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對于老年人、高度近視、無晶體眼、人工晶體眼以及眼外傷人群,視網膜脫離是比較常見的病癥。視網膜脫離是指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與色素上皮層出現分離,以視物變形、視力減退和視野陰影為主要臨床表現,復雜型需要盡早行手術治療,臨床以玻璃體切割術治療為主,并輔以氣體/硅油填充術提高手術成功率。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微創玻璃體切割手術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其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特點。但為了爭取最理想的手術效果,患者在術后尤應注意以下問題——
強化體位 玻璃體切割手術后,眼球內會注入長效氣體或硅油,從玻璃體腔向眼球壁推壓,利用氣體和液體上浮的原理,頂壓視網膜裂孔,達到視網膜的復位。故術后康復需要治療性強迫體位的配合,要求患者術后20~60天內持續面向下16小時/天以上,這就會使患者頭部、四肢和胸腹部及內臟長期受到壓迫,影響呼吸、消化、心血管、骨骼肌、神經系統功能,引起失眠、胸悶、心慌、頭暈和食欲不振、肢體麻木、肌肉酸痛和眼瞼水腫等不適癥狀,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降低其治療的依從性。為了克服這一問題,一是可使用軟枕支撐下頜、額頭、胸腹等部位,保持鼻尖、面部分別與地面呈垂直位、水平位且裂孔處于最高位;二是日常要靈活、交替變換體位,取坐伏臥位進餐,白天和夜間分別取加墊俯臥位和向健側眼臥位休息,盡量避免長時間保持單一體位;三是利用改良U型枕、馬蹄形氣枕、額頦胸墊和特色俯臥位床等俯臥位用具使俯臥位受壓部位懸空,緩解長期強迫體位引起的顏面水腫、出汗和憋氣等不適癥狀。
防治高眼壓 氣體/硅油填充量是以眼軸為依據設定的,但精確度和2天內膨脹度不受控制,術后難免出現眼壓升高的現象,引起嘔吐、惡心和頭痛等不適癥狀。患者術后除了要每日測量眼壓,還可根據情況使用相關藥物,比如出現嘔吐和頭痛等癥狀時即刻測量眼壓,若超過正常值范圍則遵醫囑使用20%甘露醇靜脈輸注和口服醋甲唑胺片,并嚴密監測用藥后的眼壓變化及不反應(心率減慢和尿痛、尿路結石及肢端、口唇麻木等),必要時行前房穿刺術進行前房液少量引流。
緩解干眼、水腫 視網膜脫離玻切術作為眼后節手術,術中、術后分別需要切割結膜,使用激素類及含防腐劑的眼藥,這些都會對眼表上皮組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影響淚液質量和分泌,造成淚膜不穩定,使患者在術后容易出現干眼癥狀;若術中操作強烈刺激到球結膜,誘發炎癥,術后會經常出現球結膜水腫。在預防干眼方面,可使用玻璃酸鈉滴眼液點眼;當出現球結膜水腫時,可進行眼部加壓包扎,結束后加用激素類眼藥進行局部點眼。
對因防治疼痛 視網膜脫離玻切術創傷容易誘發反應性葡萄膜炎,引起術后眼部疼痛;術中牽拉導致眼部組織受損,耐受性差和敏感度高的患者術后可產生明顯疼痛感;術后長期俯臥位壓迫會造成四肢和頭腹疼痛及眼部腫痛。對于反應性葡萄膜相關性疼痛,可行安奈德注射液眼球旁注射;對于手術創傷、牽拉相關性疼痛,可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和口服布洛芬膠囊,同時患者要注意閉目養神,減少活動,禁止揉眼;對于強迫體位相關性疼痛,要根據視網膜脫離位置和眼底檢查狀況矯正頭姿和體位,保持頭部與地面平行,并在此基礎之上靈活變換俯臥位、井式頭架位、側臥位和低頭坐位4種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