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華靜
關鍵詞:新聞攝影;變革;創新;融媒體
在互聯網及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融媒體已經成為新聞攝影的主要發展形式,新聞攝影作為新聞事件報道的重要構成因素,加快變革創新發展迫在眉睫。在此行業發展大背景下,如何實現與新媒體的深入融合與創新發展,傳承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優勢,是所有從業人員應持續實踐探索的重要課題。
融媒體與新聞攝影
融媒體
在移動互聯網和客戶端技術發展推動下,網站內外能夠實現暢通的數據互動交流,進一步提高了網絡信息技術革新升級在社會生產力提升過程中的作用。與此同時,新媒體的發展應用也標志著融媒體時代的開始。融媒體是以技術發展為驅動,以信息消費者需求為導向,以共享信息資源為目的,以融合新舊媒體為渠道,對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和與之具有共同點、互補性的各類新媒體在內容、組織結構、媒介形態、傳播手段等各要素的全面性進行融合發展。媒體融合令不同媒體形態之間的邊界逐步消融,具有多功能性的復合媒體優勢日漸凸顯。媒體融合在技術融合之外,還包括資源整合、資產重組、思維與形態創新、平臺與渠道開拓再造等一系列變革。
融媒體時代表現出了典型的互動性、全媒體性與個性化特征。首先,媒體平臺可利用多樣化技術手段實現用戶互動交流,帶給用戶更加強烈的體驗性。其次,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形成了多視角、全方位的信息傳播矩陣。最后,信息發布的權威性被重新定義,所有人都可以成為信息傳播的輿情中心。融媒體時代,利用不同形式的媒介傳播同一新聞信息,往往能夠實現更理想的傳播效果,新聞生產傳播效率也得以顯著提升,有效控制了非必要成本損耗。
新聞攝影
新聞攝影利用圖片或視頻等形式進行新聞報道,能夠令新聞信息具有更強的感染力。隨著拍攝技術的不斷發展革新,新聞攝影的應用愈加廣泛,成為新聞報道的常用方式。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攝影實現了進一步的突破發展.再加上拍攝設備與技術的平民化和大眾化,使得普通民眾也可以利用智能手機或小型攝像機等設備進行新聞拍攝。融媒體的發展讓新聞傳播的渠道與功能發生了巨大的優化。融媒體衍生的先進數碼技術令新聞攝影傳播媒介與方式更加多樣化,融媒體時代新聞攝影作品表現出了典型的內容時效性、傳播媒介和拍攝主體多元化等特征。
融媒體發展對新聞攝影的正面影響
傳播時效性更強
手機、平板等移動網絡設備的應用普及,進一步模糊了大眾和專業新聞記者的邊界,人們可以利用網絡隨時獲取備類信息,對新聞的真實性和及時性要求也越來越高?;谌诿襟w,新聞攝影師能夠對新聞事件進行實時拍攝報道,并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掌握民眾信息需求與喜好,快速完成新聞內容的甄別梳理和編輯發布,高效完成新聞攝影內容的傳播。新聞記者無需再經過繁瑣的拍攝、打印分發等制作流程,即可將新聞攝影信息傳遞至目標受眾,適應社會生活快節奏發展。
傳播媒介更多元化
隨著互聯網準入門檻越來越低,新聞攝影技術也逐漸便捷親民,信息分享傳播成為大眾可廣泛參與的活動,新聞攝影工作者也不再是專屬的信息播報者,與社會民眾同為新聞信息傳播者。與此同時,新聞信息的傳播媒介也實現了更加多元化的發展,新聞信息傳播獲取途徑越來越多樣化,微博、公眾號、抖音等均成為傳播新聞攝影內容的有效媒介,信息交流節奏不斷加快。新聞攝影信息在多渠道發布傳播的同時,用戶也可以實時參與互動和轉發,使新聞攝影信息實現更加廣泛的社會傳播與關注,讓新聞信息傳播效果大大提升。
內容更深度化
用戶參與度的不斷提升,也促使新聞攝影的內容必須具有更強的深度性,才能與用戶在思想層面實現共鳴。與大眾新聞攝影單純記錄新聞發生現場相比,專業新聞攝影更注重觀點內容的表達,旨在呈現新聞事實與具有說服力的觀點。雖然在新聞信息的拍攝發布數量、規模與頻率等方面,新聞攝影工作者不再具有突出優勢,但憑借高水平的專業技術、公信力和分析判斷能力,結合融媒體的應用優勢,能夠令新聞攝影在媒體轉型背景下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創新性和深度性。
融媒體發展對新聞攝影的負面影響
內容造假問題
融媒體推動新聞攝影平民化和大眾化發展,使所有人都可以發布和傳播新聞攝影內容,但是,絕大部分普通民眾缺乏新聞從業者的專業能力和道德素質,經常會出現新聞造假現象。網絡平臺上傳播的很多新聞內容與事實可能不符,新聞攝影內容的真實性與準確性無法得到保障。長此以往,很容易導致廣大社會民眾對新聞信息的信任度下降,降低新聞攝影價值,同時也會阻礙社會穩定發展。
隱私泄露問題
雖然融媒體發展有利于提高新聞攝影內容傳播效率,降低新聞拍攝與傳播成本。但是,隨著當代社會民眾參與新聞傳播的意愿日益增強,極易發生新聞事件主角個人信息泄露事件,進而影響相關人員的正常生活。特別是有關負面事件的新聞報道,社會民眾極易喪失理性,過度關注新聞事件人物,甚至做出不當行為。
傳播安全問題
網絡平臺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主要渠道,在此過程中,社會民眾可以對新聞內容進行轉發、評論等操作,而社會民眾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也十分突出,二次傳播或多次傳播可能會改變新聞原本真實的面貌。例如,針對某一新聞事件,社會民眾發布的惡意評論,在輿論發酵傳播之后,會對社會產生嚴重負面影響,對新聞事件傳播環境的安全健康性造成嚴重破壞,甚至引發網絡暴力等惡性事件。另一方面,網絡平臺中存在很多真假難辨、帶有不良誘導的信息,導致網絡信息傳播環境日益復雜,信息安全威脅性越來越強,新聞攝影的客觀真實性遭受嚴重威脅。
融媒體發展推動新聞攝影變革創新的具體策略
創新新聞攝影視角
網絡環境中,社會民眾每天均會接觸大量的信息,新聞攝影所傳達的新聞信息具有突出的直觀性、形象性,與當代民眾的信息接收特征相適應,同時,受拍攝技術、設備和新聞素養等因素影響,新聞攝影質量良莠不齊,不利于滿足用戶的新聞需求。新聞攝影工作者必須加強發揮專業優勢,創新拍攝思路、方法和角度,利用高質量的新聞攝影報道,吸引用戶關注,促進新聞內容傳播。第一,要確保內容真實,新聞攝影工作者要聚焦社會民眾普遍關注的事件進行拍攝并報道,還原新聞事件真相,發揮正確引導作用。一方面,要重點挖掘各類突發性且受到社會民眾廣泛關注的新聞事件,另一方面要注重從民眾視角進行內容分析和新聞拍攝,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增強民眾心理共鳴。
第二,要加強拍攝形式創新,新聞攝影工作者應透過新聞事件表面現象,靈活選用拍攝角度,精準反映新聞事件本質,通過獨特的拍攝角度增強視覺沖擊力,吸引社會民眾關注。新聞攝影工作者應善于利用行車記錄儀、攝像頭等拍攝設備來記錄畫面,獲取全面、深層次信息的同時,令新聞報道更具客觀真實性,進而提高新聞權威性。與此同時,新聞攝影工作者還應善于另辟蹊徑,或從較少被考慮的角度切入,進行新聞內容報道,進一步提高新聞報道的社會影響力和關注度,引導社會民眾深入思考。例如,針對部分旅游景區存在的惡意收費等問題,傳統報道方式主要從政府部門對惡意收費景區的處罰切入,報道方式過于大眾化,可以從更高層面切入,從人民群眾視角分析惡意收費等問題引發的不良社會影響等內容。
第三,要注重新聞攝影報道題材創新,通過以小見大,深刻揭示新聞事件本質和思想內涵,展現社會發展百態。新聞攝影工作者除了要拍攝權威嚴肅的主題內容,還要適當拍攝日常新聞報道等內容,充分滿足不同群體的新聞需求,同時也令新聞行業具有更強的發展動力與活力。
在融媒體發展的推動下,新聞攝影的變革創新必須突破傳統單一化拍攝模式,從多元化視角剖析新聞事件,將新聞攝影作品作為線索,統籌整合新聞信息,形成完整的新聞資訊,突出新聞攝影重點和新聞內容的生動具體性,引導用戶深入了解新聞內容,有效提高新聞攝影作品在社會傳播中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加強保障新聞攝影真實性
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深化,個別媒體為提高關注度和播放量,會對新聞攝影圖片或視頻進行剪輯處理,歪曲事實真相,惡意誘導社會輿論,違反行業原則與法律法規,嚴重影響社會生活健康發展。同時,對新聞事件中涉及的人員隱私的泄露也成為融媒體時代新聞行業的典型問題。故此,為確保新聞攝影在融媒體推動下的高質量變革創新發展,實現新聞攝影價值最大化,必須加強保障新聞攝影真實性,嚴懲新聞造假違法違規行為。一方面,新聞攝影工作者及新聞行業從業者應深刻認知自身工作職責和義務,堅守職業原則與道德底線,確保新聞攝影內容的真實性與客觀性。要加大對新聞攝影圖片、視頻及相關內容的審核力度,嚴肅處理新聞生產中存在的造假、惡意剪輯等問題,保障新聞攝影報道質量水平,不斷增強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同時,新聞媒體單位要加強內部管理,注重對新聞事件相關人員隱私信息的保護,禁止泄露個人信息,并定期組織人員參加職業道德相關培訓。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加強完善新聞造假和公民隱私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要對新聞造假和侵犯個人隱私的判定、處罰制度加以明確,加大打擊新聞造假、保護公民隱私的力度。
增強新聞攝影人文藝術性
作為傳媒藝術,新聞攝影同時也是藝術、文化與思想的融合和表達,在融媒體時代,新聞攝影同樣需要緊跟時代潮流,積極探索與融媒體特征相適應的拍攝敘事新風格,不斷創新創作高質量新聞攝影作品。新聞攝影包含兩個層面的內涵與功能,一是具有新聞價值屬性,發揮紀實功能,二是引導民眾通過藝術審美思維從攝影作品中發現和欣賞生活的美,發揮藝術功能。融媒體時代對新聞攝影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專業素養和人文素養要求,端正個人價值觀,增強職業道德素養,靈活運用光線、構圖、色彩等攝影元素,創作兼具真實性與藝術性的新聞作品,在向社會民眾客觀真實地傳播新聞事實的同時,借助新聞攝影向其分享對現實生活的審美體驗與表達。同時,新聞攝影作品也要在社會倫理、經濟、文化傳承等方面發揮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履行其社會職責,合法合理引導社會民眾養成正確的價值觀,逐步降低融媒體時代新聞攝影傳播泛濫引發的各種消極影響。
提高新聞攝影專業水平
新聞攝影在融媒體時代中的變革創新,對新聞攝影的采集拍攝和創作提出了全新要求,新聞攝影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持續提高個人新聞攝影專業水平。首先,新聞攝影工作者必須不斷學習攝影新技術,掌握先進攝影設備的使用技巧,提高個人照片處理和剪輯水平,并在工作實踐中加強總結和經驗積累。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等信息網絡技術,借助新聞平臺或搜索引擎存儲的用戶數據,分析社會民眾對新聞攝影圖片和視頻的要求與偏好,面向民眾需求,創作具有精準性的新聞攝影作品。其次,新聞攝影工作者要加強提高個人人文素養,關注國家政策及國內外發展形勢,在進行實地采訪拍攝時,深入了解新聞事件細節,獲取全面準確的信息,基于此進行新聞圖片、視頻編輯處理,增強新聞攝影作品和文本內容的一致性和銜接性,增強文本內容的鮮明性和深度性。在融媒體發展推動下,新聞攝影工作者需順應時代發展,正視新聞攝影在變革創新中的困難,加強新聞攝影創新和個人專業素養提升。要在新聞作品拍攝、生產、傳播的各個環節不斷進行表達方式創新,靈活熟練應用融媒體技術和平臺,創作出具有高質量內容和高水平創意的現象級新聞產品。
報紙媒體等傳統傳媒在融媒體時代發展沖擊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行業競爭與生存危機,傳統媒體必須加快轉型,落實媒體融合發展戰略,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融媒體發展模式,實現長遠健康發展。縱觀融媒體發展推動下的新聞攝影變革創新實踐,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與不足,需要進一步創新發展新聞攝影工作的形式、內容等,完善現有政策保障體制,推動實現新聞行業的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