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晨香
“減負”是當前一再強調的中小學教學的主要方向,但是卻長期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影響“減負”效果的主要是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方法,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給學生提供大量習題,通過多次練習來達到提升成績的效果。但是大量的習題不僅占用了教師的時間,還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想要真正達到提質增效,必須要抓住關鍵點,不僅要提高效率,還要提高質量。在當前各個學校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想要為學生創造出更高的競爭優勢,就必須提高教學質量,以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學作為解決升學競爭壓力的保證。教師應該多從課堂教學入手,實施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把握學習過程中的規律和特點,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觀念滯后
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緊緊抓住教學核心目標。很多物理教師的物理課堂建設仍舊以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為基礎進行開展,將提升成績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以考試成績作為教學效果的完全外化表現。物理學科作為初中教學中較為重要的科目,很難得到與數學學科等一樣的重視程度,教學課時受到限制。教師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物理課程的教學計劃,就必須將教學的重點放在重點內容的講解上,忽視了物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演示講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接受處于被動的狀態,很難理解到物理教學具體的內涵,很難真正達到教學內容的充分展示,不利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提升落實。
(二)教學目標不恰當
實現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是充分理解物理教學目標的真正內涵。但是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的確定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重點內容教學偏向。物理教學要不斷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新思路,為學生提供進行物理實驗的方法和途徑,創設出適合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傳統的教育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嚴格按照教學的目標,改變對物理教學的片面理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自己動手實踐,充分接觸到物理相關內容的具體內涵,提高物理教學效果,促進核心素質的培養。
(三)物理教學方式單一化
很多初中教師物理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主要按照教材的內容來講解,而后布置相關的習題來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很難真正自己接觸到教學的相關現象,對知識和規律的理解停留在教學表面。整個過程主要還是以老師的引導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現不夠明顯,很難提高學生的認同感,對學生的吸引力下降,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對物理思維的建設。
二、“提質增效”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
(一)教學要求的體現
物理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成績,而是要通過物理教學來達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物理修養的效果。學生在不斷提高科學文化水平的過程中,還能夠了解物理現象背后的意義,掌握邏輯思維思考的方向,才是物理教學要求的充分體現,這樣才符合當前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
(二)素質教育的體現
時代的發展進步讓更多人認識到人才對于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推動作用,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素質教育必不可少。教師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質量,增加教學效率,符合新時代素質教育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培養的重視,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
(三)學生未來發展的體現
素質教育的加強,表示當前社會更加需要綜合素質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通過物理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開發智力,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能力。從學生情感感知、意志提升、增進興趣的角度出發,物理教學可以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還能夠幫助學生發現快節奏生活環境中不同的生活狀態和樂趣。學習物理知識能夠讓學生認識到除知識學習外不同的學習意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減輕學習壓力。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提升交流交往能力,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實現“提質增效”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保持對學科學習的熱情,就可以增加學生的專注度,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發展潛力,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進步的良性循環。實踐是認識物理知識的途徑,教師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容易總結出來的經驗當作教學基礎,同時將多媒體作為輔助,培養學生從生活的角度觀察物理現象,讓學生養成勇于探索、刻苦鉆研、用心挖掘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創設物理學習的真實情境,將物理知識轉化為外化的實驗或者視頻講解。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內進行學習,思維就可以更加集中。所以教師首先要改善教學氛圍,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對自身學習效果的認可,推動雙邊活動的實現。物理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物理教學與實驗相結合推動的方式來進行。實驗學習考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物理學習具有的趣味性。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意義的理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從生活經驗出發,實現知識轉化
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物理基本現象。物理教學的主要內容是物理現象以及物理基本規律。但是學生初次學習物理時很容易難以理解物理現象的意義,教師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中學進行物理教學,可以利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通過生活經驗來理解和掌握知識。知識貼近生活,可以降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生疏感。以生活經驗為引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和知識之間的有效共鳴。
舉例說明,在進行關于“蒸發、氣化與液化的現象”教學時,可以結合具體的生活現象來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可以感受到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的息息相關。比如向學生提出:“為什么做飯的時候,蓋著的蓋子上會有小水珠?”等簡單易觀察現象。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留下相關現象的提示,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觀察。通過教師的循循善誘,又進一步提出對物理現象的解釋,讓學生可以認識到影響現象變化的重要因素。在進行蒸發現象的講解時,教師可以通過晾衣服這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行為來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觀察常見的用衣架把衣服撐開來進行晾曬與把衣服團成一團來進行晾曬,哪一個方式晾曬的效果更快。以此來引發速率、空氣接觸面積之間的關系,經過學生的思考探究,進一步得出影響蒸發的幾個主要因素。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通風處的衣服干得快,因此空氣的流速也是影響蒸發的一個因素。提出關于蒸發的相關問題時,還可以結合游泳的情境。經過分析讓學生清楚出水后感到冷是因為身體上的水蒸發吸收了身體的熱量。在學生形成初步認識之后,再通過實驗的方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物理現象的印象,以達到復習反饋的效果。教師可以采用兩支溫度計,利用控制變量的實驗手段,在一支測溫泡上包上濕紗布,用扇子同時扇這兩支溫度計,觀察溫度計示數,以此來說明蒸發有制冷作用。最后給學生提出問題:夏天用扇子扇風感到涼快的原因。讓學生自行得出人身上的汗液加快蒸發(影響蒸發因素之三:空氣的流速)而吸熱,從而牢固學習蒸發等現象相關的要素。
(三)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法并不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想要改變這一傳統的課堂教學現狀,就要求教師不斷培養學生認真聽講、有效接收的習慣。教師還可以轉變教學方式,使課程更加生動,具有趣味性。教師在課堂上留給學生更加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框架,讓學生能夠依照教師給出的學習思路進行探究分析。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要更加提綱挈領,讓學生對課堂講解的知識心領神會,真正理解透徹。提高學習效率與教學質量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可以抓住課本學習的重點內容,所以教師的講解必須要精煉,富有邏輯性,反復多次充分重點內容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對于重點的內容要進行概括總結,比如講解與光的折射相關的內容時,要學會利用口訣“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生動形象且具有總結概括性的語言,能夠讓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就進行重點的記憶。物理現象來源于生活,教師可以將課堂的講解與生活現象結合起來,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實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巧妙地達到課堂效率的提高。比如在進行電磁波的講解時,可以利用與航天相關的知識,向學生傳達電磁波對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以此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教師講課的過程中,可以適當改變語速,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達到提升學生上課聽講效率提升的效果。
(四)改變思維定勢,巧妙設疑
日常生活中的錯誤認識會對學生的物理學習造成錯誤影響,所以教師在進行講解時應當利用好教學手段來改變學生形成的錯誤思維定勢,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觀念。在“水的沸點”的教學中,筆者曾進行以下嘗試:“液體的沸點隨壓強的增加而升高,反之則降低”這一概念比較難以理解,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是見不到的,學生往往有疑問。舉例說明,在教學生有關水的沸點的知識時,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水被加熱沸騰后的現象,然后停止加熱,讓學生觀察到水的沸騰停止。教師可以給學生做演示實驗將燒瓶倒置,里面裝有剛剛停止沸騰的開水,水的上方留有一定空隙,用冷水澆空隙部分,燒瓶內的水會重新沸騰起來。當燒瓶里的水沸騰后,移開酒精燈,水停止沸騰,再將此燒瓶口安上塞子進行抽氣,可以看到瓶內的水重新沸騰。以此來得出有關水的沸點與氣壓之間的關系,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錯誤認識,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
(五)培養學生主動思考探究的習慣
教師要逐漸誘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問題的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分析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還能夠抓住自主性的培養。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提出的設問,針對不同的問題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實踐操作。主動思考分析的習慣對學生的學習可以提供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將知識講授與適當的提問結合起來。針對不同的學生學習階段和教學內容的差異性,設置不同的問題情境,以層層推動的方式來實現課堂效率的提高,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通過科學的設問訓練學生主動思考分析的習慣,以此來推進學生的認知水平的提升。
達到提質增效的效果,需要教師不斷進行相關的探究分析,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為根本目標,利用好現有的資源,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敢于探索,樂于研究,實現物理教學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