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

關鍵詞:電視臺編輯記者;創新能力;培養對策
近年來,伴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們的信息獲取途徑持續增加,且所獲得的信息類型越發豐富,使得人們對信息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對廣播電視的地位帶來巨大沖擊,不斷降低其社會影響力。在此大環境下,廣播電視若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不僅需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加大優秀人才吸引力,同時還需持續提高電視臺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以打造優質電視節目,提升服務質量,為我國電視媒體的健康發展提供復合型人才。
培養電視臺編輯記者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提高新聞時效性
現階段,互聯網技術在我國實現了快速發展,不但為新聞傳播提供了更多傳播路徑,而且還加快了新聞傳播速度。但就目前廣播新聞現狀來看,還存在時效性較差這一問題,究其根源,主要是因為部分編輯記者缺少對有關信息的科學整合,依舊運用以往的方式處理信息,創新能力相對較為薄弱。而在目前的發展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制作對編輯記者自身的能力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唯有持續提高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方可使新聞編輯過程更為流暢,內容更加新穎,加強新聞報道內容的真實性、時效性,讓新聞內容可以在社會中得到快速傳播。
豐富報道形式
電視臺編輯記者在對廣播電視節目進行編輯制作時,倘若缺少一個清晰、明確的思路,那么便難以確保編輯內容的豐富性、層次性,使節目形式十分單一,難以充分滿足當下人們的個性化需求。同時,部分編輯記者為了能夠抓住受眾“眼球”,存在夸大內容甚至憑空杜撰的現象,不能確保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內容的真實性,這不但無法實現預期效果,而且還會失去一大批受眾。提升新聞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可以使其把新觀念、新思想合理融入到電視臺節目編輯制作之中,轉變對新聞內容的表達形式及處理方式,通過多個角度來對其展開深層次分析,從而使我國廣播電視的報道形式更為多元化,也能夠被更多受眾所接受。
目前電視臺編輯發展現狀分析
內容空洞,缺少表現力
過去電視新聞是人民群眾獲取新聞資訊最直接、最傳統的方式,但在如今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下,網絡媒體應運而生,其向受眾傳播的內容十分豐富且極具表現力,和以往的電視新聞內容間形成了鮮明對比。此種情況出現的根本原因是電視臺編輯記者的綜合素養較低,新聞敏感性不強,難以快速掌握新聞事件聚焦點,而且在具體編輯階段,所運用的語言不夠具體、生動,并沒有將新聞事件向他人傳播的觀念充分表述出來,缺少一定的表現力及感染力。
電視節目表現形式單一
近年來,伴隨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越來越向往多元化、高品質的生活,電視節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獲取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對人們的生活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以往的電視節目存在表現形式單一、創新力度較弱的情況,造成新聞內容過于乏味、枯燥,不僅與新時代發展相脫節,而且也難以符合新時期人們的生活需求,這導致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愿觀看電視節目,使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大大降低,長此以往則會給我國電視媒體領域的經濟效益帶來巨大影響,對其長久、穩定地發展極為不利。
缺乏時效性
現階段,互聯網已逐漸成為人民群眾放松身心、了解時事的主要途徑。網絡媒體與電視新聞相比,其不但具有多樣化內容,而且信息傳播速度極快,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到全球各地所發生的新聞資訊。但是電視節目的形成卻需經過采編、剪輯、制作、播出等諸多繁瑣的程序,使電視新聞無法具有良好的時效性。此種情況的存在也是造成電視節目受眾群體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提高電視臺編輯記者創新能力的有效對策
加強編輯記者知識儲備量
現階段,我國正處在信息爆炸、知識爆炸的時期,電視媒體領域作為社會信息資源的聚集地及傳播前沿,需不斷加強自身的創新意識與創新力度,優化與完善信息的內容,豐富新聞傳播形式,以進一步提高電視節目的服務質量。另外,由于電視臺編輯記者是新聞編輯的直接參與者,他們自身的專業素養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電視節目的整體效果,這需要電視臺持續提高并豐富編輯記者的專業理論知識,讓他們可以對繁瑣、復雜的信息資源展開全面收集及整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吸納現代社會信息,進而使新聞資訊實現現代化、多元化發展,促使電視節目廣博性和專業性的有機融合。與此同時,身為電視臺編輯記者,還需積極學習各個行業的理論知識,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完善與優化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持續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以便為電視節目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掌握新媒體技術,創新工作模式
在新媒體環境下,人民群眾已經不滿足于被動接收資訊,他們越來越渴望成為資訊的主導者,而就傳統電視節目而言,其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性相對不足,這也使得其傳播遭到了很大沖擊和限制。所以,廣播電視若想獲得良好的發展,必須對原有的廣播電視方式加以不斷革新,使之與新媒介實現有機融合,并借助新媒介本身具備的時效性和互動性較強的優勢,對廣播電視編輯方式進行有效創新和變革,進一步增加電視節目的互動性,調動受眾觀看電視節目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及受眾認可度。例如,電視臺編輯記者可以在節目中設計二維碼,讓受眾在收看電視節目的過程中掃碼參與在線互動,在線探討節目內容。除此之外,編輯記者還可積極學習剪輯技術及視頻制作,有效提高電視節目的表現力,通過新穎、趣味的節目形式來吸引受眾的關注度,使他們能夠自主觀看電視節目,推動我國電視媒體領域持續健康發展。
提升編輯記者敏感性
作為一名優秀的電視臺編輯記者,應當具備良好的新聞敏感性,可以根據事情表象深入挖掘背后所想表達的深刻理念,以打造出一個極具特殊意義的電視節目內容。現階段,伴隨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電視臺編輯記者獲取信息的途徑不斷增加,但最為主要的來源依舊是實際生活與互聯網。編輯記者工作職責便是把所獲取的信息內容進行有效篩選、整合以及加工,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系統的新聞事件,向廣大受眾進行傳播,而并非只是新聞信息的“搬運工”。因此,電視臺編輯記者自身不但應當具有良好的新聞敏感性,而且還應當具有善于發現新聞價值、提取新聞價值的專業能力,進而最大限度發揮出新聞信息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例如,電視臺新聞記者在向受眾報道新聞資訊的過程中,應當明確掌握受眾群體的關注點,在確保新聞真實性、客觀性的前提下增添一些情感色彩,全面激發出受眾的情感共鳴,從而進一步加大電視新聞節目對于受眾的吸引力,因此新聞應當將社會焦點及受眾關注點作為基本依托,之后再展開科學的整合及加工。大到國家時事政治、小至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都能夠成為新聞報道資源,這就需要電視臺編輯記者自身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發現其中的新鮮元素,以打造出一個極具個性化、多樣化的電視節目,更好地滿足受眾的實際需求。另外,電視臺編輯記者不但應當積極創新與升級電視節目內容,同時還需對電視節目的表現方式進行有效創新,進一步提高電視節目的展示效果。與此同時,編輯記者應悉心編輯、處理新聞資源,第一時間刪除虛假、過時的新聞內容,將音樂、圖片等諸多元素合理融入到新聞報道中,豐富電視節目的內容,加強節目對于受眾的吸引力。
提升專業素養,形成創新能力
對電視臺新聞編輯記者而言,其工作壓力相對較大,每天都在電視臺的最前線進行工作,第一時間為人民群眾傳遞最新的新聞資訊,不僅是社會和群眾之間的重要橋梁,而且也是人們接觸與了解社會發展情況的主要路徑。因此,電視臺編輯記者由前期新聞采訪到后期新聞制作,貫穿整個新聞報道工作的全過程,這對編輯記者的專業技能及綜合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不但需要他們自身具備良好的文化底蘊及優異的文稿編輯能力,同時還應具備對于新聞內容的敏感度。在此情況下,廣播電視臺應進一步加強對于新聞編輯記者專業素質的鍛煉與培訓,定期組織他們參加專業、正規的培訓活動,通過培訓活動向編輯記者傳輸當下領先的編輯觀念與編輯技巧,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新聞編輯記者應當依據新聞事件的有關信息來向受眾展開實時播報,但是在新聞編輯工作具體開展階段,受到編輯記者理論知識的約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內容,因而難以把電視節目做得豐富、飽滿,常常導致所制作出的節目存在內容枯燥、畫面感較差、用詞不當等問題。鑒于此,新聞編輯記者在深入學習業務知識的基礎上,還應自主學習其他專業的知識,不斷彌補自身能力所存在的不足,更好地把理論知識和實際進行有機融合,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從而促使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得到良好發展。
深度挖掘新聞價值,避免單一化
新聞編輯記者若想真正實現創新發展,則需在自身工作開展階段,對新聞信息進行深層次挖掘,盡可能還原事情的,不可跟隨他人想法制作出內容相似的新聞播報文稿。因此,新聞編輯記者在對新聞信息進行整合時,需依據事件實際情況與政治背景,運用系統、合理的信息處理方法,并根據電視臺獨具的群眾優勢來展開信息互動性管理。因為新聞信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意義,所以需在根源上確保新聞信息的時效性、完整性、精確性,向受眾真實展現出新聞資訊的本質。同時,電視臺編輯記者還應具有良好的文稿潤色能力,在充分了解與掌握新聞資訊的有關信息之后,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精確找出新聞信息的要點,并對其進行深層次挖掘,之后再對其展開多角度、多方位分析。但在此環節編輯記者需確保新聞內容的真實性,站在時代意義及新聞全局性角度來分析問題,向受眾傳遞極易產生情感共鳴的新聞信息,如此方可把電視臺媒體和互聯網媒體進行有效區分,更好地提升電視臺在社會中的知名度。不僅如此,編輯記者還應當在根源上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不斷避免新聞資訊的刻板化、臉譜化,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刻分析、解讀,并將正確的社會價值觀貫穿于新聞制作全過程,對人們進行正向引導,構建正面的公眾形象。
明確自身定位,重視實踐創新
電視臺編輯記者在提升自身專業技能的過程中,首先需在了解受眾實際需求及社會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明確自身定位,構建完善、全面的新聞信息整理體系,科學開展信息整合及加工處理,保證可以向受眾呈現出精美內容,提升新聞資訊的價值。同時,新聞編輯記者也應當在日常工作開展階段,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對自身工作形式與工作方法展開科學創新與優化,在此階段,可以有效開闊新聞編輯記者的思維,讓廣播電視節目的形式更為豐富、新穎,進而促使自身和廣播電視臺實現協同發展。由此可見,只有編輯記者不斷進行創新,才可找出電視節目在如今全新媒體形勢下的高效發展,使其更為符合當下社會發展需求,擴大受眾面。
綜上所述,電視臺編輯記者若想更好地迎合社會發展,則應具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并依據自身工作需求及社會發展形勢展開積極創新。同時了解自身工作在目前形勢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明確創新的實際意義及重要性,將節目長遠穩定發展作為出發點,持續學習領先的專業技能及專業知識,注重經驗的積累,并把創新觀念合理融入到工作各環節中,從小事做起,形成優良的創新意識,將廣播電視節目通過不同形式向受眾進行展示,借助對新聞內容的有效整合,深入挖掘深層次信息,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傳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