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文題速遞
在眾多表現親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懷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實的語言敘寫平凡的事件,傳達真摯的情感。模仿這兩篇課文的寫法,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寫作指津
有人說,仿寫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的確如此,每個人在學習寫作的最初階段,都會不自覺地模仿他人的作品,等有了一定的積累后,就可以慢慢形成自己的語言特點和行文風格。
如何仿寫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模仿范文的結構。比如《社戲》一文,圍繞“社戲”,作者寫了三部分,即盼望社戲,看社戲,懷念社戲。文章以“社戲”為線索,寫了一系列的人、事、情、景。文章結構清晰明了,主旨明確,表達了作者對往事的回憶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遇到寫事類的作文題,我們可以仿照《社戲》的結構,圍繞線索組織材料。
2.模仿范文的寫作手法。比如《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作者運用了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先寫阿長“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擺“大”字,還非要“我”說祝福的話、吃福橘,而且還很封建,讓讀者看到了一個不討喜的阿長。等蓄好勢后,作者筆鋒一轉,寫阿長為“我”買回了《山海經》,使得“我”對她“發生新的敬意”。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村婦女,一個將《山海經》說成“三哼經”的保姆,一個“別人不肯做或者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的長媽媽,同一人物身上有著多樣的特征,用欲揚先抑法寫作,作者對阿長的情感變化一下就顯現出來了。除此之外,本文還用到了詳略法,略寫“抑”的部分,詳寫“揚”的內容,這樣,阿長的形象變得更加鮮明。阿長雖是一個粗俗、好事、沒有文化的普通勞動婦女,但更是一個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問題的溫柔長者。仿寫時,我們也可以模仿這樣的寫法,圍繞人物的性格特點安排情節,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
3.模仿范文的立意。比如《散步》一文,作者選取家庭生活中常見的小事,以小見大,凸顯親情這一大主題。再如《背影》一文,作者抓住父親的背影,在敘事中抒寫父子深情,立意深刻。仿寫時,我們可以選擇比較小的切入點,描繪細節,從而反映大主題。
4.模仿范文的語言和情感。比如《秋天的懷念》一文,作者敘述平靜,語言樸實,字里行間卻飽含深沉熱烈的情感,寫出了自己對母親深切的懷念以及內心的悔恨和愧疚。
總之,學習仿寫,要根據內容和表達的需要,選擇和確定具體的仿寫點,讓自己的作文具有亮點。
習作展示
柿園的秋天
◎王藝欽
外公走后,外婆性情大變,雖然在人前也說笑,但一個人的時候,常常對著外公的遺像抹眼淚,臉上滿是哀傷。
外婆常常望著窗外那片柿園發呆,眼淚也總是不由自主地順著臉頰滑落。那片柿園,是她和外公共同的作品。外公在世時,外婆就常常在柿園里忙碌,經常忘了回家。外公曾打趣道:“你這么愛柿子,我們不如就住柿園里吧。”可外公一走,外婆再沒踏進過柿園一步,更別說欣賞那些被風霜染紅的柿葉了。
他們的三個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安家立業,有了自己的生活。因此,沒有了外公的家里顯得空蕩蕩的,外婆看起來很是孤獨。
窗外,布谷鳥的哀鳴總也不停,梧桐樹上的葉子也總是沙沙作響,可外婆好像什么都沒有聽見,就那樣靜靜地坐在床前,望著外面的樹葉,她的眼神既空洞又無助,一張臉很干癟,皺紋也全都聚在一起。在眼淚的沖刷下,那些皺紋更深了。身材瘦小的外婆像殘風中的枯葉,更似秋風中搖搖欲墜的柿子葉,讓人擔憂,卻又不知該怎么安慰。
羊兒“咩咩咩”的叫聲召回了外婆的心,后院的那五只山羊還需要喂養。于是外婆開始起早貪黑地喂羊,照顧柿園,不停地干活,一刻也不閑著。我們都知道,外婆是用這種方法來撫慰她那顆哀傷的心。
再后來,我們發現,外婆又變了。她不再發呆,等羊喂好了,柿園打理完了,她就出門與村里的老太太們一起聊天、跳廣場舞。我們都懂,外婆回來了。
秋天的柿園一片火紅,在金色葉子的掩映下,一個個紅燈籠似的柿子映襯著外婆那燦爛的笑臉。高大的柿子樹,碩大的葉子,甜美的果實,外婆的笑容在秋日的暖陽里,美好又安詳。
柿子樹下,外婆臉上那些藏著歲月的皺紋里也滿是歡喜。柿園的秋天,有果實,也有希望。
【陜西富平縣實驗中學】
●點評
小作者以自己的視角,敘寫了外婆在外公離世之后,從消極沉默到走出傷感擁抱生活的事。作文語言樸實卻飽含深情,比如寫外公離世后外婆的神情,“外婆常常望著窗外那片柿園發呆,眼淚也總是不由自主地順著臉頰滑落”,沒有細膩的描寫,卻表達出了親人離世后外婆的傷感。作文借景物烘托人物心情。柿子樹在文中出現多次,但作用不同。從“秋風中搖搖欲墜的柿子葉”到“在金色葉子的掩映下,一個個紅燈籠似的柿子”,人物的心情也隨之發生變化,很好地貼合了主題。
懂得母愛
◎魏晨熙
上了初中后,我和媽媽的交流變少了。早上天不亮我便要去學校,媽媽每天都會目送我,但我總覺得她不關心我。
我一直都不知道,她是多么希望可以好好地和我談論一番,就像原來我們一起談論歷史、地理、文學那樣,你一句我一句,多么暢快!可我現在完全沒有想要與她交流的欲望。
那天,窗外月亮正圓,皎潔的月光灑滿了房間,我卻毫無賞月的雅興,因為今天除了要完成作業外,我還要準備課前演講,這可是個大工程。門“吱呀”一聲開了,媽媽輕輕地走到我的書桌前,欲言又止,我抬頭看了她一眼,問道:“有事嗎?”“你作業寫完了沒?我剛剛看了篇文章,咱倆一塊兒賞析一下吧!”媽媽的聲音里滿是期待。我一聽,沒好氣地回道:“我事情還多著呢!哪里有空賞析什么文章啊!”她那期盼的神情一下子僵在了臉上,那個瞬間,我察覺到了自己語氣不善,但因為著急寫作業,而且剛說出口的話也不好撤回,便低頭做自己的事了,連她什么時候出去的都不知道。
過了一會兒,客廳突然傳來“啪”的一聲,我原本就煩躁的心快要炸了。我怒氣沖沖地走出去,原來是媽媽把盤子打碎了。“就不能小心一點嗎?嚇了我一跳!”我抱怨道。媽媽也在氣頭上,我的話無疑是往火中添了把柴,我們爆發了劇烈的爭吵。
在媽媽的怒吼中,我摔門進了房間,趴在床上,淚水沾濕了枕頭。但想想明天的演講,我無奈地挪到書桌前,可惜,根本靜不下心來,只好盯著草稿紙發呆。
不知過了多久,門又開了,我知道媽媽進來了,但沒有說話,裝作在學習的樣子。她走到我身邊,拍拍我的肩,輕聲說道:“寶貝,媽媽知道你壓力很大,但媽媽什么也幫不了你,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做。我只是想讓你放松一下,可是……”她停了下來,沒有再說下去。
看著媽媽紅腫的眼睛,我再也忍不住了,起身抱住媽媽,伏在她的懷里大哭起來,把所有壓力、委屈、愧疚都釋放了出來。皎潔的月光灑滿房間,灑在我和媽媽相擁的影子上。
那一刻,我才發現,母愛其實就藏在點滴的關懷中。
【陜西富平縣實驗中學】
●點評
作文模仿《秋天的懷念》的敘事方法,先寫對媽媽的不理解,對媽媽的關懷視而不見,再寫母女二人的矛盾沖突,最后寫自己理解了媽媽。小作者以親身經歷為素材,雖是一件小事,卻能引起讀者共鳴,也能反映母愛這一主題,以小見大,主旨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