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在當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本身,還要優化作業設計。
作業作為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的關鍵構成部分,教師應當對此精心設計,發揮作業對學生知識的鞏固、補充及拓展的作用。然而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為了省時省力,直接從各種教輔資料中“摘取”作業,甚少考慮作業與學生學情、課堂教學之間的聯系,存在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相互脫節的情況。沒有基于課堂教學內容,也沒有依據學生學情的作業設計,制約了作業的功能,使其無法切實發揮作用。但是,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新課程理念政策的實施,教師們認識到了傳統作業模式的局限性,因此過去被忽視的作業設計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在當前“雙減”背景下,優化作業設計顯得更加重要。本文就如何實現新課程理念下作業設計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現和諧統一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為教育同行們提供參考。
一、保證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的目標一致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可用的作業資源極為豐富,不僅教材為每一篇課文設計了練習題,而且還有許多與教材配套的練習冊作業。如果將這些現成的作業資源直接拿來布置給學生,雖然省時省力,但是卻與實際的課堂教學脫節。所以,教師需要精心設計,至少要精心選擇,而選擇的依據就在于課堂教學目標。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保證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的目標一致,保證作業的適宜性與合理性,實現有針對性地做好鞏固提升的作用。
比如,在教學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時,教師要認識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識讀、會寫課文中的生字詞,掌握多音字、同音字及類似“千山萬水”結構成語的讀法及用法;熟讀課文,了解大禹帶領百姓治水的艱辛,理解為什么大禹被后人稱為英雄,體悟對大禹的崇敬之情。而在練習冊中提供了五點作業:①為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為同音字選字組詞;②將字兩兩組合構成詞語;③參照“千山萬水”的構成樣式寫下詞語;④參照例子填空,如(滔滔)的洪水;⑤結合課文內容,對大禹治水的過程進行填空。為了保證作業與課堂教學的目標一致,教師應當選擇其中的①③⑤作為教學作業,與課堂教學契合,其他兩道題則可要求學生自愿完成。
如此一來,作業與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保持統一,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完成相應的作業,不但能使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高效完成作業,也能讓作業成為支持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載體,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
二、實現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的時間整合
要保證教學目標高效完成,還需要對教學時間作出合理安排,如果時間無法保證,那么教學安排難以施展,教學目標自然難以達成。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40分鐘時間進行合理安排,能在課堂完成的作業盡量不要留到課后,但完全靠課堂顯然是不夠的,還要合理統籌教學時間,將實現課內外有機整合。
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海底世界》這篇文章時,會發現該篇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寫法極具特色:其一,段落中心句為“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式”,然后挑選了具有代表性的動物進行描寫;其二,采用了擬人、比喻以及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將海底動物的活動特征進行形象表達。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反復品味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積累,還要了解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掌握“總—分—總”和“總—分”的構段方式,并拓展交流對植物的認識。課后,結合課文的寫作特點,布置“仿照課文第三自然段,簡短地寫一段話”的作業。為能順利完成作業,在授課之前,教師可提前布置課前觀察實踐作業,讓學生前往公園欣賞各種花草植物,填寫“觀察記錄卡”,記錄下這些植物帶給自己的深刻印象。當教師在課堂上布置作業后,因為在課前已經完成了觀察作業,課堂上又進行了觀察后交流,所以仿寫作業能順利且高效完成。
前置性作業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前提保證,必須是在教師的引領指導下,有目的地去準備、完成,因而才會有課堂上的精彩展示以及課后作業的順利完成。由此可見,教師依據課內外特征、作業性質以及課堂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有機整合作業與課堂教學的時間,有助于學生高效完成作業。值得注意的是,課內外作業的安排側重點各不一樣,通常來講,課內時間的作業會安排學法指導、互動討論等集體性作業;而課外時間的作業會安排觀察、收集、整理信息的個體性作業。
三、優化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的內容設計
在新課程理念下,絕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會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與教學活動安排,從而讓不同層次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得到滿足,實現因材施教。所以,教師在對作業進行設計時,同樣需要依據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保證作業的差異性。
比如,在教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鷺》這篇文章后,教師可根據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出面向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主探究作業。當然,差異化自主探究作業不僅要契合課堂教學內容,還要結合真實學情,根據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水平及理解能力進行設計。自主探究作業的設計旨在促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實現課堂所學知識的高效內化,確保自主探究的合理性。因此在作業設計的時候,為了達到作業設計優化的目的,教師首先需要對全班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以及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做科學評測,了解整體教學的基本現狀。再按程度不同把學生分為學困生、中等生、學優生三組,然后基于學生的分組情況做針對性地作業設計,關注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及他們的最近發展區。針對學困生,要求完成基礎題目:生字詞的識讀與書寫,熟練生字組詞,了解詞組含義與用法;針對中等生,在完成上述基礎作業的同時,對詞組嘗試造句;針對學優生,在完成中等生作業之余,適當地進行難度的增加,嘗試練習文章中描寫鳥類的寫作技巧,進行仿寫練習。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需要堅持一個基本的原則,不能脫離課本和課標要求,力求做到考查學生知識積累鞏固的同時,將課內引向課外,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運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學習能力。
通過布置差異化作業,不僅契合課堂教學內容,而且也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是對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的有效滿足,能實現各層次學生在作業完成中的個性發展。此外,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為學生今后的自主學習與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打牢基礎。
四、推動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的科學減負
在當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還要認識到“雙減”政策提出的“減負增效”號召的重要性。盡管如此,但依舊有許多教師對學生成績過分看重,以自己所教學生拿到高分數為榮,所以不僅會在課堂教學上下足功夫,還會對作業布置重點關注,只不過采取的是“題海戰術”,讓學生完成一系列重復性、機械性的作業,以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實在與“雙減”背道而馳。教師可以將重要的、重點的訓練內容設計成練習題,將課外作業課內化,巧妙融入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真正落實“減負提質”。
1. 作業設計要依托教材 、緊扣要素,注重對教材知識點的把握
統編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明確提出了本單元需要掌握的語文學習要素。單元語文學習要素是一個單元的重點學習目標。因此,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圍繞單元語文學習要素展開;課內作業設計同樣要緊扣單元語文學習要素,落實學習目標。
如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嘗試用較快的速度默讀,列出小標題,了解主要內容”。在教學本單元第十九課《小英雄雨來》時,教師可以緊扣這一語文要素,設計如下課內作業:
(1)快速閱讀課文的各個部分,想想每個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2)列小標題,用一句話或一個短語概括這六個部分的內容;
(3)將這六個小標題串聯起來,圍繞本文主要人物“雨來”,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
由于學生是第一次用小標題的形式歸納文章內容,因此教師對其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學生能按照課后習題中的例子概括每部分的內容、語句通順即可,學生也不可能一步學到位,可以依照課后習題提示的方法多角度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為了強化語文要素,鞏固所學內容,教師可以在新授內容結束以后,對本節課“列小標題概括課文內容”的訓練方法加以小結,然后拓展一篇與《小英雄雨來》結構類似的課外選文《兒童團團長海娃》,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圍繞主要人物“海娃”,自主列小標題概括課文內容。這樣,學生可以將從課內習得的方法及時遷移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這樣的課內作業設計,抓住單元語文要素,當堂落實語用,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讓學習真實發生。
2. 作業設計要適切學情,符合學生的心理機制
在新課程理念下,要真正實現“減負”,教師應該把關注點放在課堂教學上。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還需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除了要綜合考慮小學生的生理負擔以外,還要考慮到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語文學科生字詞記憶類的作業,一定要進行合理“減負”,而“減負”不是簡單地減少量,而是要提高作業質量,同時通過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來達到減少課后作業負擔的效果。
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新生字詞的過程中,應當通過作業與課堂教學的統一整合實現“減負”,具體做法為:首先,要求學生課前自學,對將要學的新的生字詞形成大概印象,可通過查字典的方式了解生字基本含義;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詳細講解,必要時通過字理教學,深化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盡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吃透新知;然后安排隨堂聽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錯誤,掌握其識字學詞情況,提高字詞書寫的正確率,其效果遠勝事后訂正;最后,課后作業布置應遵循趣味性和多樣性原則,除了少量的字詞抄寫外,還可以設計字詞接龍、字詞捉迷藏等多樣化作業形式,減輕學生完成作業的心理負擔。
這樣,作業設計符合了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生動有趣,不機械、不重復,能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實現自我成長。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對作業的設計必須立足課堂教學角度予以綜合考慮,明確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保證目標一致,實現時間整合,優化內容設計以及推動科學“減負”,從而達到作業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和諧統一,實現兩者充分整合。圍繞課堂教學進行作業設計,既能保證作業合理性,也能反過來提高課堂教學活動實效,夯實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