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輝

VOL.509?2022.12下
中國已經向全世界提出了“雙碳”目標承諾。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和“碳中和”也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重點目標。在中國?“雙碳”目標實施以后,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顯著下降。
據統計,2021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2年下降約34.4%,相當于少排放二氧化碳37億噸。中國減排取得的成績,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我國在“雙碳”目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要看到,在未來的“雙碳”戰略實施過程中,任務還很艱巨。因為我國還存在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產業,如鋼鐵、化工、水泥等制造業占GDP比重較高。
我國單位?GDP能耗強度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是發達國家的2~3倍。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還比較大。2021年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56.0%,石油占18.5%,天然氣占8.9%,三者合計占比?83.4%,能源結構亟需轉型優化。因此,我國要實現“雙碳”目標,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全方位實施節能減排勢在必行。
在生產端,加快重工業轉型和技術改造,提高數字化在生產中的應用水平。實現綠色產業轉型,推廣新節能關鍵技術,如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引導農村減少碳排放,使用清潔能源。《小康》雜志最近所做的封面專題介紹了沂水縣沂城街道東山村、金牛官莊村用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來改進鄉村能源消費結構。這一成功的案例值得全國各地借鑒。
在消費端,鼓勵消費者綠色消費。全面推廣碳普惠制度,使碳普惠制度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減少碳排放。
完善碳排放交易機制,讓碳排放收益惠及全社會。我國碳排放交易權主要是在企業層面進行,還未涉及鄉村碳排放交易。我們要鼓勵美麗鄉村建設參與碳排放交易。
2021年,全國第一張林業碳票頒發給了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常口村成為“中國碳票第一村”,實現了“碳票”變“鈔票”。常口村的好生態帶來好收益,使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小康》雜志介紹的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碳票”變“鈔票”的做法值得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