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喆
公募基金具有鮮明的“共享”特征,其低門檻、多樣化、專業投資、規范透明等特點,可以較好地滿足老百姓投資理財和個人養老儲蓄的需求。我國公募基金行業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行業規模快速增長,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但存在投資者利益被輕視,基金投資短期化;基金銷售機構行為異化,基金投顧發展緩慢;投資者教育同質化嚴重,針對性不強等問題。中國基金業需要強化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堅持長期收益導向;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大力發展投顧機構;發揮主流媒體作用,投資者教育提質增效。通過全面推動基金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助力共同富裕。
一、公募基金在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時代中國發展實際,就如何避免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創造性提出了“共享發展”新理念。共享理念的“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
公募基金匯集普通投資者的資金,委托專業的基金管理機構進行投資管理,分享資本市場發展的成果,基金所得收益由投資者按出資比例分配,具有鮮明的“共享”特征。其低門檻、多樣化、專業投資、規范透明等特點,可以較好地滿足老百姓投資理財和個人養老儲蓄的需求。
以1998年第一批公募基金設立為標志,我國公募基金行業從試點起步,快速發展壯大,在提高城鄉居民金融資產等財產性收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4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公司138家,公募基金資產規模合計達25.52萬億元,基金投資者人數超過5億,累計向投資者分紅3.3萬億元,權益類基金長期業績顯著超過大盤指數。基金作為目前投資門檻最低的大眾理財工具之一,已經成為廣大中小投資者除銀行之外最大的投資渠道,是A股市場最主要的專業機構投資者,也是普惠金融的實踐者和推動者。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基金產品不斷創新,給千千萬萬工薪階層帶來了極大的投資便利,使得基金更加普及化、大眾化,提高了銀行、信托、證券等其他資產管理機構面向普通投資者提供財富管理的服務意識和水平。
公募基金還將在助力解決城鄉居民養老問題方面發揮作用。目前,我國養老金體系構建進入到頂層設計和加強市場化投資運作的關鍵時期,養老金體系面臨著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獲取長期投資收益的艱巨任務。公募基金多年來在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中積累了豐富的資產管理經驗,基金公司受托管理的社保基金、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規模超過3.6萬億元,超過我國養老金委托投資運作規模的50%。公募基金可以為老百姓積累養老金提供專業化的投資工具,利用公募基金的專業化投資能力,優化投資回報,同時可以將更多養老資金轉化為國民經濟創新發展的資本金,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投資者是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之本,基金投資者是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之本。沒有投資者對市場的信任和信心,就沒有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和興旺發達。作為普惠金融的代表,公募基金承載著幫助億萬投資者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重任,以合規經營、專業投資為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共同富裕貢獻正能量。
二、我國基金業在回報投資者方面存在改進空間
(一)投資者利益被輕視,基金投資短期化
長期以來,公募基金行業雖然始終強調持有人利益優先,但由于契約型基金二元委托代理結構(即基金公司董事會對經營層委托代理關系,基金持有人對基金公司委托代理關系,這兩種委托代理關系分別以股東利益為核心和以持有人利益為核心,兩者存在利益訴求不一致的問題)的存在,基金公司股東對經營層是硬約束、強激勵,基金持有人權益代理人虛化,導致在利益博弈過程中,特別是基金公司股東利益和持有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股東利益普遍被置于持有人利益之上,造成二元委托代理結構的失衡。
這突出地表現在基金公司在經營中重規模、輕業績。由于基金公司的主要經營收入來自與基金管理規模掛鉤的管理費,絕大多數基金公司股東以基金管理規模考核公司經營層,保持乃至提高規模成為基金公司的首要目標。
例如,發行新基金是基金公司擴大規模的重要途徑,基金公司往往在股市火熱的時候集中發行偏股型基金,個別基金公司甚至利用投資者虧損時不贖回的習慣,故意在市場高點時發行基金,套牢投資者。在市場上漲的年份,新基金扎堆發行,大批投資者在尚未充分意識到風險的情況下高點入場,承擔了較高的投資風險。據統計,上證指數收益為負的2018年,僅發行719只新基金。2019年、2020年、2021年股市上漲時,新基金數量明顯增多,其中2021年發行了1961只新基金,占近四年新基金總數的35.21%,顯著高于其他年份。但2021年發行的新基金,截至2022年6月有1151只基金處于虧損狀態,占比達58.7%。
此外,基金投資行為短期化特征較為明顯,基金業績波動較大。據統計,六成基金公司對基金經理的評價考核周期不超過一年,其中考核周期在3個月、6個月和1年的占比分別為5.6%、20.4%和35.3%。同時,部分基金經理通過投資風格漂移、頻繁換手、高度集中持股等手段博取短線交易收益,提升短期排名,吸引投資者關注,最終達到擴大基金規模的目的。投資者買入相關基金后,因為短期業績的不可持續性,往往遭遇基金業績“變臉”。
(二)基金銷售機構行為異化,基金投顧發展緩慢
基金投資者的收益取決于基金業績和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兩個因素。盡管我國公募基金業績波動性較高,但長期業績仍顯著戰勝股市主要指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過去15年國內主動股票方向基金業績指數累計漲幅高達1100.79%,年化收益率為18.02%,但同期基金投資者的平均收益率僅為15.44%。
導致“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基金投資者獲得感較低的重要原因,是基金銷售機構長期存在誘導基民投資短期化的問題。作為公募基金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基金銷售機構是聯結基金管理人和投資者的橋梁。基金是追求相對收益的標準化理財產品,銷售機構是否站在投資者的立場,盡責地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對于投資者能否獲得較好的投資收益至關重要。
目前,我國基金銷售機構的主體是招商銀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和螞蟻財富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一直以來,銀行類基金銷售機構普遍以銷售傭金為導向。由于新基金發行的銷售傭金較高,導致銀行更傾向于賣新基金,相應的產生誘導投資者贖舊買新、波段操作等行為。在分業監管的體制下,除非在頂層設計上完善制度,否則傭金導向下的銷售行為異化將長期影響基金投資者收益。
互聯網平臺側重吸引銀行客群之外的長尾客戶,特別是沒有基金投資經驗的年輕投資者。平臺以控制流量為手段,以銷量最大化為目標,經常以基金短期業績作為推介理由,在頁面設計、信息傳遞上突出短期收益信息,忽略風險提示,客觀上助長了投資者的短期思維。
“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現象的出現,還與國內基金投顧機構發展緩慢密不可分。據統計,除退休計劃外,投資共同基金的美國家庭中有50%通過獨立投資顧問購買基金,投資顧問已成為美國投資者購買基金的主要渠道。自2019年10月試點啟動以來,截至2021年10月,國內基金投顧機構服務資產僅為500億元,投資者接受程度較低。
(三)投資者教育同質化嚴重,針對性不強
目前,以基金公司為主體的基金投資者教育內容繁多,形式豐富,但同質化嚴重,針對性不強。據統計,2021年公募基金管理人共制作各類投教產品約10.4萬件,其中音頻及動畫類產品6700余件,海報、展板、畫冊、漫畫及長圖類產品11700余件,書籍、報刊、宣傳折頁、短信、郵件等文字類投教產品81000余件,其他類產品4300余件。
對于投資者來說,在信息過載的環境里,大量同質化的投教內容難以有效發揮指導投資的作用。現有的基金投教內容以單向輸出為主,向投資者灌輸投資道理和方法,忽略了從投資者角度考慮實際需要,投資者缺乏參與感、體驗感,遇到市場波動時理論不能指導投資實際。據調查,68.5%的受調查基金投資者希望“活動內容及主題的選取更有針對性,圍繞投資者日常關心的問題開展”;49.6%的受調查基金投資者希望“活動的形式更加多樣化,提高投資者參與度”。
同時,隨著近兩年居民投資公募基金的熱情高漲,自媒體對基金的關注度大幅提升。大量不具備專業知識的自媒體產出基金投資相關的文字、視頻內容,部分自媒體以盈利目的,以情緒化表達吸引投資者關注。信息中所包含的情緒化表達,可能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過程被“情緒噪音”影響。“情緒噪音”會誘導投資者做出缺乏理性的決策,例如傳遞給投資者恐慌情緒,投資者在恐慌時做出的決策往往更加悲觀,表現為在市場調整中“殺跌”。
三、推動基金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一)強化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堅持長期收益導向
基金行業應全面加強基金公司黨建工作,將黨的領導融入國有基金公司治理各個環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牢牢樹立投資者利益至上的經營理念。同時,應建立健全機制制度,確保基金公司遵循基金投資者利益優先原則。當基金公司及其股東、員工的利益和基金投資者利益發生沖突時,應當優先保障基金投資者的利益。為此,基金公司應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強化主要股東責任,確保其不能違規干預基金公司經營,侵害基金投資者利益。并加強獨立董事履職保障,確保獨立董事發揮專業作用。
構建基金公司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基金公司股東應對經營層實行長周期考核,基金公司應將長期投資業績作為基金經理、銷售人員等關鍵崗位人員考核的重要依據,將合規風控水平、長期投資業績、投資者實際盈利等納入績效考核范疇,弱化規模排名、短期業績、收入利潤等指標的考核比重。并通過建立薪酬遞延、追索扣回與獎金跟投制度,探索實施股權、期權、限制性股權、分紅權等方式,實現員工與公司長期發展、持有人長期利益的一致,杜絕短期考核和過度激勵。
(二)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大力發展投顧機構
基金公司和基金銷售機構應牢固樹立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的營銷理念,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踐行“逆向銷售”。基金銷售機構應完善考核激勵機制,真正改變“重首發、輕持營”的現象,加大對基金定投等長期投資行為的激勵安排,將基金保有規模、投資者長期收益納入考核指標體系。
大力發展基金投顧業務,健全以持有人利益優先為導向的投資服務完整鏈條,實現管理服務能力與管理規模同步提升。基金投顧機構應實現向客戶思維的轉變,形成以客戶需求和利益為中心、回歸財富管理本源的價值定位。為此,基金投顧機構應扭轉“重投輕顧”的傾向,提升投資者“精準畫像”能力,發揮投資顧問的引導作用。通過為客戶量身定制專屬的資產配置方案,提供長期持續的陪伴與服務,引導投資者形成資產多元化配置的習慣,為投資者帶來長期穩健收益。
(三)發揮主流媒體作用,投資者教育提質增效
基金業的投資者教育需要從量的堆砌轉向質的提高,產出更多讓投資者有感、有悟,能讓投資行為更加理性的投教內容。
基金投資者教育應豐富傳播手段,通過可感、可信、可用的融媒資訊,以文字、漫畫、音頻、視頻、直播、動畫等多種形式的融媒產品,提升傳播效果,滿足不同年齡、收入的基金投資者群體的差異化需求,并通過搭建場景化、社交化投資者教育平臺,營造與基民共生、共享的投資者教育生態圈,解決基金投資者教育的痛點。
在這一過程中,主流媒體應發揮主力軍的作用,發揮自身融合報道優勢,積極探索財經融媒傳播手段,優化創意表現形式,在投教主題下突破傳統架構和形式限制,將枯燥的投資者教育內容以受眾“易懂、樂讀、可互動”的方式進行傳播,實現用戶多層面、輿論多角度、傳播多渠道的同頻共振。
針對基金公司投資者教育種類繁多、內容高度同質化的問題,應探索建立基金投教效果評估體系,以“定量+定性”的方式,對基金公司投教活動效果進行評估,形成反饋機制,表彰優秀投教機構,推廣優質投教內容,引導基金公司投教內容提質增效。
(作者單位: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