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寧
冬天悄然來臨,氣溫驟然下降,人體溫煦的能力減弱,血遇寒凝,所以經脈氣血也容易凝滯不通,此時正是斂陽、補陽的最佳時節。陽氣虛弱、氣血不足的人更應順應自然規律,補腎防寒護陽氣。中醫專家給出了以下五大補陽錦囊,養生人士應當謹記。
人體腹部為陰,背部為陽,心肺主之。背部的諸多穴位經絡,尤其是最重要的督脈位于后背正中線上,經常日西日西這些穴位能起到強壯心肺、調理臟腑氣血的作用。曬太陽要選有日光之時,一般上午11點到下午1點曬太陽最佳,時間20分鐘到30分鐘為宜。
中醫經絡腧穴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自帶“陽氣窩”,每天揉一揉下面三個穴位,不僅在疾病治療方面療效卓著,而且在補充陽氣、強身健體方面也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我們的腳底,找的時候捂住腳趾肚,把余下的腳底分為3部分,涌泉穴就在上1/3處有個窩的位置,彎曲腳趾出現的凹陷部位就是涌泉穴。睡覺前用手掌來回揉搓或者按摩涌泉穴以及腳底的部位,最好能夠揉搓至腳底發燙或者是發熱,然后再用大拇指的指腹位置點按涌泉穴,待出現酸痛感時即可;然后換另外一只腳按揉。每天堅持推搓涌泉穴有助于緩解手腳冰涼癥狀,可使老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關元穴關元穴位于人體“陰脈之海”的任脈,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直下三寸處。每天可以關元穴為圓心,以左或右手掌做逆時針及順時針方向摩動3~5分鐘。然后用雙手食指指腹重疊在一起,點按穴位20次,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經常按摩關元穴能起到補益元氣、強身固精、祛寒回陽的效果。
三陰交三陰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位于小腿內側。女性經常用指腹按摩三陰交這個穴位,能夠更好地保養卵巢和子宮,促進體內各大血脈的暢通。三陰交是輔助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最常見的穴位之一,經常按摩三陰交可以改善男性的性功能。此外,三陰交穴還可調節脾胃虛證、消化不良、腹脹、腹瀉、全身水腫、眼袋水腫、排尿困難和腳氣病、失眠等。
立冬后天氣逐漸轉寒。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而陽氣根源于腎,故寒邪最易中傷腎陽,此時要重視養腎、溫腎。腎陰虛者容易出現五心煩熱、口干舌燥、小便黃、大便干、精神狀態差、急躁易怒、失眠多夢、睡覺出汗等癥狀,需滋陰補腎,可多食海參、枸杞子、銀耳等食物;腎陽虛者常常表現為面色蒼白、畏寒怕冷、手腳冰涼、精神不振、失眠健忘、腰膝酸軟、夜尿頻多等,宜補陽益腎,多食羊肉、牛肉、韭菜、桂圓、紅棗等滋補品。
冬季宜養精蓄銳,避免高強度運動,保存陽氣。但也不能不動,最佳選擇是進行有氧運動。推薦陽氣不足的人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等動作柔和的養生功法,更有滋陰助陽、培元補氣、疏通經絡、活血生津的功效。
另外,過早或過晚都不宜運動,尤其是清晨剛起床不要運動,清晨陰寒,易傷陽氣,會加重心腦血管系統的負擔。運動最好在陽光充足、溫度適宜的上午或下午進行。在運動前要注意進行一定時間的準備活動。
冬季在穿衣時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穿著高領上衣、佩戴圍巾,既能擋住風寒,還能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好處;護好腰腹對女性而言尤為重要,腹部溫暖是避免痛經的有效方式之一;借助一些動作按摩護腎,如雙手搓腰,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后腰,可以溫煦腎陽、暢達氣血;足部防寒首先要避免露腳踝,腳上穴位較多,一旦受寒邪侵襲,會導致身體出現不適,有條件的話可以常做足浴并進行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