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梅
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還存在哪些薄弱環節?如何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確指出:“各級黨組織要履行黨章賦予的各項職責,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好,把各領域廣大群眾組織凝聚好。”高校承擔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職責,必須貫徹好黨的教育方針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教育管理監督好黨員隊伍和組織宣傳凝聚服務好師生,必須切實增強黨的基層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 存在的薄弱環節和需關注的重點
綜合分析中央巡視高校反饋的具體問題和梳理工作實踐中掌握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筆者研究發現還存在以下薄弱環節:一是組織體系建設還需要加強。組織體系科學健全,黨組織才會肌體健康、堅強有力。高校院系級黨組織、師生黨支部作為高校黨組織的“中間段”和“最后一公里”,少數還存在領導體制不健全、作用發揮不充分,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不到位、不到底等問題。二是黨員隊伍建設還需持續用力。黨員隊伍是黨組織的機體、細胞。高層次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工作還不夠有效,貫通式的黨員教育培養機制不健全,少數黨員理想信念不堅定、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還需要提高、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充分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三是黨組織活動方式還需要進一步創新。少數還存在推進有效有形覆蓋不夠,支部設置方式不夠靈活、活動方式不夠貼近社會實際,吸引力不強;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不夠,促進事業發展的效果不明顯等。
◎ 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的對策建議
(一)鍛造政治過硬的基層黨組織。基層黨組織作為黨的執政根基,只有政治上堅強有力,才能切實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把牢政治方向,不斷提升政治能力。新時代十年創造的偉大成就、實現的偉大變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應教育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師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提高政治領悟力、政治判斷力、政治執行力,切實增強擁護“兩個確立”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并將其轉化為做到“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
加強理論武裝,堅持以黨的創新思想凝心鑄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創新理論的最新成果,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應聚焦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這個重要任務,抓好黨內主題教育活動,精心組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教職工理論學習和用好“學習強國”等各類平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引導基層黨員干部師生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鍛造堅強有力的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就是要在核心領航下、旗幟引領下,教育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始終發揚斗爭精神,勇于推進自我革命,不斷進行革命鍛造和斗爭淬煉。不斷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把旗幟鮮明講政治作為根本要求,不斷健全制度體系、創新活動載體、建強黨務工作隊伍,確保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
(二)著力淬煉政治過硬的黨員隊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增強黨的基層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必須加強黨員隊伍建設。
嚴格發展標準,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建立健全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黨外高層次人才、聯系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等制度,強化工作考評,加大在高知識群體和大學生中發展黨員的工作力度。豐富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形式,加強對黨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形勢任務的教育。完善預備黨員匯報思想制度,落實預備黨員以書面、談話等形式向黨組織匯報思想、工作和生活情況。健全入黨后的教育機制,采取組織定期談心談話、鼓勵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等,強化黨性錘煉。
加強教育培訓,提升黨員隊伍素質。落實黨員教育培訓規劃,采取校級示范培訓與專題培訓相結合、線上專題自學與線下集中培訓相結合等方式,建立健全黨員教育培訓長效機制。加強實踐教學,用好紅色文化場館和校園歷史文化遺存、校外特色產業示范基地等培訓資源,引導黨員不斷強化黨性修養、牢記初心使命。突出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開展崗位比武、技能考評和工作交流等,不斷提高黨員的綜合能力和服務群眾的本領。
加強監督管理,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嚴格執行政治理論學習制度、“三會一課”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務公開制度等,切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健全黨內關懷幫扶機制,從思想、工作、生活上關心黨員。保障廣大黨員的民主權利,維護黨員的合法權益,完善激勵機制。強化師德師風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嚴肅穩妥處置不合格黨員。
(三)創新彰顯政治功能的活動方式。黨的基層組織功能發揮的程度,很重要的在于黨的基層組織活動開展是否有效。
用活信息時代的技術手段。組織活動要始終具有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就必須與時俱進,反映時代的特征。運用好信息化技術,通過“互聯網+黨建”、智慧黨建、微黨課等有效載體,探索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的新辦法、新手段,用好大數據、大網絡等平臺,強化目標管理、過程管理和效果管理,形成“抓基層、基層抓”生動局面。
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增強黨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必須持續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創新黨的組織設置方式,在重大科研項目團隊和學生社團、學生宿舍園區等成立功能型黨組織,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強化政治引領。采取設立黨員先鋒崗和黨員責任區、在校園教職工社區成立綜合黨委等,擴大黨的工作覆蓋,服務好教職工的生活需求、解決好教職工的急難愁盼,廣泛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使黨的主張更好地轉化為師生的自覺行動。
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推動高校事業發展是檢驗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的重要方式。高校黨委要堅持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一起謀劃、一同考核,以黨建工作引領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走深走實,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提升。把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實施到位,把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提升到位。深入推進支部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選優建強教師黨支部“雙帶頭人”隊伍,在強化理論武裝、引領教學科研、團結凝聚師生、健全保障機制等方面互融互促,形成同發展、同進步的生動局面,以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高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根本標準,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堅實支撐。
(作者系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