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懿

近期,印度尼西亞純素美容品牌ESQA和Base分別獲得了6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200萬元)的融資,2022年11月25日,澳大利亞古早網紅品牌Aesop在上海開出內地首家門店,該品牌所有產品均為純素,且所有成分未進行動物測試實驗,即“零殘忍”化妝品。
據DataBridge報告顯示,全球純素美妝市場規模正在擴張,到2027年,市場估值將達到236億美元,預期年增長率為6.52%。
雖然“零殘忍”化妝品不完全等同于純素美妝,但近年來發展速度仍不可小覷。
什么是“零殘忍”?
全素美妝指產品不使用任何動物及動物衍生品成分,其中通常也包括零殘忍(Cruelty-free)美妝,即產品在生產研發過程中,未在動物身上進行過測試。
國際零殘忍認證組織CrueltyFreeInternational(CFI)發出的“跳躍的兔子”(LeapingBunny)認證,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產品“零殘忍”標識認證之一。
化妝品測試中經常進行的毒理試驗,如皮膚刺激性試驗、眼刺激性試驗等用的就是動物,主要是家兔,方式是將產品滴入兔眼中觀察是否刺激。
根據《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中描述,試驗動物可能出現的癥狀為:皮膚紅斑、焦痂、水腫、角膜混濁、虹膜充血腫脹、結膜充血腫脹等。
對動物進行一定傷害性的測試,早已在海外引發了爭議。其實早在1991年,歐洲替代方法驗證中心(EuropeanCenterforValidationofAlternativeMethods,ECVAM)成立,為的就是減少動物試驗。
有觀點認為,動物測試仍然是迄今為止最為接近人體測試的方法,且部分測試必須通過動物,才能確保人類的用妝安全。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動物測試有違人道主義,對動物過于殘忍,且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有更多的方式能夠替代動物測試。
英國是最早一批不做動物測試的國家,當地品牌如TheBodyShop、Lush等一直在強調“零殘忍”的概念,因此也收獲了一批熱衷天然、愛護動物的忠實消費者。
TheBodyShop曾在中國風靡一時,但因品牌無法保證自己的產品免于上市后的產品抽檢動物測試,在市場和品牌形象中選擇了后者,最終在2014年從中國各機場免稅店撤下了專柜。
像TheBodyShop這樣面臨選擇的品牌不在少數,當然也有在國外宣稱零殘忍,卻在中國市場“雙標”賣得很好的品牌,例如長期堅持“零殘忍”的著名美妝品牌Nars,為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曾在社交媒體上一度被大量網友批評。
此外,歐萊雅、雅詩蘭黛、MAC和Benefit等都曾主動調整過產品的零殘忍營銷戰略,以謀求中國市場利益。
動物試驗真的可替代嗎?
“零殘忍”化妝品之所以在國外市場受歡迎,與人們對動物的態度有莫大關系。
相比中國來說,國外的動物保護者更加激進,部分動物保護組織甚至申明:如果某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則不認可其為真正的“零殘忍”化妝品。由此導致不少海外品牌放棄進入中國市場,而國外的“零殘忍”之風愈刮愈烈。
除了動物保護組織的推動,國外也陸續將“零殘忍”
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歐盟從2013年3月開始率先在全球范圍內推行全面禁止化妝品動物實驗,挪威、新西蘭、以色列、印度等國家也都在跟進。
據媒體報道,紐約州州長簽署了《紐約無殘忍化妝品法案》,該法案將于2023年1月1日在紐約生效,成為美國第10個禁止銷售經過動物試驗的化妝品的州。美國也加入了40多個已經禁止對化妝品進行動物試驗和銷售經過動物試驗的化妝品的國家的行列。
零殘忍化妝品在2019年首次進入中國市場。英國男士護膚品牌Bulldog于2019年底在上海屈臣氏門店上架,成為首個在中國市場線下渠道銷售的“零殘忍”美容品牌。
當時的政策要求較為嚴格: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牌無須進行動物測試,而進口化妝品牌無論是否屬于“特殊用途”,只要進入中國內地銷售,就需要接受動物試驗。
為了順利進入市場,Bulldog在英國制備配方,再到上海奉賢制造區進行灌裝,便可保證其產品在整個周期既不需要在中國大陸進行動物測試,又在中國銷售時能保持零殘忍的LeapingBunny認證。
雖然,Bulldog最終并沒在中國市場泛起較大水花,但該品牌在中國上市,仍是“零殘忍”美妝在國內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但上市后要面對的市場抽檢、海關抽檢等,使得中國仍然是眾多主打“零殘忍”品牌望而卻步的市場。
近年來,中國相關部門也在積極研究動物實驗的科學性和必要性,政策有所松動。但在動物試驗要求逐漸減少的政策下,化妝品企業又如何對自己產品的安全性進行監管,成為新的問題。
動物試驗的必要性主要在于保障對人體的安全,以醫學試驗為例,小白鼠的基因序列與人類相似,常被用來做病理、藥物試驗,試驗后的小白鼠會被處死,但做動物試驗前仍需提交《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審查申請表》。
“因為家兔眼睛比人眼更敏感,所以對于強刺激或無刺激作用的藥物,用家兔檢測效果好。”一位研究人員告訴筆者,目前從操作難易程度和性價比來說,家兔作為試驗動物仍是較好的選擇。
目前,可吸入物測試及致畸測試,動物測試仍是無法替代的測試,目前還無法培育出與人類的肺、胎兒相似度較高的替代試驗品,但除此之外,幾乎都可用其他方式測試產品安全性。
其實,減少(reduce)、優化(refine)和代替(replace)動物實驗的“3R理論”在國外已經盛行多年了,即通過使用無知覺的材料代替有意識的活體高等動物,在確保獲取一定數量和精度的信息前提下盡量減少動物使用量,采取優化措施減輕動物痛苦的發生和嚴重程度。
零殘忍已成海外大勢所趨
隨著觀念和科技的進步,2022年,中國化妝品動物實驗條例修訂稿最終敲定,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文件顯示,從2022年5月1日起,進口普通化妝品將免除動物測試,進口特殊化妝品依舊需要動物測試。
此規定的實施,對于一些因為“動物測試”而被擋在中國市場門外的海外“零殘忍”品牌來說,意味著將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
中國的年輕消費者也逐漸開始關注品牌是否有相契合的價值觀傳遞,這一現象在有海外生活背景的年輕人身上更加明顯。
在英國、加拿大留學工作了6年的Cathy告訴筆者:“在國外時候確實會不自覺關注化妝品是否純素、零殘忍,就像一種潮流,但回國后身邊的朋友似乎都不太清楚這些概念,買化妝品主要還是以性價比和功效為主。”
正如Cathy所說,目前的中國市場,產品功效、定價以及品牌效應仍是消費者挑選產品的首要因素。但由于中國的美妝市場仍然體量巨大,尤其在疫情放開后,將再度吸引全球各美妝品牌的目光。
雖然現在預測“零殘忍”化妝品在中國何時爆火還為時尚早,但“零殘忍”已是海外品牌的大勢所趨,隨著相關政策接下來的進一步完善,“零殘忍”化妝品或將在中國市場迎來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