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姿含
小張是個高齡孕媽,懷了寶寶后格外珍惜。盡管有些超重,但小張依舊天天躺在床上“養胎”。這一動不動,血流更慢,下肢也備受壓迫。在待產住院檢查時,醫生發現小張凝血功能中的D二聚體偏高,下肢血管超聲也提示“左側股總靜脈血栓形成可能”。如果血栓形成,后果不堪設想。經過血管外科會診,為了避免栓子脫落后嚴重并發癥,小張接受了下腔靜脈濾網放置手術。
放置濾網后,小張的下肢血栓暫時被限。好在后面剖宮產,母子平安。產后,小張再也不敢躺著不動了,喂奶、換尿布、適當活動都沒問題。產后3個月去血管外科進一步檢查,血栓沒了,終于可以取掉濾網了,才算是化險為夷。
孕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DVT)與妊娠期長期臥床及產褥期的生理變化有關,是圍產期不可忽視的并發癥,嚴重影響孕產婦的身體和精神健康。
血流緩慢下肢DVT大部分發生原因是由于人體血液循環不暢通。臨床下肢出現DVT的孕產婦,部分女性合并糖尿病、血栓形成和既往手術史,以及產期肥胖、高齡,隨著血黏度增加,DVT容易形成。還有些孕產婦選擇剖宮產,術后會出現尿潴留、胃腸功能障礙等并發癥,無法正常排便,導致下肢和骨盆血流緩慢,靜脈血壓升高,增加下肢DVT的發生概率。
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產婦分娩后,骨腔壓力發生變化,會嚴重損傷骨腔組織。特別是剖宮產時,骨腔靜脈受到嚴重損傷。靜脈一旦受到損傷和破壞,孕婦的血管內膜相關組織就會受到損傷,引起血小板的附著和積累;血管內皮細胞受到損傷,釋放出促凝物質,導致血管堵塞。另外,內膜組織會釋放凝血酶,提高凝血效果,增加產后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創傷后炎癥介質和生殖道炎癥的相互作用會使炎癥迅速擴散,容易引起產褥期感染。
高凝狀態對DVT易感人群的臨床分析發現,手術刺激容易使多數人產生應激反應,在這種情況下,血液量增加且處于高凝狀態。同時,在妊娠晚期和產褥期早期,隨著孕產婦雌激素分泌的增加,促進體內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原顯著增加。這樣的狀態持續到產后10周左右,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增高。
另外,產婦在生產過程中,因自身體液的大量流失,會出現脫水癥狀。長期高血壓會增加血液壓力,長期高血糖會損傷身體微血管,進一步加重血液高凝狀態。
孕期干預護理建議孕婦定期接受孕檢,并在日常生活中定期改變姿勢,不要長時間坐著或站著。孕婦不要穿緊身內衣,還可以在腿下鋪個軟墊,促進下肢深靜脈的血液循環。有研究顯示,踝泵運動后,其凝血指標大大改善。另外,如果懷孕初期出現下肢水腫或疼痛,應立即人院,及時診療。
圍產期干預護理高危孕婦如凝血異常、存在既往下肢DVT歷史、妊娠期高血壓等,均需要予以嚴格照料和關注。孕婦應該盡量選擇順產,產前多吃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降低排便困難。有研究顯示,在圍產期早期及時按摩孕婦的下肢,可減少對靜脈內膜的損傷。孕婦干預后血小板計數水平均明顯下降,說明可改善其機體凝血狀態。
產后干預護理如果產婦正常分娩,沒有并發癥,可以在腳后跟下墊一個墊子,抬高下肢。對患有高血壓綜合征的孕婦、肥胖和高齡婦女,可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穿戴間歇式充氣壓力儀。女性在分娩時會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產后應及時補充水分,有助于緩解脫水癥狀。產后6小時能補充的食物應該盡量清淡、營養豐富、纖維質多。同時,如廁時間不宜過長,便秘要及時治療。
產后恢復意識時可在床上活動。產婦平臥期間應適量彎曲腳踝、下肢。拆除導尿管后,產婦應該及時排尿,并且可進行膀胱鍛煉。產婦可根據自身身體恢復情況,盡快在護士或家屬的幫助下進行下床活動。此外,產婦家屬可按摩產婦下肢,以促進血液循環。孕婦在妊娠晚期應進行適當的鍛煉,如散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