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紅
對許多大出血、血液病、腫瘤、燒傷等疾病患者,血液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必需品”,輸血已經成為現代醫療實踐中越來越重要的救治手段。安全的血液來源于無償獻血,但仍有不少人對獻血有種種誤解。捐獻熱血,挽救生命,本文就無償獻血的相關疑問進行詳細介紹,希望能幫助大家了解無償獻血,參與無償獻血。
血液中心、中心血站以及??吭诮诸^的愛心獻血車、獻血屋都具備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采供血機構許可證,并定期進行執業校驗,所以是正規合法的。在開通線上預約的城市,可以通過小程序提前預約附近獻血點,即便捷又安全。無論是血站內還是流動獻血點位,都嚴格按照國家衛生標準進行各個環節的標準操作與質量管理,所用的采血耗材都是一次性的,使用完畢后作為醫療廢棄物交于有資質的固廢處理站統一處置,所以是安全可靠的。
Rh陰性血,是除了ABO血型系統與我們人類輸血最為密切的血型系統。在我國漢族人口中,Rh陰性血僅占3‰左右,因此有熊貓血之稱。一般而言,血液常規保存期在4℃環境中只有35天,Rh陰性獻血和用血的人都相對較少,血液庫存的緩沖能力就弱,一旦出現臨床上Rh陰性患者用血集中或用血量大的時候,就容易出現供應緊張的狀況。針對Rh陰性血液的稀少性,血液中心將血液中的紅細胞進行甘油化處理并置于零下80℃的環境保存,在這種條件下Rh陰性血可最長保存10年。臨床需要用血時,將紅細胞解凍、洗滌甘油即可。
大家去獻血的時候會發現針頭比在醫院抽血用的要粗很多,這是因為獻血一次性血袋上的針頭通常使用的是16號針頭。使用粗針頭主要是防止在抽取血液的過程中,如果針頭太細,血液流過時受到擠壓破裂造成溶血,或流速緩慢導致血液凝固,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每個人對痛覺的敏感程度不一樣,針頭粗細與疼痛程度也不完全成正比,采血的疼痛來自于針頭刺破皮膚的一瞬間,我們采血時通常采集肘部靜脈,此處的神經末梢分布相對不密集,痛感會相對弱一些,所以不必擔心。獻血后需要用力摁壓針眼10分鐘以上,但不要用力過猛,不可搓揉。針眼處保持清潔,所用的創可貼4小時之后可取下。
有研究發現獻血可使血液黏稠度明顯降低,加快血液流速,降低全血黏度,緩解或預防高黏血癥,使人感到身體輕松、頭腦清醒、精力充沛。獻血后,由于血細胞數量減少,會對骨髓產生反饋作用,促使骨髓儲備的成熟血細胞的釋放,刺激骨髓造血組織,促使血細胞生成。
獻血是奉獻愛心的高尚行為,獻血的過程中健康的情緒可通過神經、體液、內分泌系統溝通大腦及其他組織與器官,使其處于良好的狀態,有益于人體免疫力的增強、抵抗力的提高,同時也使精神得到凈化,心靈得到慰藉,工作與生活更加充實。
一直以來,對于無償獻血最大的疑惑和不解主要是:“為什么獻血的時候是無償奉獻,在醫院用血的時候要收取血費,中間的差價是采供血機構在賺錢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首先在采血之前,要經過幾個檢測項目的快速篩查,檢測合格完成血液采集以后還會留取血樣進行極為嚴格的可經血傳播病原體檢測,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梅毒,前3項還需進行病毒核酸檢測,以確保血液的絕對安全。同時為科學合理使用各種血液成分,采集的血液還要進行分離,用全自動血液分離機將血漿和紅細胞、血小板等分離,制備成不同的血液成分,用于不同的適應癥。不用的血液制品保存的溫度不一樣,所以需要各種不同的儲存容器,為確保儲存溫度的穩定性,同時還需監控系統全程監測。所以,當用血后交納血費時,并不是在“買”血液本身,而是用于支付血液采集、檢測、儲存等成本的費用,臨床用血的收費標準是全國統一的,由國家統一定價。
根據我國《獻血法》規定,全血獻血間隔時間為不少于6個月;單采血小板獻血間隔時間為不少于14天,不大于每年24次;單采血小板后與全血獻血間隔不少于1個月,全血獻血后與單采血小板獻血間隔不少于3個月。獻血間隔期是根據血細胞壽命(生長周期)來決定的,紅細胞平均壽命為120天,白細胞壽命為9~13天,血小板壽命為8~9天。獻全血是直接將獻血者體內的血液抽入血液保存袋中,獻出的是血液中的全部成分,紅細胞的周期壽命最長,因此獻全血的間隔時間至少要6個月。血小板生命周期短,恢復時間快,且健康人體內的血小板數量充裕,捐出的血小板在48~72小時就可以恢復到捐獻前的水平。所以,單采血小板比捐獻全血的恢復時間要短得多,間隔時間為不少于2周。
人的全身總血量大約為體重的8%,通常情況下,80%的血液在血管和心臟內參與血液循環,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其余有20%的血液儲存在肝臟、脾臟等器官內,遇到失血時就會作為儲備力量參與到血液循環中補充血容量。獻血法規定,男子體重≥50千克,女子體重≥45千克可以獻血,一個健康成年人全身血量約為 4000~5000毫升,一次獻血200~400毫升占總血量的5%~10%,不會大傷元氣,所以不需要長休大補。獻血后可以適當休息,清淡飲食不熬夜,兩天內不做劇烈運動和高空作業。
空腹的狀態下通常血糖會偏低,如果此時去獻血可能會造成頭暈、四肢無力、心跳加速等低血糖現象,導致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所以獻血不需要空腹,可以正常飲食,盡量清淡,避免高油,可食用粥、米面、牛奶、雞蛋等。獻血前適當飲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使血管充盈,同時使身體機能處于正常的生理狀態中,保持放松的心情和良好的情緒,這樣獻血過程會比較順暢。獻血后需要對血容量進行補充,建議多喝水。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種有形成分,具有凝血和止血功能,可對破損的血管進行修復,臨床主要用于救治血小板減少或功能異常的患者,一般常用于手術患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以及各種癌癥患者等。單采血小板的采集是通過血細胞分離機采集獻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同時將其他血液成分回輸給獻血者,整個過程使用無菌密閉管道,血液不與機器直接接觸,并且每位獻血者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全新耗材,不會造成交叉感染。
獻血前經過健康征詢和一般體檢后會進行血紅蛋白、乙肝表面抗原、谷丙轉氨酶、血型的快速篩查,合格后即可獻血。檢測項目中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終身不能獻血;如果是劇烈運動、大量飲酒、過度勞累或者感冒、服用抗生素等造成的輕微的谷丙轉氨酶升高,經過充分休息,排除各種干擾因素,再次檢測合格后還是可以獻血的。獻血完成后,采血護士會對血袋留樣,留樣標本統一送至有資質的集中化檢測中心進行所有規定項目的檢測,合格的血液才能用于臨床,不合格的血液按照規定流程進行報廢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