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邦連
妊娠高血壓是妊娠與血壓升高并存的一組疾病,發病率5%~12%,一旦發病,容易給母體和胎兒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是導致孕產婦和圍產兒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與普通孕婦相比較,妊娠高血壓孕婦更容易引發各類并發癥,嚴重者可能危及母兒生命。那么妊娠高血壓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該如何預防呢?
妊娠期高血壓主要分為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既往沒有高血壓病史,但是在孕20周后出現高血壓,產后12周內恢復正常,且尿蛋白陰性,這種情況為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也發生在孕20周后,該疾病是一種動態性疾病,病情可呈持續性發展,可能導致嚴重不良預后。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是懷孕以前已經出現高血壓或高血壓出現在妊娠20周之前;另一種情況是妊娠20周以后才出現高血壓,但產后12周內還沒有恢復正常。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是妊娠前沒有蛋白尿,懷孕20周后出現蛋白尿;或妊娠前有蛋白尿,妊娠后明顯增加,病情加重等情況。
妊娠高血壓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可能的發病原因有:①孕婦有過血壓偏高史,懷孕前血壓達到正常值的最高上限,懷孕后隨著血容量增加,妊娠高血壓的發生概率也隨之升高。②雙胎或多胎妊娠孕婦,懷孕后孕婦的身體負擔急劇加重,血容量增多,容易引發妊娠高血壓。③合并基礎疾病,如慢性腎炎、糖尿病等,此類人群發生妊娠高血壓的概率較普通人更高。④有妊娠高血壓家族遺傳史的孕婦發病率更高。此外,高齡、肥胖等均是妊娠高血壓的高危因素。
妊娠高血壓的危害不容小覷,包括:患妊娠高血壓的孕婦,腦血管易發生痙攣,進而導致腦組織缺血、水腫,孕婦會出現頭暈、頭痛以及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者可能出現腦血栓、腦出血等,引起孕婦昏迷甚至死亡;腎小球擴張,內皮細胞腫脹,腎功能受到損傷,引起蛋白尿,嚴重者出現少尿甚至腎衰竭。此外,妊娠高血壓還可能引起肝包膜下血腫、肝破裂危及母兒生命;可能引起心肌缺血、肺水腫,嚴重時導致心力衰竭;可能導致內分泌及代謝紊亂;可能引起子宮胎盤血流灌注不足,胎盤功能下降、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窘迫、胎盤早剝,嚴重者導致胎兒死亡。
因此,做好妊娠高血壓的預防非常重要!在妊娠早期孕婦要做全面檢查,篩查高危因素,除了詢問病史,還應檢測身高、體重、血壓、血糖、生化、尿常規等,發現異常要及時給予干預和指導;孕婦孕期要適度鍛煉、合理安排休息;日常生活當中,孕婦的飲食需要以少鹽、低脂的食物為主,多進食蔬菜、水果和粗糧,加大優質蛋白的攝入量,避免懷孕期間因為消耗過量引發低蛋白血癥和水腫等。孕婦血壓升高有用藥指征時,要及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壓藥物,必要時要盡早終止妊娠。既往有高血壓、慢性腎炎或是曾有妊娠期高血壓的孕婦,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重點監護。孕婦在懷孕期間要戒煙和戒酒,因為煙酒也是誘發妊娠高血壓的高危因素。
總之,妊娠高血壓原因不明、且可能對母嬰造成諸多不利影響,孕婦一定要做好孕期保健、定期產檢,積極干預和處理高危因素,減少妊娠高血壓發病幾率,降低其危害性,提高健康水平,保障順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