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純艷
痛風是臨床一種常見病,主要是由于體內血尿酸水平過高造成尿酸結晶聚沉于關節中,導致關節內及其周圍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性炎癥反應。有資料記載,我國痛風病患的平均年齡是48.28歲,近些年患者呈年輕化趨勢,男性患病比例高出女性十幾倍。
痛風的誘發因素包括:
1.藥物
部分藥物使用后可能會對人體腎臟的尿酸排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進而造成血尿酸水平上升,比如噻嗪類利尿藥、環孢素、煙酸及小劑量阿司匹林等。
2.嘌呤攝入過多
肉類、動物肝臟及一些海鮮(比如扇貝等)的嘌呤含量較高,其在體內可以被分解成尿酸,大量進食后會造成血尿酸檢測值明顯上升。
3.飲酒
過量攝入酒精,是造成痛風發作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并且啤酒、黃酒內嘌呤成分含量較高,長期大量飲用后發生痛風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加。
4.其他疾病
腎臟疾病、心血管類疾病、代謝綜合征、甲減等,都和高尿酸血癥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和其他危險因素疊加時痛風的發作率將會進一步增加。
很多痛風患者經常會突發單個或數個關節重度疼痛,一般是在夜間起病,還可能并發關節紅腫、皮溫上升等情況。以上癥狀可持續數天,通常于2周內自行緩解,但若病情加重且在發作后不主動治療,后續可累及數個關節,嚴重損害患者身體健康。因此,患者有必要掌握痛風的家庭護理知識。
理論上講,急性痛風發作期越早用藥治療越能較為快速地減輕病癥表現,延遲治療會增加炎癥控制難度。痛風患者常用藥物主要如下幾種:
秋水仙堿 是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的藥物,有抗炎和抑制的作用。但這種藥物的毒性相對較大,患者用藥期間可能經常出現惡心、嘔吐等情況,一些患者會有嚴重中毒的癥狀,以腹瀉、腹痛、胃腸道反應等為主,因此當患者自覺出現以上癥狀時要立即停藥。有血尿、少尿情況時提示腎功能發生不同程度的損害。
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是一種非特異性消炎藥,在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初期使用,可迅速減輕關節的紅腫熱痛等癥狀,但不良反應大,容易引起胃炎及水鈉潴留,因此痛風并發心功能不全者禁用。
非甾體類抗炎藥 對緩解關節疼痛及腫脹有效。胃腸道刺激、頭痛頭暈、消化性潰瘍等為這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
首先要講究食物烹飪方法,對于肉類等嘌呤含量較高的食物,建議先用開水焯一遍,以降低嘌呤含量。減少辣椒、芥末等容易誘發痛風發作的食品調料。
其次要確保每日飲水足夠,不少于2000ml,以促進體內尿酸排泄。白開水為首選。
保證日常生活中新鮮瓜果的攝入量,包括黃瓜、西紅柿、橘子等。盡量選擇嘌呤含量較低的食物,比如土豆、大米以及木薯等。奶制品推薦首選羊奶,其內嘌呤及蛋白質含量較低。日常做飯時盡量選用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食用油,比如橄欖油等。
長期較大量的飲酒會誘導乳酸在人體內堆積,在尿酸排泄過程中乳酸會產生競爭性抑制作用,進而導致尿酸代謝效率低下,故痛風患者要避免飲酒,禁止吸煙。
痛風急性期患者要臥床休息,可適度抬高患肢,進行局部制動,一般在關節疼痛緩解3天以后可以逐漸恢復活動。在發作間歇期和慢性期的病患,可以參與一些有氧運動,推薦的運動項目有游泳、慢跑、打太極、騎自行車等,以上運動相對較柔和,不易引起痛風癥狀,并且對機體新陳代謝還能起到一定促進作用,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運動次數以每周3~4次為宜,每次持續時間30~6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