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倩
[摘 要]現階段有部分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不強,學習缺乏責任心與自信心,教師可以從思想教育、榜樣引領、家校合作三個方面著手,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責任心與自信心,健全學生的人格,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投入學習中,并為將來的學習與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內驅力;責任心;自信心;思想教育;榜樣;家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 G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03-0086-03
許多一線教師感嘆現在的學生不好教:嬌生慣養,對學習缺乏熱情,上課愛開小差,作業稀里糊涂,考試馬馬虎虎……歸根到底,是由于這部分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不強,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呢?許多教師都會在“興趣”二字上下功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固然重要,然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培養學生的學習責任心與自信心更為重要。因為要想讓學生喜歡上每一門功課很難,而且學習興趣往往不會持久,責任心與自信心則能使學生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產生堅強的學習毅力,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征途中的種種困難與挫折,努力去追求成功的果實。一個具有強烈責任心與自信心的人,不論是學習,還是將來工作,都將會走得更遠。
一、思想教育,播下“心”的種子
學校是一個教育人的場所,但是空洞的思想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并不適合,效果也欠佳。教師要學會見“機”行事,采取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責任心與自信心的種子。
1.班隊活動,豐富多彩
每周一節的班隊課,以其不拘一格、多姿多彩的形式而廣受學生的歡迎。班隊課中,每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都可以上臺大顯身手、暢所欲言。學生在班隊課上唱唱跳跳、說說辯辯、寫寫畫畫,在興致盎然的活動中收獲啟示,快樂成長。
開學初,我組織全班學生開展以“我們需要學這么多知識嗎?”為主題的討論會,布置學生分組去采訪自己身邊沒有文化或文化程度低的人,觀察他們的生活,請他們講講在生活和工作中因知識貧乏而遇到的種種挫折與煩惱。班會上,學生圍繞著“學習的目的與作用”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事例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學好文化知識是現代人生存的需要,“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美好的未來要靠自己今天的努力去爭取。這大大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責任感。
接著,我又開展了“我的未來不是夢”主題班隊活動。談到未來,學生個個興奮不已,有的以熱情洋溢的演講表達了自己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有的以充滿童趣的繪畫作品描繪了自己的理想,還有的以一篇洋洋灑灑的作文抒發了自己的豪情壯志……在對未來的美好展望中,學生增強了學習責任心與自信心。
針對部分學生學習自信心不足的情況,我又組織開展了“我與名人比童年”的主題班會。課前,我讓學生去搜集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結果他們驚訝地發現:名人并非天生就很聰明、很能干,相反,有許多名人小時候很貪玩或很笨。如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很晚才學會說話,小時候也十分貪玩,父母認為他是一個傻子,上學后老師都不喜歡他,甚至被學校勒令退學;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并不強,上學后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大發明家愛迪生8歲上學,但僅僅讀了三個月的書,就被老師斥為“低能兒”而攆出校門,母親便成了他的家庭教師……了解了這些名人的童年求學經歷,學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強了:“原來自己并不差,只要自己像名人一樣努力學習,也一定會成功!”
2.課程滲透,一舉多得
翻開小學教科書,無論哪一門學科都是圖文并茂,令人賞心悅目的,其中不乏思想教育的好素材。只要教師善于挖掘,找準契機,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我在教四年級語文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時,發現幾個平時在課堂上懶洋洋的學生忽然都打起了精神,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題目讀得鏗鏘有力,聲情并茂。思想教育的好機會來了!果然,隨著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學生都被少年周恩來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所震撼,為文中受欺侮的中國婦女憤憤不平,并自然而然地思考起自己讀書的目的,意識到了自己肩上擔負的責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呀,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就應該像少年周恩來一樣志存高遠,要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發憤學習。這篇課文的學習,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并促使他們把責任意識轉化為學習動力。
在上四年級科學《運動和力》這一單元時,書中那一幅幅航天飛船、人造火箭、磁懸浮列車的圖片激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讓他們在驚嘆之余,深刻地體會到只有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才能推進社會的不斷進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而鼓勵學生親手去設計與制作一輛輛動力小車,更是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與創新精神。
小學階段學習的課程非常豐富,并不缺乏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內容,教師只要善于挖掘文本、研修文本,就能找到相應的教育資源。教師要巧妙地利用文本,并且在每一堂課中堅持抓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滴水穿石,學生的學習責任心與自信心必能逐漸增強。
二、榜樣引領,促進“心”的萌芽
小學生認識客觀世界主要借助具體的形象思維。他們的可塑性很強,模仿是他們的天性,喜歡對自己崇拜的人進行模仿。因此,對小學生進行責任心和自信心的培養,不能光靠空洞的口號或抽象的理論,而應該為他們樹立起一個個鮮活生動、清晰可感的榜樣。成功的榜樣教育能對學生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形成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榜樣的引領,會促進責任心與自信心的種子更快地在學生心中萌芽、生長。
1.以名人為指路的明燈
古今中外,勵志勤奮學習的名人舉不勝舉,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從古代懸梁刺股的孫敬、蘇秦,囊螢映雪的車胤、孫康,鑿壁偷光的匡衡,聞雞起舞的祖逖,到現代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惜時如金的大文學家魯迅、身殘志堅的美國盲聾啞女作家海倫·凱勒,他們強大的學習責任感與勤學苦練的精神,無不震撼著學生。一位位名人,猶如一盞盞明燈,照亮著學生的心靈。在教室里張貼幾幅名人名言,黑板報上定期刊出名人勵志小故事,每學期開展《名人傳》讀書交流會,課間教師時常與學生聊聊自己對名人的看法……漸漸地,一位位名人走進了學生的心里,師生都從名人身上汲取了前進的力量,不斷增強學習責任感。
2.以師長為學習的鏡子
為人師表是教師的本色。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處煹囊谎砸恍兄畜w現出來的工作責任心與自信心,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學生。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人生觀與世界觀都還沒有形成,可塑性很強,他們對老師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和崇拜感,認為老師說的話、做的事都是對的,喜歡模仿老師。因此,作為小學教師,無論是站在講臺上,還是下了講臺,都要時刻提醒自己,這里是校園,自己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一面旗幟,這面鏡子永遠不能臟,這面旗幟永遠不能倒。板書,要工工整整地書寫;作業,要一絲不茍地批改;學校布置的任務,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回答學生的疑問,要充滿自信、有理有據……這樣的教育,是耳濡目染的,學生的學習責任心與自信心會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漸增強。
3.以同伴為競爭的對手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睂ふ彝粋€班級中的優秀學生作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挑戰的對手,是一種非常簡潔、有效的教育方法,既能對學生的行為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又能消除暫時落后學生認為成功高不可攀的心理障礙,對學生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努力挖掘落后生身上的閃光點,放大他們的優點,激起他們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善于發現班級中學習責任心強、各方面表現都比較優異的學生,大力宣傳他們好的方面,使其他學生從中受到啟發、鼓舞,并產生向他們學習、向他們挑戰的意愿。這樣兩手一起抓,就能在班級中營造出一種互幫互助、你追我趕的和諧氛圍。比如,我們班的學生都很敬佩班長,因為這個男生不論學習還是做事,都像拼命三郞一般努力,而且多才多藝,門門功課名列前茅,并且謙虛謹慎,樂于助人,大家都由衷地喜歡他,都能從他身上汲取滿滿的正能量。
如此這般,從“大”榜樣到“小”榜樣,從仰望的榜樣到身邊的榜樣,教師通過巧妙引導,源源不斷地給學生的心靈輸入豐富的營養,促進了學生內心那顆責任心與自信心的種子茁壯萌芽、成長。
三、家校聯合,呵護“心”的成長
培養學生的學習責任心與自信心,光靠教師單方面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校與家庭互相聯合,教師與家長親密合作,雙方共同呵護,讓學生心中那棵責任心與自信心的大樹茁壯成長。
1.統一思想,步調一致
一個孩子如果缺乏責任心與自信心,家庭教育就必定存在著缺失?,F在的孩子,大多數家庭條件優越,父母的文化水平較高,家中長輩溺愛,一部分孩子由于家中大人的過度保護而自理能力低下,對學習缺乏責任心與意志力,往往表現為上學時學習用品丟三落四,做作業時馬馬虎虎應付了事,遇到難題不動腦筋坐等答案……還有一部分孩子,由于無法達到父母提出的過高要求而屢受挫折,自卑心理日趨嚴重。
針對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教師要與家長統一思想,建議家長學習先進的育兒理念,規范自己的言行,從各方面做孩子的榜樣,并且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孩子,尋找孩子缺乏學習責任心與自信心的原因,并與學校共同制訂幫助孩子增強學習內驅力的對策。
家長要跟教師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真誠地配合教師,共同教育孩子。在家庭教育中,要求孩子承擔責任,不包庇,不縱容,理智地把孩子推到承擔學習責任的第一線,并且做到賞罰分明。比如,家長和孩子都要明確按時上學、整理好學習用品、遵守課堂紀律、認真完成作業、做錯自覺訂正等學習規范。這些都是孩子應負的與學習有關的責任,家長不要包辦,更不能在孩子犯錯后庇護,成為孩子的“避難所”。只有家長與教師思想統一,步調一致,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2. 講究藝術,指導有方
當今社會不少家長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迫切,卻又無暇去關注自己的孩子,導致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操之過急,缺乏科學性與藝術性,使孩子倍感委屈與孤獨。作為教師,要經常與家長溝通,指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細微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與自信心,促進孩子健康地成長。
不少家長認為教育孩子就是要不斷地指出孩子的缺點和錯誤,還喜歡把自家小孩與別人家的好孩子作比較,眼睛總是盯著別人家孩子的優點、自家孩子的缺點,一來二去,自己家孩子的自信心就越來越弱了。教師要及時扭轉家長的這種做法,引導家長把贊揚和鼓勵作為教育孩子的主要方法,建議家長試著去發現自家孩子的優點并欣賞它,真誠地表揚孩子取得的點滴進步,并由衷地表達出對孩子更高的期待,從而更好地激發孩子的自信心與上進心。
教師要引導家長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科學地輔導孩子的作業。比如,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盡量不要打擾孩子,就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學習;在孩子寫作業遇到難題時,家長不要放任不管或急著去幫他解答,而要鼓勵孩子靜心思考,自己動腦筋去解決;當孩子完成作業時,家長不要搶著去給孩子檢查,而是要引導孩子學會自己檢查訂正……家長要幫助孩子端正做作業的態度,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高效地輔導孩子完成作業。
教師要積極與家長溝通,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引領家長不斷改進教育方法,走出育兒誤區,使校內與校外的教育做到無縫對接、和諧共振,從而促進孩子學習責任心與自信心的不斷增強。
如今,“雙減”政策已經落地生根,作為一線教師,更應注重學生的學習責任心與自信心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自信心和責任心是幫助我們達到教學提質增效的保證,是健全學生人格的基礎,是學生一生受用的品質。每個學生的心中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種子,只要教師和家長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贊賞、傾聽、鼓勵,這顆種子一定會茁壯成長。讓我們從“心”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使他們在學海中劈風斬浪,勇敢前行,走向美好的明天。
[ 參 考 文 獻 ]
[1] 趙忠心.家庭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2] 楊桂紅.培養孩子責任感的6個方法[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7.
[3] 李鎮西.教與育:名師談家校教育[M].青島:青島出版社,2018.
[4] 簡·尼爾森.正面管教[M].玉冰,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