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翔
摘 要:文章簡述了我國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的發展情況,闡述了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的意義與作用,并從強化目標管理、優化質量管理、創新管理模式、注重風險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優化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的建議和方法。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優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3)03-0004-03
相較于國外,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志愿服務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快,志愿服務力度和規模不斷擴大,對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志愿服務可以有效彌補公共圖書館人力資源短缺問題,對公共圖書館服務內容進行完善和補充,有利于公共圖書館拓寬服務范圍以及提升整體服務水平,滿足讀者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對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具有重要意義。
1 我國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發展概述
志愿服務是在沒有報酬的基礎上,遵循道義、信念、良知自愿從事服務社會、服務公眾的勞動。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志愿服務萌芽于20世紀80年代,并于90年代快速發展,1994年成立了中國志愿者協會[1],自此志愿服務開始走進更多的圖書館。1996年,福建省圖書館組建了第一個公共圖書館志愿者組織,開始了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的自覺探索。2002年,遼寧省圖書館成立志愿者協會,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開始走向規范化、常態化的發展道路。當前,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在全國得到普及和推廣,各級公共圖書館不僅大力宣傳、樹立志愿服務的理念,還積極開展志愿服務的相關培訓。
2 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的意義與作用
2.1 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的意義
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不管是從圖書館角度看,還是從志愿者角度看,都是提升社會效益的重要方式,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一方面,公共文化體系下的圖書館志愿服務為公共圖書館提供了人力資源補充,除能彌補公共圖書館人員和服務的不足外,還能通過諸多志愿服務使更多人了解圖書館,走進圖書館,有利于提升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為進一步促進全民閱讀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志愿者結合自身優勢,發揮各自特長,可以不斷拓展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領域,對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整體效能具有積極作用。
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是在志愿者自愿參與的基礎上為社會無償提供的公益服務,為志愿者服務大眾、回饋社會提供了便利條件,使志愿者在服務中得以鍛煉自身能力,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同時也對社會公眾具有很好的教育和引領作用,提升社會公眾認知,促使更多人產生服務大眾、服務社會的意識,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了推動作用。
2.2 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的作用
2.2.1 推動圖書館提升服務和自身發展。當前,人力資源短缺和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是公共圖書館普遍存在的問題,圖書館服務與讀者需求之間的矛盾也日益顯現[3]。現階段,公共圖書館的人力資源無法切實滿足逐漸增加的業務工作需求,且短時間內也不能通過編制和人力調配解決這一問題,而開展志愿服務可以很好地彌補人力資源不足問題。此外,參與圖書館志愿服務的志愿者來自各行各業,各有專長,公共圖書館可以根據服務需要有針對性地招募志愿者,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志愿者對公共圖書館擴展服務項目、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效能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志愿者具有極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無私的奉獻精神和高漲的服務熱情能夠影響身邊的人,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圖書館服務和建設,從而推動公共圖書館的發展。
2.2.2 增強館讀互動性。志愿者在公共圖書館的志愿服務中具有雙重身份,其既是圖書館服務的提供者,也是圖書館服務的接受者。因此,志愿者既可以站在志愿者的角度對圖書館的志愿服務進行完善,也可以站在讀者的角度對圖書館管理進行優化,使圖書館的志愿服務在各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進。同時,志愿者通過志愿活動對圖書館的服務內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明白圖書館對于人們學習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對圖書館服務進行宣傳和推廣,使更多人了解圖書館,利用圖書館,提升圖書館的社會服務功效[4]。此外,志愿者通過與圖書館員合作能夠切身體會圖書館員的不易,尊重圖書館員的辛勤付出,圖書館員也能通過志愿者全面掌握讀者的需求,有利于館讀互動,增進彼此間的了解。
2.2.3 提升志愿者自我價值。志愿者參與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可以得到能力鍛煉,對提升志愿者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公共圖書館的志愿服務為志愿者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助推志愿者的人格發展,拓展志愿者的知識視野,為培養志愿者的敬業精神和創新意識提供助力。此外,參與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對提升志愿者的交流溝通能力及團隊合作意識也具有積極作用。
3 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優化建議
3.1 強化目標管理,促進志愿服務目標化
有目標、有預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公共圖書館要想優化志愿服務,就要強化目標管理,包括服務宗旨、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方法、服務計劃,以及要達成的服務成效等,依此做出科學有效的預估和確定,制定清晰的預期目標,從而有章可循,有標可依[5]。公共圖書館制定目標需要對志愿服務的項目和內容進行前期調研,對相應政策、現有資源量以及服務需求等進行全面調研分析,同時依照時間節點和進度制訂相應的計劃,確保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目標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目標化的核心是將單一服務內容與服務目標進行結合,明確志愿者在工作中的職責以及工作流程,為整體服務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同時,志愿者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要及時對階段目標的效果進行反饋,形成反饋機制,便于公共圖書館依據反饋對各服務環節進行調整和優化,從而不斷提升服務質量,達到預期目標。公共圖書館與志愿者通過不斷探索和磨合,共同打造優質志愿服務品牌,有利于提升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質量與知名度,推動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良性持續發展。
3.2 優化質量管理,實現志愿服務統一化、標準化
國務院發布的《志愿服務條例》規定,志愿服務組織安排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時,應明確志愿者的個人信息、服務情況、培訓情況以及評價情況等。公共圖書館也應建立圖書館志愿者信息數據庫和志愿服務統一管理系統,將志愿者的服務情況通過統一的標準錄入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構建志愿者信息審核、服務時間記錄、流程監督和考核評價機制,實現志愿者的統一、動態、規范管理[6]。同時,公共圖書館或志愿者協會還要按照一定的服務標準對志愿者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提升志愿者的服務水平,實現志愿服務內容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3.3 創新管理模式,落實志愿服務多元化
公共圖書館的志愿服務一般分為日常工作服務和項目服務兩類,因此對圖書館志愿服務人才進行管理、落實志愿服務類型多元化也要從這兩個方面著手。參與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的志愿者來自各行各業,而公共圖書館的日常業務服務崗位眾多,公共圖書館可以根據業務崗位特點匹配志愿者,如:信陽市圖書館在周末和寒暑假招募中小學生開展“小小志愿者”活動,協助圖書館員整理圖書、維持閱覽區閱讀環境等,中小學生通過參與“小小志愿者”活動多了一份鍛煉和學習,既能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同時也使他們獲得成就感,達到助力中小學生成長的目的。公共圖書館可以結合服務特點和服務人群不斷優化、創新志愿服務,同時建立多元化、專業化的志愿者服務隊伍,提升圖書館的志愿服務水平,挖掘館藏各類資源為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志愿者提供資源助力,進一步提升志愿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形成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3.4 注重標準管理,完善志愿服務機制
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的標準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建立規范的管理機制,如建立志愿者服務組織管理框架以及志愿者管理委員會等,使志愿者的招募、培訓、派遣等工作流程標準化,同時做好志愿服務的監督、評估和指導等工作。二是建立標準的供需平衡機制,把志愿者的服務信息和服務需求錄入志愿者服務管理系統,實現志愿者和服務項目的智能匹配。三是建立志愿服務通用的基礎標準,公共圖書館要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確定一個統一的標準體系,形成與圖書館志愿服務相關且普遍適用的具有指導意義的標準,為圖書館志愿服務的開展提供支持。
4 結語
綜上所述,志愿者作為公共圖書館人力資源的有效補充,對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和提升具有重要影響。為進一步促進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的高效開展,公共圖書館可通過強化志愿服務目標管理、優化志愿服務質量管理、創新志愿服務人才管理、注重志愿服務標準管理等方式,持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韋曉冰.新時代背景下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探析[J].傳媒論壇,2022(9):109-112.
[2] 劉春燕.打破信息繭房:信息時代下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作用[J].大舞臺,2022(2):98-101.
[3] 宮魯閩.基于公共文化服務下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活動分析[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4):26-29.
[4] 李娟.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視角下圖書館公益講座的發展策略研究:以濟源市圖書館為例[J].甘肅科技,2021(21):87-89.
[5] 吳莉萍.淺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的圖書館志愿服務[J].蘭臺內外,2021(15):79-80.
[6] 陳天文,高洪臻.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視域下圖書館服務存在的矛盾及對策[J].河北科技圖苑,2021(3):17-20.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