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芬
水痘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首次感染后引起,多見于兒童,以分批出現的全身性丘疹、水皰、結痂為主要臨床特征,并發癥以皮膚繼發細菌感染為主,嚴重者也可發生肺炎、腦炎等。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兒童患水痘時,出現的皮疹或水皰數量通常在250—500個,并發癥不常見;免疫缺陷兒童,如患惡性腫瘤接受化療或放療的個體,出現嚴重并發癥的風險大大增加,有時可能是致死性的。
水痘的平均潛伏期14~21天,多為15—17天,96%表現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其特征有發熱、不適和廣泛的丘皰疹;隱性感染者僅占4%。感染后可獲得終身免疫,一般很少發生第二次水痘感染。但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還可以引起帶狀皰疹,多發生于中老年人。其發病機制是兒童首次感染病毒患水痘痊愈后,部分病毒潛伏于神經細胞內,形成慢性、潛伏性感染,進人中老年時期身體免疫力降低時,潛伏的病毒再激活,導致身體單側體表神經分布的皮膚出現帶狀、成簇的水皰,并伴有局部神經痛。
水痘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主要是通過吸人含有水痘病毒的水皰液的氣溶膠,或者吸人患者排出的呼吸道分泌物。水痘傳染性強,患者的家庭內易感者感染率可以達到61%~100%。
預防水痘,首先是通過切斷傳播途徑。由于水痘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的方式進行傳播,應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外出時應該佩戴口罩,勤洗手,接觸患兒的衣服或用具后需做好衣服和自身的消毒工作。
其次,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措施是接種水痘疫苗。水痘在溫帶地區每年的流行高峰在冬春季,每2—5年有一個流行高峰。兒童普遍對水痘易感,幾乎所有兒童在成年前均會感染病毒發生水痘。水痘每年的發病人數與當年出生人口數基本相當,以學齡前兒童和低年級小學生的發病率為高。
1974年,日本人Takahashi成功地建立了水痘疫苗OKa株,臨床研究證實具有較好的保護效力。該毒株經WHO認證后推薦給全世界各國使用。1984年第一個上市的水痘疫苗由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主要用于免疫缺陷兒童及其健康接觸者,后被推廣至廣大健康兒童。目前國產水痘疫苗均采用Oka毒株,效期內含有類似的水痘病毒滴度。
1997年水痘疫苗在中國上市,為第二類疫苗自愿自費接種。水痘疫苗的接種對減少幼兒園和學校等集體單位的暴發疫情起到明顯作用,呈現出疫情規模縮小、持續時間縮短的特點。在接種過疫苗后感染野病毒發生水痘的病例中,大多癥狀非常輕微,基本沒有發生嚴重并發癥。為進一步降低水痘發病水平,控制水痘暴發疫情,推薦1歲以上學齡前兒童按照統一的免疫程序接種2劑次水痘疫苗,建議高危人群如醫務人員、家庭內與水痘患者密切接觸的易感者根據需要選擇接種水痘疫苗。
第1劑:滿18月齡,接種第1劑。
第2劑:滿4歲,接種第2劑(已接種過1劑、年齡為4—12歲者,應接種第2劑,與前劑至少間隔3個月)。
1~12歲①無水痘疫苗免疫史、年齡為18月齡~3歲者,接種第1劑后,滿4歲接種第2劑,并與前1劑至少間隔3個月;②無水痘疫苗免疫史、年齡為4~12歲者接種2劑,2劑至少間隔3個月;③曾經接種過1劑、年齡為4~12歲者,應接種第2劑,與前1劑至少間隔3個月。
1 3歲及以上接種2劑(僅適用提供13歲以上接種程序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