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麗
呼吸道,是人體吸入新鮮空氣、排出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氣的唯一通道。如果呼吸道功能發生障礙,以致肺部不能進行有效的氣體交換,導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就會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謝紊亂,這在臨床稱為呼吸衰竭,是一種很嚴重的臨床綜合征,常常危及生命。
現在,新冠感染仍處于大范圍流行階段,一部分高齡、有基礎病患者在感染后就極易出現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等危重情況,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喘息、支氣管痙攣、喘鳴、呼氣峰流量減少、低氧血癥、嗜睡、昏迷等,嚴重者會危及生命。因此,老年朋友和有基礎病者要注意防護,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受涼感冒誘發呼吸道感染;可以接種新冠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來增強呼吸道的免疫力;戒煙及拒絕二手煙;改善機體的營養狀況,增加優質蛋白質及各種維生素的攝入量;堅持每天做呼吸操,增強呼吸肌功能。
除了新冠感染,肺栓塞、肺梗死等肺血管阻塞性疾病,肺結核、肺氣腫以及肺纖維化等肺組織疾病,氣胸、胸腔積液和支氣管炎癥、支氣管痙攣、吸入異物等也會引發呼吸衰竭。而這些疾病都在老年群體中高發,因此,老年人發現自己出現嗜睡、咳嗽、咳痰、氣促等癥狀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采取對癥處理,避免出現危險事件,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呼吸衰竭在臨床上分為2種類型:單純的缺氧稱作Ⅰ型呼吸衰竭,也就是低氧血癥;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稱作Ⅱ型呼吸衰竭,也就是高碳酸血癥。對于呼吸衰竭,臨床的治療與護理手段包括——
氧療 如果患者存在呼吸困難、發紺等癥狀,需立即給予吸氧治療。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可給予高濃度吸氧,氧氣濃度可調節為>35%,Ⅱ型呼衰者予持續低流量吸氧,可選用鼻導管或面罩吸氧。
藥物治療 主要目的是解除支氣管痙攣,改善通氣,常用藥物有β受體激動劑(如霧化吸入沙丁胺醇)、茶堿類藥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于中樞抑制為主、通氣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可以給予呼吸興奮劑,如尼可剎米、洛貝林等。在應用呼吸興奮劑時,護理人員和家屬需要及時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對于不能做到咳嗽排痰的患者要協助其翻身,并拍打患者背部,幫助其咳嗽排痰。護理期間要注意觀察患者的表現,若出現顏面潮紅、面部肌肉顫動、煩躁不安等現象時,需要立即通知醫生。
機械通氣 對于經積極的臨床治療和合理氧療,仍然無法達到目標血氧飽和度或出現持續高碳酸血癥合并酸中毒的患者,或存在Ⅱ型呼吸衰竭高危因素的患者出現勞力性呼吸時,可給予無創通氣或有創通氣等正壓通氣治療。
治療基礎疾病 對于存在感染情況的患者,要給予敏感抗生素治療,期間要注意保護患者口腔的清潔,避免細菌滋生下行加重肺部感染。對于伴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要注意防范低鈉血癥、高鉀血癥、低氯血癥,慎用堿性藥物。對于伴發心衰的患者,給予利尿、擴血管的藥物,強心劑宜用較小劑量(為常規量的50%~60%)和短效制劑(如西地蘭、地高辛等)。
營養支持療法 呼吸衰竭患者通常機體消耗較大,需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同時考慮到患者長時間臥床,飲食就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適量飲水,避免發生便秘,對疾病恢復造成影響。如患者不能進食,應鼻飼流質或給予靜脈高營養,保證每天有1500~3000卡的熱量供給。對于在呼吸衰竭急性期或伴有體液潴留的患者,應注意液體攝入量的控制,防止加重肺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