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地拉·阿不來提
(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新時代,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指導下,我國民間文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從二十大召開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非常關注民間文化發展問題的研究,并始終重視民間技藝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研究。
通過筆者對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進行調研發展,伊寧市位于東西文化交流的孔道上,伊寧市人民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民族的工藝品,從而使他們愛美,尤其偏愛金銀飾品,也形成了獨具伊犁特色的金銀飾品制作技藝。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工藝中最主要的是鑲嵌工藝,有專門打制金銀器并掌握鑲嵌技藝的匠人,他們用金銀制作各種裝飾品——手鐲、戒指、耳環、腰帶、紐扣、婦女發飾等;并能用黃金、白銀及寶石在馬鞍、搭腰帶、馬籠頭、女式皮墊上鑲嵌各種精美的圖案。
但現如今,隨著機械化的發展,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和我國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正在逐漸被機械化所取代。伊寧市金銀飾品制作技藝主要是通過家族式傳承、師徒式傳承為主,因此金銀飾品制作技藝沒有具體的影視和文獻資料。這不僅僅對伊寧市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傳承起到了阻礙作用,并且限制了伊寧市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傳播。
因此,筆者想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論知識,使伊寧市金銀飾品制作技藝不僅止步于理論層面,全方位對伊寧市金銀飾品制作技藝進行調研,并提出對伊寧市金銀飾品制作技藝傳承與保護的有效方法。
伊寧市地處中天山西段,伊犁州東北腹地,地理坐標為東經80°04-81°29′,北緯43°50′-44°09′。伊寧市四周高山環繞,峽谷遍布,市境中部伊犁河貫流全境;伊寧市所在的伊犁河谷地處亞歐大陸腹地,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文化交融薈萃之地,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伊犁境內天山、塔爾巴合臺山、阿爾泰山巍峨聳立,河流遍布,既有優質天然牧場,河谷又多肥沃的土地,孕育了草原文化,又兼容農耕文明,從而造就了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并存。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由于伊寧市優越的自然地區環境,使伊寧市人民愛美愛干凈的天性。伊寧市人民在絲綢之路的影響下,能接觸到亞歐大陸上各個民族的手工藝術品,這也導致伊犁人民偏愛金銀飾品,理所當然,這也形成了獨特的金銀飾品制作技藝。
伊寧市金銀飾品制作技藝以各自獨特的表現形式反映草原游牧民族的一種風格。伊寧市民間金銀裝飾為實用美術,是一種生活化了的藝術,其審美價值和使用價值達到了最大限度的統一。
伊寧市金銀飾品的基礎裝飾物制作主要有鍛打和熔鑄,其裝飾形式之一是整塊地使用銀、銅、金制鑄成工藝品及飾品鑲嵌在物件上,之二是包銀、包金,第三種形式是鍍銀或者鍍金。目前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主要用在首飾、馬具和木制器具上。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的圖案也多姿多彩,文化內涵豐富,其來源是巖畫。
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風格渾樸、厚實,其圖案蘊涵著伊犁各民族文化性格和精神特質,其制作工藝和圖案在幾千年的傳承中,有繼承,有變革,有創新,勾勒出伊犁人民審美心理的傳承軌跡。
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是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一直以來金銀飾品制作技藝沒有得到更好地重視,導致伊寧市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發展處于不利的地位,而且這種趨勢導致保護工作不到位。隨著社會工業化的發展和進步,伊寧市民間金銀制作技藝在傳承和保護中面臨著各種客觀和主觀因素的影響。筆者通過在對伊寧市喀贊其工匠進行田野調查過程中,對現存傳承方式和保護措施以及問題進行梳理和整理。
根據筆者對伊寧市的田野調查得知,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主要以家族式傳承為主。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家族傳承方式是指在家族內部具有血緣關系的群體內部進行的傳承活動,是一種古老傳承方式,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至今仍廣泛應用的傳承方式。
筆者有幸調查到伊寧市工匠吾拉拜·阿合買提,1951 年3 月生,現年72 歲。吾拉拜·阿合買提師傅從11 歲跟著父親阿合買提學習金銀飾品的制作方法,學習制作此項技藝已有61 年,期間他制作了大量的金銀飾品,并不斷地傳承著這種技藝。
根據吾拉拜·阿合買提師傅的自述,筆者整理了他們家族傳承人譜系。如表1。

表1 WLB 傳承人的傳承情況如下
吾拉拜·阿合買提師傅說道:“伊犁地區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是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下,一直走到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不斷發展為集木工、金屬、刺繡以及皮制品編織等多種手工藝為一體的伊犁特色的民間技藝。”根據吾拉拜·阿合買提師傅自述,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在服飾、首飾、馬具和木制器具等普遍存在,其風格質樸、厚實、反映了伊犁人民的審美心理,是金銀工匠智慧的結晶。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運用了用獨特的民族特色刺繡、金銀銅飾品、瑪瑙和皮革等進行裝飾,涉及了木匠、刺繡、皮匠等多種工藝。因此,我們要重視對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傳承與保護。
筆者在對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的傳承人情況進行分析過程中,發現以下幾方面特點。
隨著全球化和現代化的發展,以及伊寧市的全面轉型,伊寧市傳統文化生存的土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眾多做工精細,款式新穎的金銀飾品進入了伊寧人民的視野,使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受到了沖擊。
根據筆者對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的工匠進行調研可知,伊寧市民間工匠大多以男性為主,女性較少。大多數工匠從15 歲開始學習制作金銀首飾。而如今,隨著9 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很多傳承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學習文化知識,因此對于金銀飾品制作技藝傳承的重視程度逐漸下降。
根據對伊寧市民間工匠的田野調查,筆者發現現階段伊寧市民間工匠的整體文化素質低,以農民為主,缺乏專業性,還存在傳承人老齡化程度高等問題。
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在傳承與保護過程中都存在很多問題,甚至嚴重阻礙著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傳承和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了我國城市化進程,導致非遺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礙。機械化的快速發展,使伊寧市民間金銀制作技藝逐漸喪失其生存環境,大部分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逐漸被機器生產所代替,這使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逐漸走向滅亡。
根據筆者對伊寧市金銀飾品制作技藝進行研究發現,伊寧市工匠文化素質普遍低,法律意識淡薄。
隨著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傳承進入到了十分尷尬的境地,生產規模的擴大面臨著極大的困難。
由于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創造的經濟效益遠遠不能夠滿足銀匠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對其非遺的后輩繼承人沒有吸引力,甚至致使許多已經學有所成的工匠放棄該事業。因此政府更應該加大對伊寧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傳承人關心和支持的力度,鼓勵他們繼續將該技藝傳承發展下去。
因此,筆者認為要依法把伊寧市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納入伊寧市發展的規劃當中,給予工匠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提高傳承人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堅決做好傳承人保護機制,積極培養金銀飾品傳承人,加大對傳承人的扶持,主動吸納和培養一代代金銀制作技藝傳承人。
筆者通過對伊犁大巴扎進行調研發現,目前伊犁地區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創新力度還是很低,工匠們在創作過程中更多是在相互模仿,缺乏創新性思維,導致市場里的銀飾大都是款式老舊、造型參差不齊的飾品。因此,工匠們要從金銀飾品造型以及金銀飾品款式等方面用創新性思維來為金銀飾品手工事業注入新鮮血液。對于民間工匠們來說,可以用新媒體平臺來學習更多銀器技藝,從金銀器的細加工和粗加工入手,積極學習先進的金銀器技藝,為伊犁地區民間金銀器的制作技藝提供全新的活力。
伊犁州博物館被視為伊犁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標志性博物館,為了使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良好的品牌收益,伊寧市非遺辦依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精神進行傳承與保護。伊寧市政府要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始終重視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傳承與保護,把金銀飾品制作技藝列入伊寧市發展規劃中,積極傳承與保護這一金銀飾品制作技藝。
文化空間是指在民間文化活動的特定地域和特定空間。近年來,隨著伊寧市的社會文化的變遷,伊犁人民的生活方式。審美觀念等也隨著時代在發生改變,這導致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適用范圍在逐漸縮小,伊犁人民的需求也在減小,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工匠數量也在驟減,解決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傳承與保護問題迫在眉睫,建立健全文化空間政策已經刻不容緩。
政府機關部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政策和資金方面對伊寧市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傳承人進行幫助,文化部門設計專門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監督管理部門,對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氛圍。
政府機關部分要積極引導民間金銀飾品傳承人,讓金銀制作技藝和伊寧市旅游業相結合,民間工匠負責制作精美的金銀飾品,政府機關部門要利用好節假日將伊犁特色的民間金銀飾品銷售出去,要把市場需求與伊寧市民間文化相結合,生產出具有紀念價值的金銀首飾品。
各民族文化是全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融入全球化,才能更好地發展民族文化;只有發展了民族文化,獨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才能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是新疆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在伊寧市青少年中加強對民族文化的教育,以增加青少年對民族文化和民族技藝的知識,鑄牢文化自信。在伊寧市中小學中開展非遺普及工作,讓青少年們從小就有保護民間技藝的意識。
伊寧市民間金銀首飾的傳承方式主要以家族式傳承和師徒式傳承為主,傳承方式較單一。這大大限制了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的傳承與發展,因此,一定要落實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保護措施。
利用好新媒體平臺,在各大抖音、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宣傳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讓更多人民群眾了解到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過程,拉進工匠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工匠還可以按照消費者的要求,進行鏨刻消費者要求的金銀首飾,這樣一來不僅展現了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的技藝,而且還打開了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的消費市場。
伊寧市從事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人數較多、輻射面較廣。伊犁地區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是全民族、全人類的文化財富,保護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傳承與保護不只是政府部門的責任和義務,更應該是每一位工匠傳承人的責任和義務。作為伊犁地區民間工匠應該自覺提高自身文化保護意識,提升工匠自身的文化素養,學習先進的金銀飾品制作技術,刻苦鉆研金銀飾品的細加工與粗加工,堅決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文化,樹立保護金銀飾品制作技藝技術文化的意識,提高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工匠傳承人要堅決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以新時代提倡的工匠精神傳承銀器技藝給徒弟們,給金銀飾品技藝注入新鮮的血液,與徒弟們創新出金銀飾品制作技藝制作技巧。
作為民間傳承人,要積極參加政府舉辦的非遺傳承人活動,并在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的傳承活動中,不斷地學習其他民間傳承人的金銀飾品制作技藝,并與自身的金銀飾品制作技藝相結合,創新出符合大眾消費者審美的金銀飾品。
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要想走得更遠,傳承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上升,人民對金銀飾品的要求就越高,因此作為傳承人一定要有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設計金銀飾品的能力,不要一味的模仿他人。
費孝通曾說道:文化說到底是“人為”“為人”。即文化說到底是人創造出來的,因此文化的最終目標就是服務于人。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在實現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因此,我們要凝聚文化力量,增強文化自信度,發揮中國優秀又有特色的傳統文化去引領社會發展。在隨著時代的變遷,伊寧市民間金銀器飾品制作技藝應該順從時代的發展,打破往常單一的傳承模式,形成多種傳承途徑,使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走的更遠。其次,筆者認為傳承人在伊寧市民間金銀器傳承與保護中的作用不可忽視,作為傳承人一定要有大的格局,提高自身文化素養,要積極的參加學習其他工匠,要有虛心學習的態度。最后,筆者認為伊寧市民間金銀飾品制作技藝要想走得遠,要結合伊犁特色文化,形成伊犁特色的金銀飾品,讓金銀飾品不僅成為佩戴的飾品,而且要讓金銀飾品成為一件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