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瑪才讓
藏醫藥,是中國目前最為完整、最有影響的幾種民族醫藥之一。現代藏醫藥學在總結歷代藏醫大家經驗的基礎上,吸收印度醫學、中醫學等諸多理論,形成了具備民族特色、完整理論的醫療體系,在治療諸多疑難慢性疾病方面有著獨到的優勢。就像有的藏醫學家形容的:針對病患使用藏藥治療疾病,就像落在荷葉上的露珠一樣,來回滾動帶走葉子上的塵埃,但不傷及荷葉的脈絡。
藏醫有自己系統而完整的理論,其中,三因素理論(又稱三因學說)是它的核心內容之一。藏醫學認為,隆、赤巴、培根此3種因素是構成人體并使人體保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及能量基礎。其中,隆具有“氣”的性質,是主導人體機能活動的一種動力;赤巴具有“火”的性質,是主導人體熱能的一種因素;培根具有“水”和“土”的性質,與人體內津液、黏液及其他水液等物質和機能保持密切的關系。
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三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約,既具有各自不同的具體屬性,又具有共同的特性,但在人體內保持著協調和平衡;一旦三因素中的任何一個因素或幾個因素由于某種原因而出現過于亢盛或衰弱的情況,人體就會出相應的病態,此時就需要積極治療,使其重新恢復到原來的協調狀態。
藏醫診斷疾病的方法和中醫比較類似,但也有自身特色。中醫診斷疾病的望、聞、問、切四診,藏醫都有所涉及,并尤為注重尿診。尿診是指收集患者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標本,分別在熱、溫、冷卻后3個階段,對其顏色、氣、味和漂浮物、絮狀物、沉淀物等進行觀察,從而辨別疾病的寒熱屬性、病變部位、輕重,作為診病的依據。人體的尿液來自攝入的飲食,因而尿液的性質與飲食的關系密切。故要求患者在進行尿診的前一天,晚餐不得食用酥油,不飲茶,不飲酒,但對于飲水無特殊的限制;同時患者在這天晚上不要過度勞累,情緒穩定,睡眠充足。
藏醫的治療方法也頗為多樣,除了服用藥物,還有穿刺術、放血術、油脂療法、熏蒸治療、藥浴、導尿療法、冷暖敷針等。這些方法對于久治不愈、長期被病痛折磨的各種慢性病患者更顯優勢,尤其對心腦血管、胃腸、風濕、肝膽等慢性疾病療效非常確切。其中,藥浴法作為一種藏醫特色外治項目還被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具有祛濕、清熱解毒、疏通經絡、滋潤肌膚、消腫止痛、通行氣血等作用。
具體說來,藏醫治療疾病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藏藥主要以天然的礦物、植物、動物為原料,杜絕使用人工養殖或種植的藥材。由于獨特的生長條件,藏藥純凈無污染,有效成分高,藥性持久,安全性強。
第二,由于受到交通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有很多人沒有使用過藏藥治療疾病,機體對于藏藥不存在耐藥性,故非藏區病患使用藏藥治療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第三,藏藥在應用時主要采用復方,根據五行學說和六味、八性、十七效理論進行配伍,復方最多可達100多味藥。每一方劑都有一種主藥起主導作用,與疾病的屬性對應相治,即寒與熱、輕與重、銳與鈍、潤與糙是相互制約的,這與中醫辨證施治的理論是相同的,用藥精準,針對性強,故療效理想。且有些藥物在應用前經過特殊工藝加工炮制,消除和降低了其毒性,更能提高其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