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國

舒蘭市深入貫徹黨中央和省委、吉林市委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通過強組織、抓管理、固陣地、建平臺等方式,建設“組織共建、黨員共管、社區共治、數字服務”的綜合治理體系,開創黨建引領城市治理工作新局面。
搭建服務框架,推動網格黨組織全覆蓋
針對社區服務半徑大、服務人口多、人員力量不足的問題,科學調整社區布局,對居住戶數多、人口密度大的社區轄區范圍進行重新劃分,新成立4個社區。組織社會公開招聘“社工崗”人員46名,招聘事業編制社區治理專干31名,確保每名“社工崗”服務居民不超過500戶。結合網格劃分,建立網格黨組織,把支部建在網格上,實現黨的領導直通基層。全面構建“鄉(鎮)街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組織”三級組織體系,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截至目前,全市142個小區全部成立了網格黨組織,黨組織覆蓋率達到100%。
建強服務隊伍,推動黨員分類管理全覆蓋
采取推選一批、派駐一批、兼任一批“三個一批”方式,充實小區黨員力量。開展“雙報到”“雙三長”工作,選派5250名日常“三長”和1662名兼職“三長”,組織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和6184名在職干部到社區報到開展服務,配合日常“三長”開展工作16980余次,參加志愿服務活動19190余次。全面落實社區第一書記制度,選派市級領導包保聯系社區、市直部門“一把手”任社區第一書記,解決社區治理難題29個,協調資金10萬余元。組織全市256名政協委員進網格和30名外賣小哥擔任“流動網格員”,選派100名“百姓說事點”信息員并納入網格管理。
打造共建格局,推動黨管物業全覆蓋
堅持多元參與、聯建共建,由社區黨組織牽頭,物業、行業系統等共同參與,整合物業用房、物業服務人員、報到黨員等資源力量,為小區居民提供貼心服務,夯實紅色服務陣地。通過單獨設立、聯合、派駐等方式推動全市36家物業服務企業成立黨組織,建立“物業黨建聯盟”。實行社區“兩委”和物業服務企業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從“單兵作戰”到“協同共治”的轉變。積極推動將網格黨群服務站和“紅心物業”融合發展,構建“1+N”服務體系,即:1個綜合服務場所、N個服務功能。做到黨組織服務群眾有場所、有設施、有標識、有載體、有制度,實現社區黨組織統一領導、網格黨群服務站組織協調、物業服務企業全員參與的黨建引領物業治理工作格局。推動小區網格黨群服務站與“紅心物業”共同辦公,設立“愛心便民”“領辦代辦”“兒童托管”“百姓說事點”等服務區,拓寬服務功能。組建“敲門服務”志愿服務隊,為高齡老人、空巢老人提供免費理發、室內清潔、通下水道等志愿服務。
用好數字平臺,推動矛盾糾紛調解全覆蓋
全域建設“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平臺”,構建市、街道、社區三級平臺貫通到底,市直部門信息共享的基層治理模式。實行“一平臺統管、一鍵式指揮”,依托民生事項、信訪訴求、社會治安、矛盾糾紛等六大平臺板塊,拓寬居民反映物業矛盾糾紛、安全隱患等渠道,網格員、居民等運用“暖心舒蘭”手機APP上報或反映各類物業治理事項,由指揮中心研判后,推送至相關部門(單位)限時辦理,實現了網格發現問題、平臺流轉交辦、街道部門聯動、線上亮燈督辦、嚴格考核評價工作目標,實現有呼必應、接訴即辦、閉環治理,達到“大平臺”化解“小糾紛”,進一步推動服務群眾精準化、精細化。(作者系中共舒蘭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王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