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瑞平,外交學院教授
前不久于巴厘島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G20)強烈呼吁:值此全球經濟關鍵時刻,G20要通過國際宏觀政策合作與務實協作來應對共同挑戰。而身為G20主要成員的一些西方大國,卻在重大經濟政策上各行其是甚至以鄰為壑,遠未做到“合作與務實協作”,以致引發經貿沖突,并對各自和全球經濟復蘇造成嚴重損害。
美國以鄰為壑 造成失調與矛盾的罪魁禍首是美國。近期美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舉措,產生了明顯的以鄰為壑效果,對其他西方國家經濟造成嚴重影響。首先是以制裁俄羅斯為名,脅迫西方盟友拒絕進口俄羅斯能源,而就在歐洲因減少俄羅斯油氣進口而陷入危機時,美國卻借機提高其對歐洲油氣出口價格,大發其財。據報道,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美國上市油氣公司凈利潤總額高達2002.4億美元,創下半年盈利新高。其中液化天然氣運營商今年盈利有望達到590億美元,同比增長一倍以上。其次是在根本不與其他西方國家協商的背景下,從今年三月開始激進加息,連續六次加息累計達375個基點。此舉雖對本國通脹產生了一定抑制效果,其消費者物價指數到2022年10月已降至7.7%,比6月的9.1%下降了1.4個百分點,但卻導致其他西方國家面臨兩難選擇:跟進加息極有可能斷送尚不穩定的經濟復蘇,拒不加息則必然承受本幣過度貶值、資本大量外流等嚴重后果。再次是在8月17日正式生效的《通脹削減法案》中夾帶“私貨”,歧視性對本土企業給予巨額變相補貼,導致歐洲和日韓相關企業遭受不公正待遇。如其中決定未來10年要投入約4300億美元,以應對氣候變化、發展清潔能源和強化醫療保障,包括為本土電動車產業提供高額補貼,卻把進口電動汽車排除在外。最后是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以及落實此前通過的《兩黨基礎設施法案》等政策。如依據《芯片與科學法案》,政府撥款527億美元資助芯片公司研發和生產,接受資助的條件是10年內不得在“受關注國家”擴大先進產能。再如美能源部決定,依據去年通過的《兩黨基礎設施法案》,撥款28億美元支持本土電池供應鏈。
歐洲深受其害 歐洲本來就是因制裁俄羅斯被反噬的重災區,美國上述政策更是對歐洲經濟雪上加霜。首先是不得不遭受能源危機的嚴重困擾。在歐洲人因買不到或燒不起取暖能源,而不得不在寒冬中凍得瑟瑟發抖之時,美國卻借機占據歐洲能源市場,并抬高對歐洲能源出口價格,美國油氣商因此賺得盆滿缽滿。其次是不得不跟進加息而增大滯脹風險。在美聯儲激進加息背景下,歐洲為避免承受歐元嚴重貶值、通脹愈演愈烈的后果,歐央行不得不于今年7月、9月和10月三次加息,且后兩次都是75個基點。但被迫跟進加息并未阻止通脹,反而阻礙了經濟復蘇,增大了滯脹風險。歐元區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繼續攀升至10.6%,而其經濟增長速度卻被一再被下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已將2023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下調至0.5%,德國更將出現0.3%的負增長。再次是引發制造業“脫歐入美”,加劇歐洲產業 “空心化”。美國上述歧視性補貼政策導致在歐企業遭遇不公平競爭壓力,加上能源危機、物價暴漲導致在歐生產成本壓力增大,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正在將生產線遷往美國。面對美國以鄰為壑給歐洲造成的嚴重經濟損害,歐盟及歐洲大國領導人已經提出強烈抗議,并通過各種渠道進行交涉,甚至擬采取措施予以反擊,恐將引發新一輪歐美經貿沖突。
日韓苦不堪言 日韓經濟同樣受到嚴重沖擊。對日本而言,沖擊最嚴重的或許是在政策選擇上無所適從、進退兩難。嚴重滯后、極度乏力的經濟復蘇,迫使日本銀行很難跟隨美聯儲開啟加息周期。2021年在西方經濟總體強勁回升,增長率平均高達5.2%,美國更高達5.7%的同時,日本的經濟增長率卻只有1.7%。而無法選擇跟進加息的代價,卻是日元因日美匯差擴大而急劇貶值。今年以來,日元兌美元已累計貶值30%,近前更跌破150日元兌1美元大關,對日本生產與生活、政府與企業都造成嚴重影響。于是日本政府不得不在時隔24年之后,于2022年9月22日出手干預匯市。而美國又將日本列入可能存在“不公平貨幣行為”的監控名單,要求日本政府確保任何必要的匯市干預行動都要與美方深入協調。對韓國而言,最嚴重的也是美國上述《通脹削減法案》等歧視性政策,對其相關企業造成強烈打擊。對此,日前韓國政府和國會已組成代表團赴美進行交涉。此外,韓元也與日元一樣遭遇了劇烈貶值壓力,與日本不同的是,韓國選擇跟進加息,但由此也對經濟復蘇造成了嚴重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