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的素質教育已逐漸成為初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音樂教學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素養,而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便是合唱。但是,當前我國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合唱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仍有許多問題,一些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方式已經與時代落伍,不利于學生對合唱和音樂的學習。本研究旨在探討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并結合當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一些有效的對策,以及提高小學生的音樂欣賞和合唱技巧。
在小學階段開展音樂課可以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進而促進其整體素質的提升。所以新課改后,小學教師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有了顯著的提升。而合唱教學在音樂課堂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合唱訓練,可以增強學生們的合作能力和默契。不過,因為部分教師并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導致課堂上的音樂合唱效果不佳,所以,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改善小學音樂合唱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效果就尤為重要了。
一、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的重要性
音樂是人類描繪生活、抒發情感的一種重要手段,而作為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合唱在抒發音樂情感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唱是由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聲調組成,從而傳達出不同的情緒。此外,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合唱是一種團體活動,它能促進學生群體的團結和默契培養,每個人都要參加,每個人都要努力把自己的部分唱得很好,這樣音樂就會變得更好聽。其次,通過合唱能夠引起同學們情緒上的共鳴,例如《父親》的合唱中,每個學生都能從歌聲中感受到父愛,從而激發他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因此,在小學音樂課中,合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二、目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現狀
1. 不夠重視合唱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教師們在應試教育思想的作用下,大都把音樂課程當作一門副科來看待,并沒有太多的重視,尤其是一些學校的主科教學教師,在臨近考試的時候,還經常要占用音樂課,這樣一來,小學生在音樂教室里練習合唱的機會就會大打折扣,更不用說培養學生對音樂和合唱教學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了。另外,一些教師把音樂課當成了歌唱放松和音樂欣賞,這就造成了音樂課的教學內容單一,學生在課堂上無法找到樂趣,從而影響了音樂課堂和合唱教學的效果。
2. 教學模式單一
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合唱課上,普遍采取機械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練習合唱時很難掌握好合唱技巧,長期下來,這就造成了學生們對合唱感到困難,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
3. 缺乏合唱教學的經驗
隨著學生人數的逐步增加,從事教師職業的人數也在不斷提高,但由于小學教師入職要求較低,使得師資隊伍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小學音樂教師教學能力有限,難以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音樂教師的工作比一般教師要輕松一些,但這也導致很多教師都是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開展合唱。而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中,教師的能力不夠,往往會使大合唱成為一種單純的人聲合唱,缺乏情感表達。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教學能力直接關系到音樂合唱教學的效果。
當前大部分的小學教師都是鋼琴、聲樂、舞蹈等專業的教師,他們對合唱的理解和認識都很少;同時因為教師個人的能力,以及年紀、性格、學歷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也造成了小學音樂合唱的課堂教學質量也存在著一定差距。同時,由于部分小學的聲樂教師都是對外招聘的,所以學校對教師的執教能力和學歷的考察也不夠規范,從而導致了部分沒有豐富執教經歷和音樂合唱知識的教師也步入了學校聲樂教師的隊伍,從而導致了學校音樂課合唱質量的低下。
4. 小學生缺乏學習合唱的積極性
合唱教學是一種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的團體活動,所以合唱對于涉世未深的小學生來講是一種比較困難的教學活動。同時,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在認識和理解上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師傳授的合唱技巧和知識,這就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教學困難。進而造成了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默契,反復地練習一首歌,使學生感到厭倦,從而影響了合唱的學習熱情。
5. 學生存在畏難情緒
他們在合唱中不僅要演奏不同的聲部,而且還要了解各個音節的聲調,唯有如此才能使同一段曲子的合唱順暢完美地進行。但是,為達到良好的合奏效果,必須不斷重復練習,機械、單調的練習會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影響合唱教學訓練效果。
三、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1. 提高學生對合唱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合唱,就必須從培養其學習興趣入手。所以,要使小學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順利開展,小學音樂教師必須加強對其學習興趣的培養。
第一,小學音樂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運用風趣的語言與教學融合,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對表現較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鼓勵和獎勵,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合唱的積極性,通過培養學生對音樂課和合唱的熱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的授課內容,從而促進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
第二,要加強學生的合唱欣賞能力。合唱歌曲的曲調和旋律與單唱相比更為精妙,因此,學生很難熟練掌握其演唱技巧。所以,在開展合唱教學之前,小學音樂教師必須首先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播放同一歌曲的合唱和獨唱的不同視頻,使同學們能夠充分欣賞到這首歌曲合唱時的美妙旋律。比如《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曲子,教師可以給同學們播放一段合唱視頻,然后放一段單唱視頻,讓同學們更深刻地體會到合唱的感染力,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 重視對學生合唱教學的引導,促進其合唱水平的提高
合唱要求各個聲部之間的配合默契,是一種團體合作表演的藝術,通過團隊合作從而達到一種完美的演奏效果。合唱要求聲音必須要和諧統一,協調一致,這樣才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因此,在進行合唱教學時,小學音樂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發音方式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協調能力和同學間的默契。
第一,在合唱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呼吸的節拍。在進行合唱時,要掌握好自己的呼吸節奏,教師要讓學生們學會快速吸氣快速呼氣,緩慢吸氣緩慢呼氣,緩慢吸氣快速呼氣和快速吸氣緩慢呼氣。教師們可以親身示范,讓同學們學會正確地做好呼吸動作。
第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教導關于氣息的正確控制。在練習中,教師要讓學生站直,身體挺拔,臉部肌肉松弛,讓氣息從肚子里自然地吐出,利用收腹改變呼吸的節拍,防止空氣被強行吸進去。在練習呼吸的時候,之后逐步提高頻率和呼、吸的力度,這樣才能讓學生們在練習氣息把握的時候,保持腹部的柔韌性和彈性,從而自由掌握呼吸的力度。要知道,訓練控制氣息必須強化訓練腰部的肌肉,控制氣息的重要部位便是橫膈膜。在進行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時時注意到學生的氣息控制,如果出現了不正確的行為,要及時糾正,以確保學生對氣息控制能力的掌握。
第三,教師要強化學生的節奏和音準訓練。學生們進行合唱的基礎便是音準,必須在合唱時保證每個人的音調保持一致,否則,一旦出現不和諧的音調,就會清楚顯露,從而破壞整個合唱的和諧氣氛,因此,一定要在進行合唱練習時注意音準訓練。此外,教師應注重音階的培養,從而進一步強化音準的培養。首先,教師可以用手勢來教學音階,然后再把全音、半音引入,可以用小游戲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音階。只有在學生對音階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掌握后,才能進行合唱練習。比如《小白船》的合唱課,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兩個組,讓兩個組的同學相互傾聽,找出對方的音準問題。在合唱時,第一組的同學根據教師的指示,先開始合唱,第二組的同學在第一組唱完后再開始,再由兩個組輪流合唱。經過這種交替的方式,可以很好地發現兩個不同組的音準問題。
最后,教師要加強學生在各個聲部間的轉換和銜接。小學音樂教師在合唱中的指導作用非常關鍵,一首合唱歌曲要做到多個聲部的配合與協調統一,如果音樂教師不注重聲部的分配和配合,那么合唱的效果也就是簡單的重疊,缺少了音部銜接與轉換的連續性與自然性,從而失去了合唱的魅力。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應逐步進行引導學生的合唱訓練,由簡單到復雜,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自己的音色強度和聲部節奏。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練習和磨合,學生們就可以完成更高難度的合唱。
3. 運用多種樂器開展合唱教學
在合唱教學活動中,學校音樂教師們可以通過不同樂器顯示出各個聲部的音調不同,并以此實現學生對音高和聲調的宏觀把握。比如在《送別》的合唱教學活動環節中,教師就能夠教他們使用口風琴、口琴等樂器來演奏樂曲旋律,兩個聲部之間彼此互相聆聽,發現每個聲部的音調與聲準,然后展開合奏,如此可以掌握合奏整體的聲準。
4. 提高教師個人素養
小學音樂教師的個人素養在教學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音樂合唱活動牽涉到多個領域,不僅對學生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對教師也有很高的標準要求。合唱教學的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指揮來決定的。好的音樂教師不僅要教好學生對旋律的把握,還應注意到學生在演唱中存在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對于目前小學音樂教師缺乏專業素養的問題,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音樂教師可以多接觸一些有關音樂的相關書籍、資料,或者向專業的音樂專家咨詢。校方可以通過開展培訓,讓音樂教師進修來進一步充實教師的專業知識,增加教師的知識儲備。只有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才能造就更多優秀的音樂人才。因此,在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增強自己的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課堂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意識與鑒賞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盡管與以前相比,目前小學音樂合唱的教學受到了很多的關注,但是目前的音樂合唱教學方式太過傳統、單一,機械化的教學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合唱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對合唱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