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娟
為深入推進“雙減”政策落地,豐富校園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南通市如東縣洋口鎮新林小學以“創”為辦學思想,秉承“播創新之種,育成林之材”的育人目標,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動。
一、開設繽紛社團,激發學生興趣
學校少年宮科技基地社團課程是學生們最喜愛的課程之一。該課程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宏觀上,設置基礎課程、進階課程、拓展課程;在微觀上,該社團設雛鷹班、創新班、卓越班,學生在雛鷹班學習一到兩周的基本知識后,可主動報名進入創新班,在創新班如能在輔導教師設定的競賽項目中名列前茅,就會自動進入卓越班。學校社團既有航模制作基礎類課程,也有模擬飛行進階類課程,此外還有物聯網、機甲大師、創客等拓展課程。
二、研發多樣校本,拓寬學生視野
學校自主研發了一套科技類校本課程。《走近名人》是低年級學生的故事讀本,書中主要遴選了部分近現代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旨在激發低年級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鼓勵他們走近科學、親近科學,進而主動探索科學。《無土栽培》是中年級學生讀本,主要介紹一些無土栽培技術,指導學生運用無土栽培技術培植日常可見的蔬菜、植物等。《物聯網機器人》適合高年級學生閱讀,這本書旨在帶領學生走進AI智能領域,初步感受如何利用編程以及遙感技術改進我們的生活。
三、培養科技教師,打造專業團隊
學校現有科技專職教師1名、兼職教師3名、兼職科技輔導員18名。學校注重科技教師團隊的專業化提升。每年,教師發展處都會組織全體科技教師參加省市級培訓兩次,每月組織參加校級培訓研討一次,每學年組織研學一次。科技小論文和科技微課題的研究是學校的一項特色教研活動,每學期,科技社團的學生需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結合自身實際完成一篇科技小論文,學校定期遴選優秀篇目發表在校刊或其他雜志上。每學年,每一位科技社團輔導員及科技教師需申報一項科技類校級微型課題。為激勵科技教師不斷提升科學素養,學校獨立設置了科技教育專項獎勵,并將所有的科技教育成果納入各項考核考評當中。
四、建設學校陣地,營造科技氛圍
學校建有科技樓,配有模擬飛行、科技體驗中心、航模制作室、創客中心、機甲大師等科技教育專用教室。每間專用教室均配有先進設備,能滿足多個班級同時上課所需。學校的整體風格以科技特色為主,學校的連廊南面展示學生南征北戰、馳騁賽場的剪影,北墻展示近年來學生在各級各類賽事中所獲得的獎項,每每下課或者放學,總有一群學生在此駐足。在學校1~3年級的教室走廊墻壁上懸掛著著名科學家小傳的宣傳板,4~6年級的教室走廊墻壁上懸掛著科技發明小故事宣傳板。久而久之,學生們對愛因斯坦、錢學森、鄧稼先等中外著名科學家們都有了簡單的了解,對世界上的第一臺電視機、第一部手機、第一臺打字機等也有了初步的認識,激發了探究科學、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
五、參與各級賽事,提升師生科技能力
學校每學年開展一次為期一個月的“小海鷗”科技節活動。科技節期間,學校聘請校外科技輔導員或省市縣科技協會專家做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拓寬科技知識面,深化其科學素養。科技節結束后,學校會評選出本學年的“科學小能手”,并組織獲評此項榮譽稱號的學生共同走進博物館或科技展覽館進行研學活動。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學校科技類興趣組多次代表如東縣參加國家、省、市、縣青少年科技航模大賽,并連續七年獲得團體第一名,先后有一千多人獲得國家、省級獎項。
1998年至2004年間,學生們馳騁在省市縣各級賽場上,斬獲各類獎項,創下“七連冠”的光輝歷史。2008年,在江蘇省青少年“車輛模型”錦標賽1∶4遙控車項目中,學校包攬了金銀銅牌;2015年,在江蘇省“牡丹杯”青少年航空模型錦標賽中,學校獲女子組綜合團體第一名、男子組綜合團體第二名的優異成績;2017年,在江蘇省青少年航空模型錦標賽中獲小學男子組綜合團體第一名、女子組綜合團體第二名,連續多年參加“飛向北京—飛向太空”全國青少年航空模型教育競賽江蘇預選賽并獲各類等級獎;2019年,在“我愛祖國海疆”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競賽總決賽中,獲國家級團體一等獎;2020年,在南通市教育機器人競賽系列活動中,獲智能創客賽團體二等獎、智能家居一等獎;2021年,在第二十七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賽總決賽中,多位學生斬獲一等獎。
學校曾多次承辦省市縣級各類賽事,發揮輻射作用,用實際行動將學校的科技教育做實做強,并形成一定的區域影響力,帶動周邊學校一起探索科技教育新途徑。不斷耕耘,不斷創新,學校的科技教育團隊也應運而生,20多名教師通過參加各級各類科技培訓、比賽,已逐步成長為科技教育戰線上的主力軍。
卓著的科技育人成果推動了學校的特色發展,擴大了學校的影響力。2020年9月,學校申報的“農村小學‘五三三’航模文化建設項目”課題成功入選江蘇省中小學特色文化建設工程項目,該成果同時也被南通市遴選為江蘇省基礎教育成果培育項目。
如今,學校被遴選為江蘇省航模訓練基地、南通市科普教育基地,并獲評江蘇省五星級科技教育先進集體、江蘇省少年科學院團體會員單位、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南通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
“雙減”政策領航教育,科技特色再開新篇。學校科技教育從最初的“特色項目”到目前的“學校特色”,正逐漸向著“學校文化”邁進。今后,學校將不斷優化科技教育模式,設計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為學生的中國夢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