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馬文才 何建樺
[摘要]??本文基于對涼山州美姑、甘洛、越西、鹽源四縣的田野調查,發現自抵制高價彩禮的《涼山彝族自治州移風易俗條例》實施以來,涼山彝族彩禮經歷了從“無禮不婚”到“以禮入婚”的過程。無禮不婚,指彩禮在涼山彝族婚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沒有彩禮就無法成婚。高價彩禮強化償付和資助功能,使其在維系社會關系、婚俗禮儀上的社會文化功能弱化。以禮入婚,是指通過對彩禮數額的調整,使彩禮在功能和意義層面發生改變,并將其納入新的文化系統中。從“無禮不婚”到“以禮入婚”的動態轉變,表明彩禮仍然是婚姻締結程序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其文化價值是值得保留的。通過對彩禮功能與意義的重新整合,使之切合群眾利益,這樣彩禮作為彝族地方性知識才能具有兼容現代化的能力與空間。當前抵制高價彩禮的具體實踐仍處于探索階段, ?彩禮在彝族地區所出現的變化如何影響其社會結構與文化系統,二者在移風易俗進程中的互動與整合是值得研究與思考的。
[關鍵詞] ?無禮不婚;以禮入婚;涼山彝族;高價彩禮
中圖分類號:C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9391(2023)10-0112-08
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涼山彝族蘇尼口述文獻的收集、翻譯與研究”(22VJXG028)、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科研創新團隊建設項目“四川大小涼山地區鄉村社會與文化治理研究團隊”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拉馬文才,
男,彝族,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彝族社會與文化; ?何建樺, ???女,漢族,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人類學。
把身價錢作為典型研究是近年來國內關于彝族婚俗研究的一個重要趨勢。馮敏(1996)對身價錢的歷史留存和現狀做出分析,認為身價錢是彝族奴隸制社會中買賣婚的重要標志。新中國成立以來彝族社會雖已改變了社會形態,但身價錢卻仍然是彝族婚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1] 文章進一步指出身價錢在涼山彝族婚姻中百害而無一益,阻礙了婚姻的進步以及彝族婦女的解放,應當革除和摒棄。作者痛斥身價錢的態度和立場受時代的局限和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外界以及部分學者的看法。實際上,這樣一味地否定和摒棄身價錢的觀點有失偏頗,忽略了以身價錢為代表的傳統婚俗在彝族社會中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整合作用,而這一點也是近年來部分學者關注到的,學者們越來越以問題意識和中立客觀的價值立場來看待身價錢出現的變化。如馮琳(2019)關注到身價錢在兼顧傳統與現代社會的當代變遷中的作用,認為涼山彝族傳統婚俗如今雖面臨不斷被解構的風險,但在現實生活中以兼顧傳統與現代的調適方式進行著重構與再整合。 ?[2] 王卓、李蔓莉(2019)引入了“家支資本”的概念來解釋彝族地區的高額彩禮問題,認為彝族地區高額彩禮盛行原因除了經濟發展收入增加,通婚圈內“女方市場”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家支資本”進入彝族的婚姻領域中。由于家支在彝族生活場域中的重要性,引發了彝人利用高額彩禮對“家支資本”的競爭。文章進一步認為,家支資本在婚姻場域的介入是彝族婚姻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因為身份、等級制度的淡化是打破種姓制度的前提。這事實上意味著對傳統的“等級內婚”的解構,彩禮的提高可視為傳統被逐漸消解的過程。 ?[3] 文章站在經濟人類學的視角,從家支資本和階層流動這兩個概念切入,為彝族地區高額彩禮提供了極具民族性的解釋機制。
此外,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移風易俗進程中對高額彩禮的治理問題。陳永亮(2020)在鄉村振興視域下,從“高額彩禮”“厚葬薄養”等方面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J、Y兩縣進行案例探討。文章指出,2015年以來,J、Y縣政府均出臺了抑制“雙高”的相關文件,限制人情消費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愈演愈烈的“攀比現象”,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的彩禮金額仍然居高不下,一般在20-30萬之間,有的甚至達到50萬。 ?[4] 雷芳(2022)關注到高額彩禮在G省Z自治縣中的成因以及社會影響,將當地高額彩禮的成因概括為性別比例失衡、通婚圈限制、攀比效應的影響、因經濟發展導致的代內剝削和婚姻補償。而高額彩禮帶來的社會影響表現為因婚致貧、因婚返貧情況出現,彩禮返還引發矛盾糾紛等。 ?[5] 蔡華、何長英(2022)對涼山彝族高額彩禮的成因以及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作了系統的論述。文章著重關注高額彩禮,敘述了高額彩禮的性質、影響等,分析了彩禮作為彝族傳統禮俗,是彝族婚姻的基石,被認為是對婚姻的一種約束和保障。同時也指出高額彩禮的形成原因是舊的傳統習慣法、灰色經濟收入、攀比風與虛榮心、教育高額投入與高額回報的共同作用。 ?[6] 文章雖也注意到移風易俗中政府整頓高價彩禮的相關政策和舉措,但僅停留在較為表層的描述上,未在更多細節上呈現這些政策如何在基層實踐以及群眾的想法。
由此可見,2020年以來對身價錢的研究開始從對于身價錢在整個彝族婚俗中的文化價值的討論過渡到關注高額彩禮在基層治理中的弊端,以及治理高額彩禮對移風易俗的推進作用。
筆者于2022年7月12日至8月22日期間,在涼山州美姑、甘洛、越西、鹽源縣展開了近一個半月的田野調查。從人類學角度出發,通過參與式觀察和半結構式訪談的方法收集資料,緊扣地方政府出臺相關移風易俗條例背景下涼山彝族高價彩禮的治理問題。
一、《涼山彝族自治州移風易俗條例》產生的背景
2022年5月1日,《涼山彝族自治州移風易俗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條例》明確規定,在婚事操辦中,要自覺抵制高額彩禮、退(毀)婚高價賠償,禁止利用宗教、家族勢力或者其他形式干涉婚姻自由,不得為未成年人訂立婚約。 ?[7] 而針對高價彩禮,涼山州民政局、州紀委機關等多部門聯合印發《涼山州治理高價彩禮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導則》,其中明確規定涼山州婚嫁彩禮最高不得超過10萬元,“舅舅錢”不得超過1萬元。村民要嚴格按照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要求,簽訂抵制高價彩禮和深化移風易俗承諾書。 ?[8] 《條例》中針對改善衛生習慣、人居環境等還有很多規定,但由于本文主要關注彩禮問題,故不多加闡釋。而想要了解為何《條例》中會對彩禮金額進行限制,規定不超過10萬,就需要了解在《條例》實施前,涼山彝族地區的彩禮在時間、區域方面呈現的特點。
(一)涼山彝族地區彩禮的特點
1.數額差異
根據筆者在美姑、甘洛、越西、鹽源縣的調研發現,群眾普遍認為東五縣(美姑、昭覺、布拖、雷波、越西)的彩禮最高,達到四五十萬,而甘洛、鹽源的彩禮較低,平均數額在十萬至三十萬之間。區域之間差異如此巨大,不僅跟當地的經濟發展有關,還與地區的地理位置、歷史文化密切相關。 ?如甘洛縣地處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素有涼山“北大門”之稱,西與石棉縣毗鄰,北臨大渡河,與雅安市對望,對外交流頻繁,與外界接觸多,漢族人口也較多,彝漢交流較為密切,彝漢習俗交融,跨族際通婚也較多。甘洛縣彩禮的給付更多的是作為建立婚姻的一個必要步驟,它在家庭層面所起的償付和資助功能逐漸弱化。
2.定價因素
一個彝族姑娘嫁人時的具體彩禮數額雖然受該區域的普遍數額影響,但還與家支等級(俗稱“骨頭”軟硬)、學歷、家庭經濟條件、工作單位相關。舊涼山彝族社會劃分為土司(茲莫)、黑彝、白彝、阿加、呷西五個等級。“傳統彝族地區的等級是依靠父系血緣所決定的,當地人一般將同一等級的血緣稱為同一根‘骨頭。按顏色分,黑彝就是‘黑骨頭,白彝是‘白骨頭;按“硬度”分,同一等級內又可按血統純度和家支勢力分為硬、中、軟三種情況。‘骨頭硬代表血緣最為純正”。 ?[2] 在“骨頭”軟硬的基礎上,涼山彝族的家支等級劃分就更為精細,女方的家支等級越高,彩禮數額就相應越高。而工作單位主要指女方是否有工作,但有趣的是,彝族中的“有工作”與漢族認為的工作有些差異,比如彝族普遍認為外出打工、企業上班不算有工作,像老師、醫生、公務員這種在單位上班才算有工作。所以彝族認知中的“有工作”更多指的是公職人員這類。除此之外,學歷、樣貌、家庭經濟條件等也成為彝族姑娘彩禮錢高低的議價標準。“老涼山就是專科生好多錢(意為多少錢,下同),本科生好多錢,研究生好多錢,博士好多錢,這樣的標價來要這個高價彩禮,它就變成了另外一種性質,成了一種交易。” ?①
3.彩禮的功能與意義
費孝通從經濟學的角度指出彩禮是對女方家庭喪失勞動力的補償,“從經濟觀點來看,女兒的婚姻對女方父母是不利的。女孩一旦長成,能分擔一部分勞動之后,卻又被人從她的父母手中奪走,而父母為了把她撫育成人,是花了不少錢的,所收下的聘禮并不屬于父母,這些聘禮要作為嫁妝陪嫁;此外,還要加上一份至少和聘禮相等的嫁妝在內。新娘婚后將要在她丈夫家里生活和勞動,這對她父母來說,是一種損失”。 ?[9] 此外,費孝通還以南部非洲土人中的勞保拉風俗為例,說明男方給女方的聘禮在婚姻中的意義,“在這些土人里面,一個男人想得到一個妻子,在約定婚姻關系的時候,他的父親要送女家一群牛,這群牛就被稱作勞保拉……若是結了婚,女的要離婚的話,女家要把以前所收到的牛一條不錯地退回去,不但是數量上要相等,而且一定要以前那些送來的牛。男家若有不是,妻子可以回娘家,男家要損失一筆勞保拉。這樣說來,勞保拉與其說是新娘的價錢,不如說是維持婚姻關系的一筆押款”。 ?[10] 由此說明彩禮不僅是對女方家庭的補償,而且是維持婚姻的一個必要手段。閻云翔從禮物流動的角度出發,指出“彩禮不再是兩個家庭之間禮節性的禮物交換,而是財富從上一代到下一代轉移的新途徑”。 ?[11] 以上兩位學者的觀點被總結為勞動轉移說和財產補償說,但事實上,涼山彝族彩禮的功能和意義是以上論述的綜合。彝族彩禮不僅具有傳統的償付與資助功能,被視為男方對女方家庭的補償,感謝女方家庭的養育之恩,同時也是維系雙方家庭社會關系的契約與禮物。彝族彩禮也受到歷史上傳統家支等級結構的影響,彩禮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體現階層的高低,如家支等級高的女子,在其他條件同等的情況下彩禮錢也就越高。高價彩禮強化了償付和資助功能,弱化了在維系社會關系、婚俗禮儀上的社會文化功能,甚至是改變了婚姻的性質,使之蒙上“交易”“買賣”的色彩。
(二)高價彩禮出現原因及社會影響
1.出現原因
“20世紀80年代后期,身價錢大致維持在800-1500元左右;90年代上升至1500-3000元;進入21世紀,從2000年的8000-15000元迅速上漲至2010年的7萬-20萬元”。 ?[12] 蔡華、何長英(2022)用具體的數據說明了彝族婚嫁彩禮自1985年以來,從“禮節彩禮”到“高額彩禮”的流動過程:從1985年的500元到2020年的50萬元。 ?[6] 彩禮的漲速如此之快,這其中原因除了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的復蘇以外,還與彝族本身的文化有關。在彝族社會中,十分重視禮儀秩序和社會評價。而作為人生大事的婚嫁就自然成為展現與維護自己以及家支面子的重要場所。因此,很多彝族人認為高價彩禮出現的原因是攀比心理。一個美姑的彝族大哥說:“比如別人的女兒嫁二十萬,你家的女兒嫁十萬,別人就會覺得是不是你女兒不優秀。” ?① 事實上,這是因為身為彝族社會中的一員,他們對自己的文化有相當大的認同和歸屬感,不僅會遵守傳統婚俗習慣,而且會被一套社會評價體系所約束,根據彩禮的數額高低來評價他人和看待自己。此外,“涼山彝族是傳統鄉土熟人社會,彩禮雖然屬于結親當事雙方家庭‘討價還價的結果,根據新郎家庭的支付能力和新娘‘身價而定,但其意義往往從某一樁婚事中脫離,通過村民口口相傳而波及其他婚事。多樁婚事的彩禮價格則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參考體系。而且彝族傳統的‘等級內婚導致年輕彝人的通婚圈較小,只要較少的‘高額彩禮婚姻前例便可‘抬高整體彩禮水平,從而形塑了該地區彩禮的底價”。 ?[3] “彩禮之所以這么高是因為以前有些有錢有勢的,為了顯擺自己,就多多地給,就這么把價格提高了噻。” ?②
彩禮數額不斷上漲的背后實際是與彝族社會的文化風俗以及社會評價體系息息相關,而不僅僅是人們的攀比心理就能簡單解釋的。
2.社會影響
首先是經濟層面的影響,高價彩禮遠遠超過了當地彝族人民的承受范圍。鹽源縣的一位黨委書記說:“五十萬的彩禮對于任何家庭都是一筆很重的負擔,你讓我一個單位上的人都拿不出來,更何況是這些普通老百姓。” ?③ 但為了結婚,這筆錢又必須要出,所以大多數家庭的解決辦法是召集家支成員一起籌錢。每家每戶湊個幾萬塊錢,一起幫助要結婚的某個彝族青年把媳婦娶了,而輪到下一家人娶親也是如此。由此可以看出,一位要結婚的彝族青年雖然成功拿出了高價彩禮,但卻在結婚后背上了巨額債務,而新娘本人也無權支配這筆錢,新婚夫妻還要耗費極大的心力來還債;其次是社會層面的影響,許多彝族新婚夫婦為了還債,四處奔波打工,精神壓力極大,更無心經營自己的婚姻,過上富足的生活對于他們而言是個遙不可及的夢,因巨額債務而婚姻破滅的家庭不在少數。“這樣以后就導致一種惡性循環,兩口子好不容易組建一個家庭,這無形的一種壓力,精神上的折磨很大,你就談不上幸福生活,更談不上去安安心心地發展。” ?④
在彝族的傳統中,彩禮是由男方流向女方,除了分給兄弟、姐妹、舅舅等女方親戚外,剩下彩禮的分配主要由女方父母決定。而由于高價彩禮的普遍存在,男方娶妻的成本大大增加,很多家庭甚至需要倚仗女兒結婚所獲得的高價彩禮來為兒子娶妻。有學者將這種現象總結為高價彩禮導致的家庭代內剝削,彩禮原始的償付功能和資助功能消失了,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工具性和剝削性。 ?[12] 實際上,這種剝削不僅出現在家庭內部結構中,同時也破壞了外部社會群體中的正常資本流動。彩禮金額的不斷上漲導致結婚成本的增加,但是單純因此所帶來的資本積累并沒有運用在經營一個家庭所需要的方面(如孩子的教育、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而僅僅在通婚范圍內不斷流動,成為膨脹的籌碼。高價彩禮就像一個不斷膨脹的雪球,不斷吸取養分,而承擔所有代價的是普通群眾,這就導致普通群眾陷入長期貧困的惡性循環中。結婚的成本增加了,但是所帶來的收益卻幾乎為零,高價彩禮使得婚姻失去了互惠雙贏的經濟效益。“我們彝族,普通老百姓的這種承受能力,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這樣一種高價彩禮的支出,你沒得這個能力了。沒得能力就導致一種啥子現象呢,這家女兒該出嫁的年齡了,它不是以愛情啊,為這個娃兒的幸福婚姻來著想了。包括介紹、包辦這種都是按照……過去都是以為了他們兩個幸福這樣的出發點,現在是以錢,哪個出得起這個高價彩禮,然后就嫁給哪個,這種方式。” ?⑤
由此可見,高價彩禮在涼山彝族地區的普遍存在已經給廣大彝族百姓帶來了很多惡劣影響,不僅破壞了搭建美好婚姻以及幸福生活的物質基礎,而且導致很多彝族青年背上重債,在精神層面也受到極大的壓迫。除此之外,高價彩禮還會在本地區典型案例的基礎上,形成特定區域內的定價區間與模式,帶給身處其中的個體一種難以擺脫的束縛。
基于以上背景,《條例》可以說是應運而生,切合了廣大群眾的利益。從根本上來講這個政策是很容易為人們所接受的,所以重點就在于如何在基層實施,使得抵制高價彩禮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
二、抵制高價彩禮的宣傳路徑與實踐探索
(一)基層實施的具體辦法
《條例》的宣傳從涼山州下達到各個縣區,最后再到村,而村一級是直接與群眾對接的基層組織,宣傳人員如何進行宣傳就顯得尤為重要。經筆者調研,甘洛縣的各個村不僅設置了專門的紅白理事會,而且有的村還成立了治理高價彩禮深化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專門宣傳《條例》中的各項政策。各個村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群,除了少數老年人不在群里之外,大多數村民都在這個群里。村干部會在群里傳達各項通知,而這是基層民眾接觸移風易俗相關政策最為簡單和直接的渠道。除了在微信群宣傳以外,村干部還會直接上門讓村民簽署承諾書。承諾書全稱為《黨員、干部和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帶頭抵制高價彩禮深化移風易俗承諾書》,主要包含了以下內容:(1)帶頭嚴格執行涼山州婚嫁彩禮和禮金限高標準,不把彩禮、禮金異化為價值超過限高標準的實物。(2)不以媒人、德古、家支頭人或民間調解員,以及其他德高望重的群眾代表等名義,抬高彩禮索要抽成。(3)不索要高價彩禮、干涉婚姻自由、大操大辦、濫辦宴席、炫富作秀。這份承諾書雖然是由公職人員帶頭簽署,但是大部分村干部也會要求村民簽署,從這個層面來看,承諾書的簽署實際具備了契約作用,將觀念上的抵制高價彩禮的政策具象化。而有的村甚至會進一步將承諾書的內容具體化,如甘洛縣的田壩鎮在其承諾書中規定彩禮最高不超過10萬元,舅舅、叔伯、兄弟、媒人等婚嫁民俗禮金不得超過1萬元。女方送親人數不超過50人,男方接親人數不超過20人,對辦理婚喪宴席也有人數和隨禮金額的要求。當村民結婚時,須向村里報備,村干部還會在結婚當天到現場監督所給付彩禮是否在十萬以內。
除此之外,《涼山州治理高價彩禮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導則》中規定“對已享受優惠政策后違反本規定的,行政機關、事業單位、村(居)民委員會可視具體情節取消或限制享受相應優惠政策”。就此規定,鹽源縣的某位黨委書記的解釋說:“因為肯定有人是要來挑戰這個底線的,他是肯定還有這種想法,我就是這樣干一下,看你幾爺子能把我懲罰成哪種樣子。所以我們配套的有些宣傳政策,比如說你該優惠的國家政策全部給你統統取消掉,宣傳是這樣宣傳,但是實際落實不一定,為啥子吶,我們農民的這些保障政策是你不可能以這些來掛鉤的嘛。我們的農村很多政策,特別是低保這些,它是一種兜底政策,人家這家人已經很困難了才兜的底,你不可能因為他婚姻違反了這個就給他取消,那這家人更吃不起飯,你不可能不管的嘛,還是要管。所以那些東西只是說是我們在宣傳層面上,我們這樣宣傳,這樣來引導嘛、震懾嘛。” ?③
將是否抵制高價彩禮與能否享受國家有關的優惠政策掛鉤的這種做法雖然在宣傳層面只是更多地為了引導村民,使政策更好地落實,但這條規定中“可視具體情況”實際給了基層干部很多調整與解釋的空間。據筆者調研,不同的村干部在實施過程中有不同做法,有的是將此作為口頭震懾,實際并不這樣執行;但有的明確表示將是否抵制高價彩禮與能否享受國家有關的優惠政策掛鉤,如有村民違反條例就取消其低保等優惠政策。可見,在基層治理方面,如何詮釋與實施移風易俗工作導則是模糊的,就會有相當大的彈性空間。這種彈性空間具有雙重效應,一方面會給予部分基層干部根據具體情境靈活處理的權力,使得抵制高價彩禮的政策落到實處;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產生消極影響,損害老百姓的部分權益,使兜底政策不再兜底。
(二)群眾的想法與可能產生的后果
1.隱形付出的增加
群眾的想法可能是多樣的,除了大部分支持的態度之外,部分對抵制高價彩禮的相關規定持觀望態度。
“這個條例頒布過后人們都不結婚了,都在觀望,父母覺得出去打幾年工再說。越西以前的彩禮,機關是五十萬,農村四十萬。現在這種就是在學漢族,彩禮錢是降下來了,但是學習漢族要求有車有房,要贍養父母。原來彩禮高不說房子,現在彩禮低要說房子,而且是磚房。要求有汽車,但汽車要求不高,未來父母必須贍養。” ?⑥
精準扶貧以來,涼山州政府也曾出臺文件整治高價彩禮,如2015年6月中共涼山州委、州政府制定了《關于遏制婚喪嫁娶高額禮金和鋪張浪費之風的規定(試行)》,全州17縣(市)結合各自實際情況相繼出臺制度文件貫徹落實規定。2020年5月民政部印發了《關于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開展對天價彩禮、鋪張浪費等不正之風的整治。 ?[13] 雖然這些文件也涉及婚俗改革、高價彩禮,但是《條例》首次對高價彩禮限制了金額,制定了詳細的工作導則,更為 聚焦。
截至筆者調研,《條例》頒布也不過才三個月,所以這種觀望態度的產生是正常的,不過父母因此而建議子女推遲結婚出門打工實際是另一種對于抵制高價彩禮的回避行為。其次,以前的高價彩禮雖然產生很多弊端,但是簡單直接,一錘定音,無需其他的支出。而抵制高價彩禮的政策如果落實不到位,低彩禮帶來的后果是其他隱形付出的增加,如要求房車、必須贍養父母等。而在彝族傳統中,財產主要由兒子繼承,女兒沒有完整的繼承權。在父母的贍養責任上,原則上也是由幼子承擔,出嫁的女兒承擔部分養老責任。隱形付出的增加就導致出嫁的女兒還要承擔和過去相比更多的贍養父母的責任,兒子則要修建婚房以滿足結婚的物質標準。這就可能會背離抵制高價彩禮的初衷,反而增加民眾的負擔。
隱形付出的增加與《條例》制定的內容有關。雖然《條例》設置了抵制高價彩禮的一條紅線,以十萬為準,明晰了基層干部的工作實施標準。但是《條例》在內容上也存在一定疏漏,對金額的聚焦可能會忽視其他相關因素的滋長,部分群眾可能會鉆政策的空子,將其他財物折算為彩禮,比如要求車房。而且《條例》本身在監督層面也存在一定空缺,違反規則后的懲罰措施并不明確,除了對政府機關人員有相當大的約束作用外,對普通民眾的作用甚微,主要依靠基層干部的監督,這就使得《條例》作為法規在抵制高價彩禮中的硬性作用,由于在實施中監督不當而軟化了。
此外,需要考慮涼山彝族社會中習慣法與集體意識的作用。受到傳統社會文化影響的群眾的思想無法在瞬息之間轉變,長期以來高價彩禮的流動已在群體之間達成一定共識,雖然很多人意識到了高價彩禮的危害,但仍有部分群眾固守陋習,采取保守回避的態度。
2.促進婚姻自由
彝族的彩禮在婚姻締結程序中具有契約的作用,彩禮契約在離婚時同樣有效。一對彝族夫婦離婚時,如果是男方提出離婚,則女方無須返還彩禮,而如果是女方提出離婚,不僅要返還彩禮,而且要視情況賠償男方。在這種情況下,高價彩禮使得彝族女性在男女婚權中處于極大的不平等地位,甚至有很多彝族女性由于無法賠償彩禮而被終身禁錮在不幸福的婚姻中,甚至在極端情況下選擇放棄生命,演變為“死給”案。 ?[14] 所以在物質層面,彩禮的降低也就使得夫妻雙方離婚時需要退還的彩禮數額減低,離婚成本降低,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婚姻自由。過去因承擔不了高額賠償金的彝族女性無法選擇離婚,只能被束縛在不健康的家庭關系中,而彩禮的降低給予了彝族女性更大的婚姻自由,擁有了更多追求幸福人生的權利。“我們有些男的喝酒打人,這種你過去是沒有能力來破解,現在有這個能力。所以你離婚成本低了,自然就大家以后合不來就離嘛。你各找各的嘛,找相互適合的嘛,就這么簡單撒。” ?⑥
但也有彝族女性擔憂彩禮的降低會不會影響婚姻穩定,提高離婚率。甘洛的一位彝族女性認為這里的女孩去洗腳城打工一年就能賺十幾萬,確實是想離就離。 ?② 但另一位彝族大哥表示:“靠物質來維系婚姻是不長久的,還是要靠感情來作為紐帶。 ?⑤ ”鹽源縣的一位彝族女性則認為這是對不健康婚姻的解放。
“因為當時離婚成本高了我們離不起了而將就這個婚姻的話,那這個婚姻不在也罷。因為大家都僅僅因為這點成本高了才維系起在,你這個婚姻肯定是不幸福的嘛,你這個家庭絕對是有問題的撒。它都是以這個可以離婚的話,離婚也不一定是個壞事。” ?⑦
因為并沒有確切數據支持彩禮降低后離婚率的增加,所以在此僅為筆者對抵制高價彩禮可能產生后果的一些猜想,而以上民眾的觀點也進一步說明這種猜想在基層中是真實存在的。如果說對高價彩禮的整治破壞了用高額賠償金來維系婚姻的傳統辦法,新的辦法又沒有形成(至少靠感情維系是比較理想的說法),是否會在婚俗層面出現一段文化真空?以及除了可能提高離婚率以外還會出現哪些后果,這是筆者較為擔憂的。
此外,彩禮雖然已經被規定限制在十萬元以內,但如果私下協議多給呢?面對這樣的情況又該如何處理?這是筆者在訪談中經常詢問的一個問題。而官方和民間的看法是有細微差異的,相同點在于都認為如果私下協議多給彩禮是很難監管到的,不能完全杜絕。不同點在于,一些基層干部除了會將優惠政策與此掛鉤以外,還在宣傳《條例》的時候就提醒民眾,如果私下多給彩禮的彝族夫妻將來離婚,賠償金只認十萬,多給的不認。甘洛縣某鎮長還談到另一個解決辦法是等夫妻二人感情穩定后,再以贈予的方法補償。 ?⑤ 由此看出,高額彩禮雖然在明面上已經受到了官方的監督,但仍可能以私下協議的方式進行,抵制高價彩禮主要依靠的是民眾的自我約束。
三、結論
本文基于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甘洛、越西、鹽源四縣的田野調查,第一部分講述了移風易俗中抵制高價彩禮的《條例》產生的背景。《條例》的產生與涼山彝族地區的彩禮在時間、區域方面呈現的特點息息相關。涼山彝族地區的彩禮在區域間具有較大差異,東五縣高額彩禮現象更為普遍。彩禮的數額受到定價因素的影響,會將女方家支等級、“骨頭”軟硬、經濟條件、學歷、工作單位等進行綜合考量。在結合涼山彝族地區彩禮的特點的基礎上總結出高價彩禮給當地民眾帶來的消極社會影響,高價彩禮不僅在經濟層面給當地彝族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負擔,而且在社會層面影響了婚姻幸福,甚至導致普通群眾陷入長期貧困的的惡性循環。彩禮雖然在彝族婚俗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高價彩禮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彩禮的功能和作用變了味。“無禮不婚”不僅強化了彩禮資助和償付的功能,而且給予了高價彩禮在通婚范圍內不斷膨脹的空間,導致婚姻無法成為彝族群眾可能擺脫貧困,實現向上流動的途經。 ?[15]
從抵制高價彩禮在基層的具體實踐中看,首先,基層干部如何在基層實踐是落實抵制高價彩禮相關政策的核心。筆者發現實踐中主要采用簽訂承諾書、與優惠政策掛鉤這兩種具體方法。而簽訂承諾書將觀念上的抵制高價彩禮的政策具象化,具有一定的契約作用。與優惠政策掛鉤的方式實際上具有雙重效應,一方面可能會給予基層干部根據具體情境靈活處理的權力,促進政策的落實;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產生消極影響,損害老百姓的部分權益。其次,群眾的想法與可能產生的后果是值得關注的。部分群眾對抵制高價彩禮的政策持觀望和回避態度,表現為推遲子女結婚年齡,勸導其外出打工等。而可能帶來的后果是隱形付出的增加,民間可能以兒子修建婚房、女兒承擔較多的贍養父母的責任這樣的行為來補償因彩禮降低所受到的損失,導致背離抵制高價彩禮的初衷,反而增加民眾的負擔。此外,可能促進婚姻自由,但也可能引起離婚率的提高,部分女性對此的態度是擔憂的,而部分女性則大為贊同,認為離婚容易并不是壞事,是對不健康婚姻的 解放。
考慮到涼山州各個縣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區域差異,抵制高價彩禮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但值得慶幸的是,目前涼山州官方層面抵制高價彩禮的決心是非常堅決的。從“無禮不婚”到“以禮入婚”的動態轉變,表明彩禮仍然是婚姻締結程序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其文化價值是值得保留的。但是通過對彩禮數額的調整,使之切合群眾的利益,將使彩禮在功能和意義層面發生改變,在此基礎上,將彩禮納入新的文化系統中予以整合,在新的整合發生之后,彩禮作為彝族地方性知識才能具有兼容現代化的能力與空間。 ?[16]
上述對于移風易俗中涼山彝族抵制高價彩禮問題的討論,僅僅基于筆者所得田野資料,尚有很多討論空間。由于當前抵制高價彩禮的《條例》實施正處于初步階段,尚未發現更多研究成果,所以對此在基層實踐的初步觀察與總結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當然,文章中對于抵制高價彩禮可能產生的后果僅僅是結合群眾想法的一些猜想,缺乏具體案例以及數據的支撐,這也是筆者期待在后續研究中補足的。此外,彩禮與彝族家支觀念、習慣法、財產繼承、長輩贍養制度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是整個彝族文化系統中重要的部分。因此,彩禮在彝族地區所出現的變化如何影響其文化系統,二者在移風易俗進程中的互動與整合是值得研究與思 考的。
注釋:
①來源于2022年7月15日美姑縣牛牛壩鎮田野訪談。
②來源于2022年8月12日甘洛縣玉田鎮田野訪談。
③來源于2022年8月19日鹽源縣縣城田野訪談。
④來源于2022年8月13日甘洛縣雙馬槽村田野訪談。
⑤來源于2022年8月13日甘洛縣斯覺鎮田野訪談。
⑥來源于2022年8月15日越西縣縣城田野訪談。
⑦來源于2022年8月20日鹽源縣金河鎮田野訪談。
參考文獻:
[1]馮敏.涼山彝族婚姻中的身價錢問題研究[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S1):156-161.
[2]馮琳,袁同凱.涼山彝族婚俗的當代變遷與社會適應——以身價錢與婚姻締結為例[J].民族研究,2019(06):61-73.
[3]王卓,李蔓莉.涼山彝族婚姻習俗與貧困代際傳遞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2019(03):92-100.
[4]陳永亮,張立輝.鄉村振興視域下新時代民族地區移風易俗路徑——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J、Y縣為例[J].民族學刊,2020,11(06):29-35.
[5]雷芳.民族地區治理高價彩禮助推移風易俗的探索實踐——基于G省Z自治縣的調研分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2,43(05):51-54.
[6]蔡華,何長英.涼山彝族婚嫁“高額彩禮”問題研究[J].民族學刊,2022,13(03):67-74.
[7]今日(5月1日)起,《涼山彝族自治州移風易俗條例》正式施行[N].涼山日報,2022-05-01(01).
[8]彩禮最高不超過10萬!涼山州印發《涼山州治理高價彩禮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導則》[N].涼山日報,2022-06-09(01).
[9]費孝通.江村經濟[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5.
[10]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 鄉土重建[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131.
[11]閻云翔.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莊里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系:1949-1999[M]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198.
[12]陶自祥.高額彩禮:理解農村代內剝削現象的一種視角——性別視角下農村女性早婚的思考[J].民俗研究,2011(03):259-269.
[13]何真.軟硬混治:涼山彝區高價彩禮的治理模式[J].民族學刊,2022,13(03):75-83+146.
[14]郝彧.彝族家支文化中的女性地位[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6(11):55-59.
[15]王卓,張伍呷.涼山彝族婚姻制度的松動與走向研究——兼析彝族貧困代際傳遞的原因[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39(03):173-180.
[16]張海洋,胡英姿.涼山彝族婚改內容解析——兼論傳統文化與現代國家的互動[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1(04):29.
收稿日期:2023-06-20 ???責任編輯:秦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