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蕾
船舶工業作為國家戰略性行業,事關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是海洋強國、制造強國和交通強國建設的關鍵支撐。因此船舶行業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和現代化建設事關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大局。為深化對現代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內涵的理解,提升供應鏈鏈長管理能力,本文聚焦船舶建造領域通用物資供應商管理工作,借鑒先進經驗結合行業特色與實際情況,提出基于能力評估的通用物資供應商結構優化路徑。
一、船舶行業供應鏈現狀
大型船舶結構復雜,制造周期長,更為關鍵的是多系統集成、零部件眾多。據統計某大型艦船零部件數量甚至在10億個以上,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機械系統之一。因此,一型艦船產品往往涉及數百家甚至上千家科研生產和配套單位。同時船舶行業又是大型單件小批量制造業的典型代表,配套企業眾多,但配套業規模小,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如此就形成了具有船舶行業特色的復雜供應鏈鏈條,主體眾多而繁雜,每一環都有影響力但影響力又相對分散。企業利益相關者主體眾多而繁雜,使得分析影響船舶領域供應商鏈的因素陷入多而雜亂的局面。這些情況給鏈長單位開展科學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而目前作為供應鏈管理主體的我國船舶工業企業正處于由傳統向現代造船模式轉型的過渡階段,管理能力對標世界一流造船企業還存在著差距,傳統管理模式無法滿足現代化總裝造船的發展要求和支撐國家發展戰略。相應地對于供應鏈管理工作,有針對性地提高管理計劃制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探索和應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對于提高我國造船企業的管理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聚焦通用物資供應商的探索路徑
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企業的生產管理實踐需要涵蓋生產全要素、全過程,包括了產品設計定型、原材料采購、質量工藝技術標準固化與傳遞、產品制造、庫存控制和倉儲運輸等。整個鏈條上的協作和傳遞密不可分,由此而來,競爭從單個企業本身延展到整個鏈條上,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關注供應商關系管理、戰略供應商培育等供應鏈管理實踐,希望通過對企業外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選擇與協作改善整個產業鏈的生態環境。
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以艦船為例,外部配套率在48%左右(以金額計)。這意味著服務好國家海洋戰略,“造得好”固然重要,“買得好”也尤為關鍵??傆[船舶行業供應鏈領域,供應商隊伍龐大,一方面是研制生產系統高度復雜、綜合集成特征明顯的大型艦船產品帶來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一些供應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供應商能力評估機制缺失、供應商準入退出制度不健全等。基于此筆者在諸多問題中找到核心癥結:缺乏有效的供應商能力評估工具和科學高效的供應商結構優化工作流程。
因此,本文將以船舶行業復雜供應鏈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外部配套單位,即供應商集群為研究對象進行探討與分析,探索研究適合艦船行業特點的、以供應商結構優化為切入點的供應鏈管理路徑,為政府和企業相關管理決策提供支持。
供應商集群的壓縮與結構優化在國外各產業領域有著廣泛的理論和實踐積累。學者Goffin K在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發表的多篇文章(如《供應商管理:少即是多》《德國制造業供應商管理:一個實證調查》等)中舉證了對供應商集群的壓縮與結構優化如何在英、德等國制造業企業中蔚然成風。
借鑒發達國家和其他制造業先進經驗可知,供應商評估與優化,即通過科學手段減少供應商數量,實現供應商集群提質增效的過程。供應商評估與優化能帶來優勝劣汰的公平競爭機制,降低采購與管理成本,降低不確定性和實現更緊密的合作關系等諸多好處。
通用物資供應商作為艦船科技供應商集群中數量最為龐大、互相間可替換性較強、相對可標準化程度較高的一類供應商,較為適合開展整體的評估與優化工作。因此,本文擬針對通用物資供應商,探索符合艦船科技行業特點的供應商能力評估與結構優化路徑,研究提供一個可供實踐的評估指標體系與優化工作流程。
三、確立評估優化工作原則
考慮到通用物資供應商評估與優化工作開展面臨的繁多主體和龐雜影響因素,建議在開展工作前考慮遵循以下三個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前瞻性布局,準確把握供應商全級次管理的科學規律,探索適合艦船科技產業鏈供應商管理的創新路徑。二是堅持戰略性謀劃,牢記艦船科技工業核心定位,聚焦艦船科技主責主業,深入剖析艦船科技產業供應鏈的獨特性,科學評估工作開展的范圍和力度,逐項做好分析梳理工作,提出新思路、新舉措。三是堅持系統性推進,注重各項任務統籌協調有序開展。注重與已開展的供應商關系管理工作協調銜接、協同并進,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礎和先進經驗,強化相關工作統籌。
四、評估工作流程
企業所在行業不同,通用物資供應商管理實踐與其影響因素也存在差異性。因為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結構特點,其生產方式、跨組織影響力、企業管理模式各異,因此影響企業實施通用物資供應商管理的因素也應有所區別。
根據船舶行業實踐經驗,供應商能力評估的基礎較為薄弱,管理手段落后,且相較于質量和進度,所受關注明顯不足;對供應商的評估依賴上級機關,體系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論和手段。針對以上不足,本研究擬將評估工作的整體流程規劃為四步:策劃與準備、量化排序、制定清單、實施與改進,每一步由三個小步驟構成。其中評估工作的核心步驟是工作組織建設、數據庫搭建和評估指標體系化。
(一)工作組織建設
通用物資供應商評估工作是一項系統工作,對船舶行業而言,涉及品類數以萬計,涉及供應商數以千計,影響因素復雜多樣,摸清底數、徹底梳理需要跨組織跨職能部門協調推進。工作組織建議由專項工作組與相關單位歸口部門(建議包含設計師系統、采購、質量、生產、財務等部門)共同組成。
(二)數據庫搭建
第一步:數據整合。收集全鏈條通用物資供應商基本信息、資質資信、財務信息、出資人與分支機構信息、產品范圍、年度評價、歷史履約記錄、質量問題通報等評估工作所需數據。
第二步:數據清洗。包含清理休眠供應商、去除重復供應商、規范供應商名稱、刪除錯誤信息、建立對應關系,使得供應商數據達到可用狀態,開展供應商情勢圖總覽制作。
(三)評估指標體系化
按照“全面、真實、量化”原則。全面即指標體系從供應商的整體績效水平出發,全面考量與企業核心定位、關鍵產品的契合度。真實即所有數據信息均基于對供應商實際情況的客觀判斷。量化即定性指標定量化,確保所有指標便于考核,可操作性強。
設計從績效水平、關鍵程度、通用性、供應性、經濟性等多維度全方位對通用物資供應商進行全面評估,包括5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和35個三級指標。通過對真實信息、數據的收集和量化排序,實現對供應商實際情況的客觀判斷,且實踐性強。
五、優化工作流程
完成供應商能力評估體系建設后,如何綜合客觀評價供應商的能力問題得到了解決,下一步就是如何應用評估結果,實現供應商的結構優化。本文結合船舶行業進行集團化統一供應商管理的實踐,擬定如下“四步走”工作流程,開展通用物資供應商優化工作,各步環環相扣,每一步皆為下一步奠定基礎。
第一步:制定統一準入標準,通過供應商自助注冊、準入初審、技術評審等流程結合信息化手段進行系統化優化(大幅度快速優化)。
第二步:設定篩選標準,組織專家組結合評估供應商評估結果一起研討標準權重與風險控制,進行精細化優化。
第三步:以采購帶動優化落實,通過執行優化后的合同數據比對掌握管控效果。
第四步:持續改善供應商績效指標,在確保供應鏈安全穩定的前提下持續優化供應商結構,減少不增值節點,提升供應鏈整體效率。
牽頭部門協調在新簽合同中,執行公示的優化清單在各研制任務中的落實。優化落實過程中收集信息,納入供應商數據庫,并評估結果,持續改進優化方案。同時,及時做好留存供應商和新準入供應商的績效評估工作,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
按照本研究擬定的評估和優化工作流程開展工作,可較為穩妥有效地解決船舶行業現有供應商能力評估體系不健全、供應商管理缺乏理論指導與應用的問題,初步實現供應商能力評估與結構優化的整體目標,適應目前多品類、小批量的生產特點。本研究建議在總體實施過程采用漸進式層層篩選的方法實現對通用物資供應商的去劣存優,優化供應商結構;并注重對風險的管控,減少對現有供應商進行剔除可能帶來的相關風險;通過對一類產品的供應商優化過程積累經驗,修正體系,復制最佳實踐在其他品類產品供應商中,最終實現通用物資供應商全覆蓋。
(作者單位: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