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懿


1月12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化妝品抽樣檢驗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重點強調了6類產品的抽檢管理方式,《辦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化妝品抽檢工作是監管化妝品質量的重要手段。《化妝品抽樣檢驗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于2022年6月24日發布,該意見稿早在2020年被首次提出,歷經2年多才正式發布,足以看出其受重視程度。
作為化妝品質量監督管理的重要指導原則,《辦法》或成化妝品抽檢的“最嚴新規”。
兒童化妝品、新原料成重點
《辦法》從抽樣計劃、抽樣方式、抽檢結果報送、處理異議和復檢等全方位對化妝品抽檢做出了規范。
值得注意的是,《辦法》提出化妝品抽樣檢驗應當重點關注6類產品,首先便是兒童化妝品和特殊化妝品,其次是使用新原料的化妝品。
兒童化妝品和特殊化妝品由于使用對象和功效的特殊性,近2年監管力度不斷加碼,以加強對消費者用妝安全的把關。
其中,兒童化妝品更是在2021年迎來系統性的監管法規,提升了兒童化妝品生產的準入門檻,提升了注冊人和備案人兒童化妝品研發、生產、上市的成本,增加了注冊人、備案人、生產企業、經營企業履行義務和法律責任。
另外,由于近年來對新原料的政策松綁,僅2022年就有超40個新原料通過備案。化妝品的質量安全很大程度上由原料質量決定,所以相關部門在鼓勵新原料應用于化妝品的同時,監管變得更加嚴格。
除了海外火熱的新原料如“補骨脂酚”通過備案外,還不乏知名頭部企業在原料市場端的布局。2021年,國際巨頭資生堂完成了2款新原料備案,玻尿酸龍頭華熙生物也陸續備案了3款新原料。
越來越多的新原料入局,攪動了國產原料市場的競爭格局,加之監管方嚴格把控原料質量,將逐步從產業鏈源頭開始提升國產美妝在全球的競爭力。
線上“偽劣品”無處可逃
近年來,化妝品電商渠道成為品牌贏取市場份額的主要陣地。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綜合電商、化妝品電商和線下專柜是中國網民購買化妝品的主要渠道,分別占比64.3%、51.3%和49.9%。
3月起施行的《辦法》另一重要規定,就是明確化妝品抽樣分為現場抽樣和網絡抽樣。
其中,網絡抽樣模擬網絡購物流程進行,不得告知被抽樣化妝品生產經營者購買目的。這項規定圍剿了不合格化妝品的“灰色地帶”,無論商家在何種渠道出售產品,都有可能被監管人員抽查,大量只在線上渠道售賣的不合格產品,都將在嚴格的抽檢下無處可逃。
事實上,網絡銷售化妝品監管從去年開始便逐漸加碼。2022年8月17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化妝品網絡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就化妝品電子商務平臺日常檢查制度、監管公開信息自查、風險控制等事前監管行為做出規定。
除了官方的監管趨嚴,主流電商平臺也在2022年紛紛出手,發布了化妝品的“線上禁令”。
2022年4月6日,小紅書發布《小紅書第三方商家兒童化妝品商品發布規范》。其中明確了兒童化妝品應發布的類目規范,同時對商品資質要求、標題發布規范、主圖發布規范、屬性信息發布規范、商品詳情信息發布規范、商品發布禁止事項、產品質量規范等做出明確規定。
5月10日,淘寶發布《淘寶網化妝品商品品質抽檢規范》。其中提到,淘寶網將指定人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在賣家店鋪中購買化妝品,然后交由國內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商品一致性等檢測。
同日,抖音電商發布關于《美妝行業宣傳規范》修訂的公示通知,針對與化妝品相關的4類禁止宣傳行為,詳細列舉了多個具體案例,包括化妝品明示或暗示醫療功效、普通化妝品宣稱特殊化妝品功效、化妝品宣稱可食用、假專利、假品牌、斷言保證、貶低同類商品等,并給出了相應建議。
發揮主體責任是電商平臺的必要工作,在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同時,也能促進自身可持續良性發展。3月起施行的《化妝品抽樣檢驗管理辦法》在監管層面定調了線上售賣化妝品的抽檢規范,為電商平臺提供了參考樣本。
自從《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頒布以來,越來越多的細分法規、指導原則圍繞其展開,《化妝品抽樣檢驗管理辦法》作為前者的配套法規,補充了對化妝品抽檢方面的細致規則,為各地監管部門提供了參考依據,推動化妝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