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七斤
【摘要】 傈僳族的姓氏文化是傈僳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傈僳族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之一,與漢民族的姓氏相比傈僳族的姓氏有它獨特的地方。傈僳族是一個歷史悠久并且有著獨特傳統文化的古老民族,追求自由平等,堅信萬物有靈,其圖騰維系著族內各氏族的生存和發展。蘭坪傈僳族有20多個姓氏,其姓氏文化來自傈僳族先民對動植物的崇拜,這是原始社會生活的自然反映,也是傈僳族先民在苦難的社會歷程中能夠賴以生存的精神動力。蘭坪傈僳族的姓氏有深刻的圖騰崇拜印記,又蘊含著濃厚的原始宗教信仰氣息,是漫長的社會歷史進程中現存的文化瑰寶,具有典型性和珍貴性。
【關鍵詞】蘭坪傈僳族姓氏;傈僳族姓氏與原始宗教的關系;傳統姓氏與現代姓氏
【中圖分類號】G12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6-0112-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6.035
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是云南15個世居少數民族之一。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自秦漢時期,其先祖在漢文典籍里稱為“叟”“雋”“濮”,到唐代的唐樊綽《蠻書·名類》:“栗粟兩姓蠻,雷蠻、夢蠻皆在茫部,東西散居,皆烏蠻、白蠻之種族。”當時為烏蠻的一部分,到八世紀始稱“栗粟”,主要分布于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兩岸以及泰國、緬甸、印度等地。傈僳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從傈僳族的發展歷史和遷徙歷程來看,傈僳族先民屬古長城以南的氐羌族部落的一支游牧民族,經歷了幾次大規模的遷徙。在遷徙的過程中為了生存,許多傈僳族人改名換姓,不斷遷入高山峽谷中以自保。因此,傈僳族的姓氏來自動植物、自然崇拜,姓氏和名字也呈現多元化。不同的姓氏對不同的動植物有著不同的崇拜,反之,對動植物的圖騰崇拜直接影響到了傈僳族姓氏的命名。此外,傈僳族信仰原始宗教,堅信萬物有靈,看破生死,即認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由神靈冥冥中早已注定。而有些姓氏的由來可能與一個傳說或者是一個民間故事有關。因而每個傈僳族的姓氏之后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和故事。總之,傈僳族不同的姓氏反映出了傈僳族姓氏的起源、族群的分化、圖騰的崇拜、遷徙和發展的歷程。而且承載了傈僳族不同時期的發展狀況以及動植物對傈僳族姓氏的影響。
一、蘭坪傈僳族的分布概況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隸屬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處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橫斷山脈縱谷地帶,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區。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蘭坪縣域屬益州郡比蘇縣;宋大理國時期,蘭坪設蘭溪郡;1914年改稱為蘭坪縣;1957年,蘭坪縣劃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縣是中國唯一的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全縣面積4371.2平方公里,下轄4鄉4鎮、108個村委會(含7個社區)。境內居住有白族、普米族、怒族、藏族、漢族、傈僳族、彝族等14個民族。全縣人口約22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4%左右。其中,白族占48.2%,普米族占7.5%,傈僳族人口占35%左右。傈僳族分布在各個鄉鎮中,且每個鄉鎮人口中傈僳族占一定比例。蘭坪縣是少數民族較多的縣市,因此,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日益密切,文化交融日益頻繁。但,蘭坪縣傈僳族的文化依然處于比較的強盛的優勢,在蘭坪縣旅游開發等文化產業中占重要地位。由于各民族的交流頻繁加之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因此,蘭坪縣傈僳族姓氏也就豐富多樣,且蘭坪縣傈僳族的每一種姓氏都有它的來歷。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的傈僳族姓氏有很多種,且豐富多樣。如以動物為圖騰崇拜為姓的有:魚氏族,漢姓寫作余、于;虎氏族,漢姓寫作胡、和;狐氏族,漢姓寫李、林;蜂氏族,漢姓寫作蜂、風、豐、密、蜜;鼠氏族,漢姓寫作浩、耗、賀、稱、付、處等;熊氏族,漢姓寫作熊、雄;鳥氏族,漢姓寫作雀、歐等。以植物為圖騰崇拜為姓的有蕎氏族,漢姓寫作喬、谷;和、楊、麻等。
1.河西鄉,位于蘭坪縣東北部河西河(又稱通甸河)兩岸,全鄉總人口約1.7萬人,傈僳族人口約為6千多人,占總人口的37%左右。河西鄉傈僳族姓氏主要有余、于、蕎、喬、谷、虎、胡、和、李、馬、林、蜂、風、豐、密、蜜、浩、等。
2.通甸鎮,隸屬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地處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東部,東與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接壤,南與劍川縣上蘭鄉和縣屬的金頂鎮相連,西與啦井鎮和石登鄉相鄰,北與河西鄉毗鄰,全鎮總人口約人口2.5萬人,傈僳族人口約3千人,約占12%。通甸鎮傈僳族姓氏主要有余、蜂、李、和、楊等。
3.中排鄉,隸屬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地處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西北部,東連河西鄉,南接石登鄉,西鄰福貢縣上帕鎮,北靠維西縣維登鄉,總人口約為2.5萬人,總人口中,以傈僳族為主,達1.56萬人,占63.1%;中排鄉傈僳族主要姓氏有余、蜂、王、楊、李、何、唐、牛、雀、唐、付、稱等。
4.石登鄉,隸屬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地處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西部,東連通甸鎮,南接營盤鎮,西鄰福貢縣,北靠中排鄉,總人口約2.8萬人,總人口中,以傈僳族為主,達1.39萬人,占49.8%。石登鄉傈僳族主要姓氏有余、蜂、雀、胡、王、馬、李、怒、歐等。
5.啦井鎮,隸屬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地處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中部,東接通甸鎮、金頂鎮,南連兔峨多,西鄰營盤鎮,北靠石登鄉。啦井鎮轄區總人口1.59萬人,其中傈僳族約3千人,占20.6%。啦井鎮傈僳族主要姓氏有蜂、李、余、熊等。
6.營盤鎮,隸屬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地處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西部,東鄰啦井鎮,南連兔峨鄉,西以怒山山脈為界接瀘水縣、福貢縣兩縣,北靠石登鄉。營盤鎮總人口約3.8萬人,其中傈僳族1.41萬人,占36.7%。營盤鎮傈僳族主要姓氏有李、蜂、雀、王、谷、和、歐、怒、蔡、浩等。
7.兔峨鄉,隸屬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地處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西部瀾滄江河谷兩岸,東南與云龍縣、金頂鎮接壤,西與瀘水縣、福貢縣毗鄰,北與營盤鎮相接,東北與啦井鎮相連。兔峨鄉總人口約2萬人,以傈僳為主,達1.42萬人,占70.9%。兔峨鄉傈僳族的主要姓氏有余、蜂、熊、李、蔡等。
8.金頂鎮,隸屬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地處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東南部,東與劍川縣以清水郎山脈為界,南與云龍縣接壤,西與拉井鎮毗鄰,北與通甸鎮為鄰。金頂鎮總人口約4.5萬人,傈僳族約2千人,占5.2%。金頂鎮傈僳族主要姓氏有余、蜂、李、葉、楊、熊、胡等。
二、蘭坪傈僳族的姓氏文化
(一)傈僳族姓氏的起源
在遠古時代,傈僳族先民分布在青藏高原隸屬秦漢長城以南的游牧民族,跟氐羌氏族一樣以牧羊為生,所以傈僳族日常生產生活中羊便是傈僳族的崇拜物,人們也將羊作為自己的姓氏。漸漸的傈僳族人遷徙到了藏南高原,便入鄉隨俗跟藏族一樣以飼養牦牛為主,牛成了傈僳族人的崇拜物,將牛作為自己的姓氏。后因戰亂傈僳族人民遷徙到了怒江、瀾滄江、金沙江流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區的蘭坪地區,“三江并流”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適宜人生存。至此,大量傈僳族人從今麗江、大理、維西等地遷入到蘭坪、瀘水等地。蘭坪縣山清水秀,動植物種類豐富,適合采集和狩獵,而且也適合種植玉米、小麥、大豆等糧食作物,傈僳族先民開始找適合自己謀生的渠道。過去傳統社會有狩獵的、生產的、專搞祭祀的“尼扒”、工匠、種田生產活動。因過去落后的的生產技術,播種不出太多的糧食,傈僳族人不得不進行長期采集狩獵。所以采集狩獵的人將自己捕獲虎、熊、鳥、蜂、魚等和采集的竹筍、野菜等作為自己的姓氏,莊稼人則把自己種植的植物如:蕎、菜、谷等作為自己姓氏。傈僳族認為這動植物原本是有生命的,但是,被獵戶狩到是上天賦予他們的,是這些動物為了讓人類繁衍下去才犧牲生命讓人類為食。因此,傈僳族人將這些動植物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姓氏,用來紀念這些有生命的靈魂。傈僳族的姓氏無論是哪一個氏族都與生產生活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傈僳族至今沿用的姓氏都來源于人們平常的生產生活。
(二)蘭坪傈僳族至今沿用的姓氏
從蘭坪的各個鄉鎮的調查情況來看傈僳族一共有蜂、余、虎、胡、蘭、雀、浩、處、賀、熊、麻、何、谷、蕎、唐、李、怒、蔡、牛、楊、劉、王、歐等二十多種姓氏。其中,一個氏族會分化成好幾種,幾種姓氏屬于一個氏族,由于各種地域差異的原因寫成不同的漢字,如:魚氏族,有的地方就把它寫成“余”“魚”“于”字,有些地方寫成“王”字,因為“王”字與傈僳語的魚較為相似,因此有些地方用漢字書寫傈僳族姓氏的時候會記音成“王”字。蕎氏族在蘭坪有的人把“喬”姓氏寫成“李”,其他傈僳族地區則寫成蕎;蜂氏族在蘭坪會寫成蜂、豐、田、唐、蜜,密等;虎氏族一般寫成虎、胡、貓、苗;鼠氏族在蘭坪一般寫出浩、子、賀、處、何、褚等;鳥氏族在蘭坪會寫成王、雀、念、歐等。至于傈僳族一個姓氏、一個氏族會寫成好幾種的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是早期的傈僳族沒有文字,因此記音幾乎由其他民族或者是其他專家學者來完成記音的;二是主要受到方言的影響,在記音過程中往往將方言記音成漢字;三是記音者將傈僳語翻譯成漢語來記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交流和交集日益增多,不少傈僳族姓氏被漢化了寫成了漢族姓氏。轉變成了漢族百家姓的姓氏有:李、王、楊、何、賀、牛等。而余、蜂、谷、浩、耗、怒、蔡、虎、熊、麻等姓氏依然都沿用著傈僳族的傳統姓氏的讀法只是用漢語意思來替代。
三、傈僳族姓氏與原始宗教的關系
縱觀蘭坪傈僳族許多姓氏、姓氏形式,都跟自然崇拜有很大的聯系,尤其是從祖先中體現出來有祖先崇拜和圖騰崇拜。
(一)傈僳族姓氏與圖騰崇拜的關系
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圖騰,每種圖騰都是自己家族的標志,姓氏名稱也就是他們的圖騰崇拜物,大多數以動植物崇拜為主,傈僳族祖先因為生活環境的緣故要倚仗自然和環境生存,而產生了對動植物的崇拜,對動植物格外的敬重,所以產生了圖騰崇拜。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一些氏族的姓氏名稱改變了,但是他們的圖騰崇拜物仍然沒改變。在楊杰與賀麗芬發表在云南民族學院上的文章《傈僳族的圖騰與姓氏》中說到傈僳族的圖騰崇拜物分為四種類型:第一是動物圖騰崇拜;第二是植物圖騰崇拜(野生植物圖騰、農作物圖騰);第三是工具圖騰崇拜;第四是職業圖騰崇拜。
傈僳族祖先因為對動植物的崇拜把自己說成是某某物的后代,往往以“某某扒”(傈僳語的“扒”指人)自稱,如臘扒(虎氏族)、別扒(蜂氏族)、咱利扒(貍氏族)。后來,傈僳族對姓氏有了更一步的了解,經過別人的指引他們可以說出自己是“某某扒”,某某經過翻譯成了他們正式的姓氏,從此傈僳族有了自己的姓氏。祖先將自己崇拜物通過翻譯作為自己的姓氏,由于崇拜物不同所以出現了很多姓氏,后代一直沿用且沒有被漢文化同化,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傈僳族認為自己的姓氏是由動物、植物或非生物轉化而來的,他們與這些自然物有血緣關系,自然物便是他們的祖先,這些自然物的名稱便成了自己氏族的名稱與標志。又因為傈僳二字與山林有關,所以與采集和狩獵有關的姓氏就產生了,如鼠氏族、鳥氏族、熊氏族、魚氏族等氏族,是長期捕食某一類動物過程中產生的。蜂氏、竹(祝)氏、菜(蔡)氏、茶氏與采集有關;所以傈僳族的圖騰崇拜是從生活與生產中產生的。
傈僳族的姓氏反映出宗教信仰的目的和內容甚至直接服務于當時的現實生活,為了衣食住行、戰爭、健康祈福。例如:“虎”姓傈僳族,為了家人都平安,將“虎”字念作“貓”字,以消“虎”之兇猛本性說法。然后,傈僳族的姓氏文化也包含著人類在生產生活中對周圍世界的探索和積累到經驗,凝聚著人類的智慧與勇氣。如:善于捕熊、虎、魚的,就是熊氏族、虎氏族、魚氏族;善于種菜的、種蕎麥的、谷子的就是菜氏族、蕎氏族、谷氏族。最后,傈僳族的姓氏文化能夠增強族群的團結,增強人類與自然作斗爭的力量。
(二)傈僳族姓氏與祖先崇拜的關系
繼圖騰崇拜之后便出現了祖先崇拜,圖騰崇拜更早于祖先崇拜。圖騰崇拜是將自己敬仰的動植物當成自己的崇拜物,而到了祖先崇拜時,人類將人類自己的祖先當成以后要懷念、要祭奠的對象。在圖騰崇拜時期人們還沒有強烈的姓氏意識,遷徙到高山峽谷地區將那些動植物作為姓氏。到了祖先崇拜時期姓氏便有了歷史沿革和歷史繼承性。被人類一代代的繼承下來,到后期人類不再崇拜自然中的動植物,而是出現了一些人類的英雄人物或者是自己氏族里面威望比較高的人成了后人祭奠的對象,并且后人沿用了英雄人物的姓氏。
四、蘭坪傈僳族姓氏與傈僳族民間故事的關系
傈僳族民間流傳著一些有趣的關于姓氏的小故事,通過閱讀這些故事可以更好地了解傈僳族的姓氏。魚氏族的故事,一個貧苦孤兒在河邊撿到了一條金魚,金魚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嫁給了孤兒,他們的后代就是魚氏族。從此,魚氏族的人在打魚之前,先會進行祭祀儀式,跟自己的祖先說清楚自己借了些什么東西,感謝祖先的恩賜。
虎氏族故事講,老虎變成小伙,娶了媳婦,被識破是老虎以后就離開了,他們的后代就叫做虎氏族。正因為姓氏來源于這些故事所以各氏族都還保持著自己氏族的風俗。從那以后,虎氏族的人上山打獵不打虎,每到屬虎和屬羊的年頭都會舉行祭祀儀式,虎氏族的人晚上會坐在火塘邊,聽老一輩的人唱“木刮”,敘述虎氏族的起源,讓所有子孫后代都記住自己是虎氏族。
熊氏族故事講一姑娘在山上偶遇了一個熊變成的小伙,小伙對姑娘說“從來不想見的人相見了,從來不相遇的人相遇了”,他們結婚后生下一個兒子叫“烏帕饒”,熊被識破以后離開了姑娘,姑娘帶著兒子逃難遇到傈僳人,烏饒帕遇見傈僳姑娘杜阿拉并結婚,生下的孩子就叫熊氏族。從此以后,熊氏族的人,認為熊是他們的祖先,對熊格外的敬重,上山打獵時不打熊,在逢年過節時向木雕的熊像或者是木刻的熊圖進行祭祀儀式。
蜂氏族故事講,阿寶遇到神女阿尼變成的牧羊女,送了他一個蜂巢,待可以吃蜂蜜的時候就嫁給他,可以吃蜂蜜時,阿尼出現并跟阿寶結婚生子,一起養蜂,所以他們的后代就叫蜂氏族。此后,蜂氏族的人,認為自己是蜜蜂后代,在下雨天和天黑以后不能采蜂蜜,不能敲蜂桶,即使是舊的不裝蜂蜜的;蜂蜜吃完之后殘留的蜂蜜的殘渣不能亂丟,更不能丟在火里,而是要夾在木楞房的縫隙里,祈求來年蜂蜜能夠豐收。
木氏族故事講,金沙江畔有個叫葉木言的人,無兒女,撿到一個孩子,取名為“斯尼冉”,因為戰爭斯尼冉進山造人,他媳婦送飯找到他以后,他覺得一個婦人都可以識破他的計謀,就憤然離去。他造的人一部分成了納西族的木氏族,一些成了傈僳族的木氏族。從此,木氏族的人,年輕人不允許砍樹,年長者可以砍,砍了之后要在木樁上放個石頭,不然會不吉利,逢年過節會對樹進行祭祀。
五、蘭坪傈僳族傳統姓氏與現代姓氏的關聯
傈僳族的姓氏很有特點,一個氏族有很多個支系。鼠氏族,在傈僳族傳統姓氏中應該標成鼠,鼠字是為了辟邪的,在漢族的文化中認為鼠是骯臟的,膽小如鼠的,寫成土語中的耗又成了耗子的耗,具有貶義所以根據方言寫成浩、處、褚、紫等。現在寫成漢族百家姓中的王字。蜂氏族在傳統姓氏中會寫成豐收的豐、蜜、蜂、密,但是受到漢族姓氏的影響后寫成唐、田是“甜”、“糖”的諧音)、丁是被蜜蜂蟄或叮的由來)、王等。蕎氏族在傳統姓氏中會寫成傈僳族人種的蕎子的蕎,受現代姓氏的影響后寫成百家姓中的李字。鳥氏族在傳統姓氏中寫成鳥和(鳥字去掉一橫,在橫線的位置添上一個“甲”字,這個字較為特殊,使用范圍很小,只有麗江華坪300多個傈僳族人使用,是傈僳族的自創字,任何的史書和工具書都沒有記載),受到漢族姓氏的影響后寫成孔雀的雀象征著高貴,還有的寫成郭(鴿的諧音,象征著和平)。虎氏族在傳統姓氏中直接寫成虎、胡(虎的諧音),到現代姓氏中它依然寫成虎,但是為了辟邪讀貓。傈僳族傳統姓氏與現代姓氏之間有很大的關聯。傳統的傈僳族姓氏受到漢族姓氏的影響以后寫成了比較悅耳、雅致的現代姓氏。而現代姓氏即使寫成了漢族百家姓中的字,但是它依然屬于傳統氏族,只是用了更好聽的寓意好的字代替了而已。
六、結語
傈僳族姓氏文化豐富多彩,傈僳族姓氏與傈僳族的民間故事息息相關,通過對蘭坪傈僳族姓氏的初步探析,認識到姓氏對一個民族的重要性。通過研究傈僳族姓氏了解到傈僳族人民的居住環境、生產生活方式、宗教文化信仰。每個氏族的形成都經過了漫長的歲月,由于戰爭環境等因素,從發源地遷徙到維西地區。無論是在遷徙途中,還是到了維西地區傈僳族都是倚仗著山林狩獵采集而生活,就出現了對動植物的崇拜,索性將崇拜物作為自己的姓氏。姓氏形成以后受到宗教信仰、習俗等都影響著。
另外,在與其他民族雜居使傈僳人的姓氏也會受到其他民族的影響,最明顯的是受到漢族的影響,寫成了漢族百家姓中的姓氏,但是傈僳族姓氏始終依然保持著原始的傈僳族姓氏。它體現了傈僳族勞動人民豐富的藝術想象能力。通過傈僳族姓氏文化功能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傈僳族原始社會的生活形態和傈僳族的民族精神,他們所崇尚的真善美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值得我們去繼承并發揚。文章通過對傈僳族姓氏的來源及文化功能方面做了進一步的挖掘、整理和論述,同時對當代面臨的傈僳族姓氏的來源逐漸在淡化、消逝,這些文化在保護與傳承中出現了受眾群體小、傳承人斷層及后人不知緣由等問題突出。但由于傈僳族分布廣且較為分散,加之各地方的姓氏來源傳說各具特色,形式與內容也不盡相同等特點,因此對有關傈僳族民間姓氏文化的故事來源的收集整理還不夠全面,對收集到的語義轉換、傈漢翻譯、數據加工、收集加工和整理方面也還不夠全面,對文化功能的探析等方面還不夠全面。希望在以后對傈僳族姓氏文化的收集整理和在其文化功能的探析過程中能夠做到更加全面更加具體。本文從傈僳族的姓氏起源來探討傈僳族獨特的姓氏文化的價值取向,分析現狀,望對其開發與保護提供一定的線索。同時呼吁地方政府和廣大學者對傈僳族姓氏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予以鼓勵與支持,使傈僳族姓氏文化的原始意義得以多渠道、多方位地傳承與保護。實現傈僳族姓氏文化活態傳承的良性運行,在新型的民族關系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站穩腳跟,彰顯民族特色。
參考文獻:
[1]徐琳,木玉璋,蓋興之.傈僳語簡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2]楊杰,賀麗芬.傈僳族的圖騰與姓氏[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4).
[3]崔海紅.細說百家姓[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
[4]楊俊峰.圖騰文化崇拜[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
[5]聶麗君.傈僳族原始宗教信仰與姓氏文化的關系探幽——以云南麗江華坪縣傈僳族為例[J].昆明學院學報,2012,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