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均
隨縣通過完善考核組織機構,整合考評要素資源,優化考核評價體系,強化考核結果運用,交出了一份績效考核“考事”與公務員考核“考人”的工作答卷,蹚出了一條“兩考融合”的考核新路子。
緊扣一個“準”字,科學制定考試“題庫”
“得人在審舉,審舉在核真”,通過建立完善的考核體系為單位和干部精準“畫像”“定位”“把脈”。精細化分解共性指標。圍繞省市下達責任目標任務,結合縣直部門、鄉鎮職責進行考核指標分解,鄉鎮設置9大類87條指標,縣直部門設6大類59條指標。差異化制定個性指標。根據強縣工程部署,對全縣20個鄉鎮按照“重點城市化發展區”“工業綠色轉型優化區”“特色農業重點區”“文化旅游康養生態區”等四類主體功能區的定位進行劃分,并根據各鎮不同功能定位,分別設定個性化指標,實現精準精細考核。合理化權衡定性指標。按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原則,把抓重點破難點、補短板鍛長板以及擔當作為等情況作為定性考核指標,全方位、多角度對單位和個人實績作出客觀、真實的定性評價,考核更科學、精準。
突出一個“實”字,加強日常考試“摸底”
堅持結合實際、切合實際、符合實際,把功夫下在平時,多渠道了解實績情況,實現在日常工作中知事識人。在實時監測中強化平時管理。每月定期監測指標進度,每季度通報重點指標完成情況,并進行提醒督辦。持續與上級對口部門無縫銜接、精準匯報,時刻關注指標完成進度,及時掌握各項工作在全市綜合位次。在實干比拼中推行考察管理。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實干強縣大比拼”活動,引導全縣上下進一步轉變作風、提升能力。把“實干強縣大比拼”作為考察識別干部的“考場”,著力發現、儲備、使用一批優秀干部。2022年以來,將在比拼和日常工作中表現突出的28名正科級干部、89名副科級干部、60名30歲以下科員、20名30歲以下事業單位干部納入全縣人才庫。在實績晾曬中創新干部管理。引入隨縣干部實績考核系統,干部通過系統進行日記實、月總結、季考評,實現平時考核數據全程“線上跑”,為考實績效提供精準數據。目前全縣2500余名公務員、參公人員、縣直機關事業編工作人員全部開展實績系統記載,干部實績考核系統已經成為隨縣干部實績記載、工作監督、考核評價的基礎平臺。
彰顯一個“用”字,放大綜合考試“效能”
強化績效考核和公務員考核等綜合考核的轉化運用,實行考核結果“四個掛鉤”,放大考核結果“指揮棒”“風向標”作用。與領導班子評價掛鉤。制定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履職盡責考核辦法,將單位績效考核結果與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履職盡責考核直接掛鉤,壓實單位績效考核主體責任。與單位主職考核掛鉤。單位績效考核成績好不好與單位主職執政能力和水平息息相關,隨縣在單位主職考核中,將單位績效考核結果按照60%的比重進行設定,提高單位主要領導干部爭先創優積極性。與優秀等次比例掛鉤。堅持以實績論英雄,對綜合績效考核等次好的單位適當提高優秀等次比例,降低考核等次差的單位的優秀比例,實現單位和個人榮譽利益相關聯。與干部選拔任用掛鉤。將績效考核結果與干部選拔任用、職務與職級晉升、評優樹模相掛鉤,真正發揮考核正向引導、逆向約束作用,激勵干部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擔當善為。
(作者系隨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