當地市場造成了巨大動蕩,限制了自身與全球市場的融入與發展,加劇了雙邊經貿摩擦,影響了對外貿易的穩定和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或制約了北非各國與中國和中國湖南省的經貿互動發展。與此相對,近期,個別國家正在與中國進行豁免貿易關稅談判,據2022年8月21日《AL-GUDS AL-ARABI》①報道稱,中國和毛里塔尼亞政府正在就有關取消關稅的協議進行深入談判,或為未來雙邊經貿往來增加助力,改善現有貿易現狀。
(三)多重因素限制雙邊經貿的擴展空間和深度
雙方的經貿往來往往受多個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是在兩國內外條件的雙重作用下完成的。湖南省與北非國家的經濟互動一方面受中國內部、湖南省省內的政策影響,同時也與北非國家的發展方向密不可分。此外,包括交通、港口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經貿互動中關鍵影響因素,而雙邊空間與文化的隔閡、語言障礙等也是制約雙邊經貿發展的潛在因子。
基礎設施發展是北非地區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也是生產力和可持續經濟增長的關鍵推動力。北非國家均為發展中國家,近年來非洲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矚目的成果,但交通和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仍顯不足,成為阻礙非洲經濟騰飛和對外經貿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根據皮書數據庫②統計數據,在北非國家中埃及基礎設施指數相對靠前,分數56.1,排名“一帶一路”沿線國63國中第34位,其余北非國家均未上榜。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北非國家普遍缺乏運輸業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基礎設施與社會生活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但這一現象正在得到逐步改善。當前北非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最集中的矛盾是基礎設施質量與當前經濟發展速度不匹配的問題,其中電力設施容量與電力需求配比差額是最能體現該矛盾的現象,根據數據統計,北非地區據估計裝機容量比電力總需求低20%。
國際貿易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現象,而且與各種地理、政治和文化因素密切相關。空間與文化的隔閡也是制約雙邊經濟互動的重要影響因素,北非國家與中國湖南省空間距離較遠,缺少直接接觸互動,經貿關系間的信任需要更長時間去建立。北非國家均為伊斯蘭國家,與我國文化背景差異較大,雙方人民間的情感維系較少,缺乏彼此互信、互相理解的基礎,此外,語言障礙也在一定程度制約了雙方交流和溝通,增加了雙邊經濟貿易的溝通成本、搜索成本以及誠信風險,使雙邊貿易變得更為復雜和困難,也使得湖南省與北非國家的貿易潛力受限。
三、湖南與北非國家經濟互動策略
(一)依托“中非合作論壇”,建設體系化雙方合作機制
當前湖南省與北非國家已形成了以“中非合作論壇”為主,雙邊多線合作的工作機制,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很多密切的經貿活動,包括商品展銷會、經貿洽談會、各種形式的論壇和文化交流等,湖南省企業應積極參與每年一度的“中非博覽會”,了解北非各國的消費習慣、市場信息,分析企業自身產品的市場預期,不斷調整和完善企業產品質量、產品結構,滿足北非國家市場的需要。同時,也應利用“中非博覽會”這一平臺,宣傳和介紹湖南企業的優質產品,做好商務推廣,使北非國家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湖南企業的實力并尋求與湖南企業合作的機會。但因北非國家與非洲其他地區國家在歷史文化、地緣政治、經濟民生等領域存有較大的差異,建立湖南省與北非國家專精特新合作機制也是當前最緊迫、必要的舉措,使湖南省與北非國家的企業能具備相互了解的平臺和機制,增加交易機會,并在信任的基礎上,探索通過合作而共同獲益的可能。同時,鼓勵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人員、企業、機構、組織、媒體等參與對話交流,拓寬原有交流合作的參與者范圍,共同推動雙邊互信互通。
(二)建立健全金融服務政策,助推雙方企業的協同發展
可依照國內外較為成功的經驗,結合湖南省自身發展情況,建立政府專項基金,按照經濟互動的戰略總體要求,適時利用中央和國外資源,制定針對企業的信貸、稅收、外匯管理等優惠政策。同時,強化大型國有企業的引導作用,積極鼓勵中小企業開拓北非市場,必要時可建立促進中小企業與北非國家合作的金融服務體系,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與北非國家合作中出現的融資難問題。此外,政府和有關的銀行及保險機構應探討建設一個操作性較強的對北非國家合作的投資保險制度,幫助企業規避投資和出口風險。中小企業在擴大出口進入北非市場時,面臨的困難比大型企業多,這些困難需要中小企業主動加強與大型企業的專業協作與橫向聯合,主動加強與政府外貿機構的溝通與聯系。與此同時,企業可以地區或行業為單位,建立自己的中小企業組織機構,發展中小企業出口基地和出口集團,減少盲目競爭,提升中小企業與北非國家合作的整體國際競爭力。
(三)發揮駐外機構的引導作用,避免非經濟因素導致的經營風險
湖南省企業對目標市場的選擇要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水平,同時要著重考慮北非國家各國市場的現狀、容量和發展潛力,是否能夠實現互補和共贏。北非國家國情較為復雜,貿易環境差異很大,對北非國家的貿易、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要在國別和產業上做積極而謹慎的選擇。省內企業要善于聯絡駐外機構及商會,一方面通過積極參與各商務推廣活動,獲取北非地區商務咨詢及信息,深入了解北非各國有關投資環境、市場結構、貿易法規、文化習俗等方面的情況;另一方面,明確企業的目標市場,選準合作伙伴,持續關注北非地區各國經濟發展變化,尤其是進出口政策的調整和變化,全力把控企業投資風險,也可與有關學術團體、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行業協會合作研討,規避因非經濟因素導致的經營風險。
(四)積極推動雙邊人文交流,以人文合作引領雙邊經貿深化發展
良好的人文交流和民間交流能促進雙方互信互通,進一步促進經貿發展和繁榮。湖南省國際友好城市已破百,但與當前經濟開放高地的非洲,尤其是北非國家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此外,湖南省與北非國家都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和特色鮮明的文化載體,應推動雙邊直接人文交流,而不僅局限于在世界級論壇或盛會中間接人文接觸。同時,應側重對有關湖南省經濟發展及產業競爭力論著的阿拉伯語版的翻譯和出版工作,支持相關書籍在北非國家發行出版,使北非國家全面了解當前湖南發展情況,熟悉湖南產業競爭力,幫助北非國家政府、企業、機構組織獲取有關中國企業、市場、商品等方面的信息。同時,注重有關北非國家經濟發展、投資法律等論著的出版和引進工作,幫助中國方面熟悉北非市場的最新動態和營商環境,進一步加強深化雙邊貿易往來。
(五)加快高新技術的創新合作,建立暢通的高端人才合作機制
湖南企業應加快自身的技術和產品創新步伐,重點創造企業專有的技術優勢。特別應當重視適用于北非國家的技術創新,針對北非國家的特點及經濟發展水平,對現有的技術加強技術適用性和針對性改造,加大技術推廣與應用,增強湖南企業與北非國家企業合作的競爭力。此外,湖南企業要盡快制定人才培養戰略,大力吸引和培養跨國經營人才,不同類型的企業可分類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勵政策,鼓勵海外留學生、港澳臺的專業人士為湖南企業與北非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服務。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要主動與政府人事部門、科技部門和高等院校等進行合作,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建立通暢的高精尖人才合作機制。
四、結語
近年來,北非國家與湖南省一直保持著穩定的經濟互動發展和友好的民間交流往來,在共同努力之下,雙方關系仍將不斷向前發展。隨著湖南省對外貿易提升策略的提出,湖南省與北非國家的雙邊貿易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并且兩國的溝通持續加強,形成了優勢互補的局面,經貿合作區投資平臺作用和產業集聚效應不斷顯現,未來合作潛力巨大。在此基礎上,討論湖南省與北非國家的經貿互動關系及新的市場機遇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既有助于促進北非國家與湖南省經濟合作,又能深化落實“一帶一路”倡議與“一帶一部”戰略定位,在增加中非友誼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湖南省對外貿易潛力,帶動周邊區域協調發展,為其他省份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新動力。▲
注釋:
①Al-Quds-Al-Arabi 是一份獨立的泛阿拉伯日報,自 1989年起在倫敦出版,該報在倫敦、紐約市和法蘭克福印刷,然后在歐洲、中東、北非和北美發行,同時還在開羅、拉巴特和安曼設有辦事處
②皮書數據庫以皮書系列研究報告為基礎,全面整合中國發展與中國經驗、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領域的研究文獻、實證報告、調研數據和媒體資訊,基于學術研究脈絡構建子庫產品,追蹤社會熱點推出學術專題,依托皮書研創力量著力建設學術共同體,提供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的文獻查詢和知識服務,是深度分析解讀當今中國與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的智庫成果整合與知識服務平臺。
參考文獻:
[1]李欣廣.廣西與東盟國家的經濟互動關系前提與內容—廣西與東盟經貿關系發展的一個新探索[J].學術論壇,2005(10):88-92.
[2]紅評.繪好“工筆畫”,開放湖南未曾缺席[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1771459596487551&wfr=spider&for=pc,2019-04-26/2022-9-11.
[3]海關統計數據在線查詢平臺[EB/OL].http://43.248.49.97/,2022-9-15.
[4]郭界秀.比較優勢理論的傳承、發展與創新[J],蘭州商學院學報,2014(4):56-62.
[5]Egypt - Country Commercial Guide,Official Website of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EB/OL].https://www.trade.gov/country-commercial-guides/egypt-trade-barriers,2022-08-08/2022-09-22.
[6]Parliament of Australia.Trade with North Africa: barriersandopportunities[EB/OL].https://www.aph.gov.au/Parliamentary_Business/Committees/Joint/Completed_Inquiries/jfadt/northafrica/chapter5#an53,2022-09-17.
[7]Algeria - Country Commercial Guide,Official Website of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EB/OL].https://www.trade.gov/country- commercial- guides/algeria- tradebarriers,2021-10-11/2022-09-22.
[8]阿爾及利亞提高關稅以減少進口費用[EB/OL].https://www.alaraby.co.uk/2018-01-02/2022-9-17.
[9]取消毛里塔尼亞對華出口關稅的趨向[EB/OL].https://www.alquds.co.uk/2022-08-21/2022-09-17.
[10]Paul Noumba Um, Stéphane Straub, Charles Vellutini.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Middle Eastand North Africa[R].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510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The WorldBank.2009(10):3.
[11]田暉,蔣辰春.國家文化距離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基于 31 個國家和地區貿易數據的引力模型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2(3):45.
[12]賀小榮,胡強盛.湖南省旅游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的互動機制[J].經濟地理.2018(07):209-216.
[13]李昭華,汪凌志.中國對外貿易自然資本流向及其影響因素-基于 I-O 模型的生態足跡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2(7):31-32.
[14]林子榮.我國港口航運業發展與中國—東盟雙邊貿易的互動關系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4(11):42-47.
[15]呂富彪.企業技術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1(1):6-9.
[16]孫天昊,王妍.“一帶一路”戰略下的經濟互動研究——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6(5):114-120.
[17]王兆峰.湘鄂渝黔邊高等教育均衡發展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互動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38-42.
[18]徐波.我國高技術產業與區域經濟互動關系研究[D].中央財經大學.2017.
[19]楊光榮.以堅實的步履向旅游強省邁進[J].新湘評論,2012(14):23-24.
[20]于震.經濟安全互動視角下東亞地區合作格局演變與中國應對[J].南京師大學報,2015(4):12-22.
[21]張華.東盟四國經濟發展中政府與市場的互動及其啟示[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93-97.
[22]張建軍,習海蓉.中部地區產業結構同構現象分析[J].集團經濟研究,2007(6):39-41.
[23]趙萍.論流通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J].財貿經濟,2007(2):102-107.
[24]周忠菲.“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亞歐經濟互動——兼論泛北部灣與印度的經貿合作[J].亞太經濟,2015(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