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古詩詞語言精煉,蘊含較為豐富的文化,對于小學生掌握漢語使用的技巧、形成較好的文學修養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語文教師應提高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視。以往授課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對注釋、字詞等相關知識的講解,由于方式枯燥,降低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在信息時代,教師應轉變教學方法,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枯燥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以便能讓古詩詞教學從原來單一的聽課模式,轉變成多種感官并用的感受課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為其日后獲得個人審美能力的提升提供強大助力。
一、探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優勢
(一)幫助小學生理清古詩詞的思路
小學生想要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全部內容,首先應該了解其主題思想,即作者想要表達什么。古詩詞與其他文章不同,它語言較為凝練,譬如五言與七言。加之古代詩人善于委婉表達自己的看法,譬如借景抒情、借古諷今等。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在學習時,不免有些困惑,既理不清作者的創作思路,也探討不出作者想要表達什么,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他們學習的效果,不利于其更好掌握古詩詞的內容。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則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它可以將深奧的內容簡單化、形象化,讓學生通過觀看相應的畫面,聆聽相應的歌曲等,理清詩詞的脈絡。這樣一來,學生既掌握了與古詩詞有關的知識點,又獲得了較為豐富的感覺體驗,這對于小學生古文基礎的夯實,思維靈活性的提升是較為有利的。
(二)豐富語文課堂的內容
以往受到技術的限制,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只能一味講述課本中的內容。由于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部分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而多媒體技術的科學應用,則可以改變這種方式。它可以通過優美的音樂,促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心理共鳴;也可以借助精美的圖片,拉近學生與古詩詞的距離;還可以用生動形象的視頻,創設出與文中一樣的情境,從而給予學生更為深刻體驗。此外,多媒體技術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古詩詞的創作背景、詩人的相關經歷與描述風格等內容,這樣一來,既豐富了語文課堂的內容,便于學生從更多的角度理解古詩詞,從而獲得學習效果的不斷提升;又為語文課堂注入了趣味性,便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古詩詞內容,這有助于其擁有較多的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習的信心與熱情,為其日后獲得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三)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品格是一個人的立身根本。若是學生能在小學階段形成良好的品格,那么對于其未來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而古詩詞中蘊含著優秀的傳統文化,有的體現了作者不懼困難、努力奮斗的堅毅精神;有的體現了作者不懼艱難、保護國家的愛國情懷;有的體現了作者寧折不彎,猶如青松直立于世間的無畏精神等。學生通過多媒體設備,在學習的過程中,既學到了作者在用字方面的精煉,又會被作者的精神所感染,從而自覺將其內化到自己的行為中,成為約束自己不當行為的重要工具,這對于其形成良好的品格,成長為德才兼備的人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探討多媒體技術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應用的現狀
(一)使用不合理
不可否認,多媒體技術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優勢是較為明顯的。然而,作為古詩詞教學的直接組織者,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它只是一種輔助工具,不能將其視為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為此在使用時應遵守適宜性。然而部分教師并沒有做到。部分年長的教師,礙于使用多媒體技術不夠熟練的原因,在日常授課中,或是直接借用其他老師的多媒體課件,或是不使用多媒體課件。前者由于課件與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相符,無法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學效果始終不佳;后者由于少了多媒體課件的輔助,致使語文課堂缺乏趣味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而部分年輕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濫用多媒體課件的情況。受此影響,學生多半都停留在簡單的感官感觸方面,而缺乏深入的思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吸收的效果,不利于其更為準確地把握古詩詞的主旨。作為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指導者,教師應正確認識多媒體課件,即將其視為提升古詩詞教學效果的重要工具,要根據學生掌握古詩詞的具體情況,授課內容與授課目標等有選擇地使用,并對應用時機、應用時長、應用情況等進行科學設計,以便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成為教師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提升語文授課質量的重要工具。
(二)課件質量相對較差
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語文課堂的時間不長,故而,多數學校尚未出臺多媒體課件制定的規范與標準。換言之,這些全部由教師自由把握。礙于課件制作能力不佳、敷衍心理等因素的存在,部分教師借由信息技術所制作出的課件質量相對較差。比如課件內容太多,現階段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多半依賴于多媒體設備,若是課件內容太多,一方面學生理不清課件的重點,學習起來有種“處處是重點”,需要著重掌握,這會促使他們產生畏難情緒,從而降低個人學習的效果;另一方面學生需要用較長的時間觀看大屏幕,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視力,對于他們健康成長是不利的。又比如畫面不夠清晰,學生很難在觀看過程中獲得較為舒適的學習體驗,這就有違應用多媒體課件的初衷了;再比如音質相對較差,學生在觀看的時候,根本聽不清課件中人物對話的具體內容,這樣一來,他們就無法理解古詩詞的主旨,其學習質量自然會有所下降。
此外,由于課件質量相對較低,在播放過程中可能存在卡頓、無法播放等情況,此時,教師勢必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多媒體課件的播放上,而忽視了對古詩詞內容的講解,或是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歸納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缺乏了教師的科學指導,他們多半是學不好的。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課件質量過低會引發的嚴重后果,給學生聽課造成的重大負面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應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比如事先將多媒體課件播放一遍,看其是否存在聲音模糊、卡頓等情況;比如深挖教材,并以此確定課文的重難點,多媒體課件的內容、時長等,以便學生更好地學習;比如制定科學的預定方案,一旦多媒體課件出現問題,無法播放,就立刻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確保授課的質量??傊?,語文教師應盡可能避免多媒體課件質量較低情況的出現,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古詩詞教學中的路徑
(一)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展示古詩背景
古詩詞創作的年代距離現代相對較遠,其中所蘊含的文化與現代生活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小學生理解能力本就很弱,若是在講解時,教師未能結合詩詞的創作背景、作者的詩風等內容,那么他們多半很難理解詩詞的真正含義,甚至會因為理解能力較弱,而朝著相反的方向解讀。比如作者因為仕途不順而抒發心中的煩悶情緒,學生則解讀為作者喜歡暢游在山水之間;作者是想通過邊塞的空曠,抒發戰爭帶給人們心中的無限創傷,學生則解讀為作者喜歡空曠的邊塞風景。這種不正確的解讀,甚至是相反的解決,會影響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效果。此外,有些古詩詞中還蘊含著典故,或者是與其相連的事情,在表達方面有著較為強烈的代替性與牽連性。此時,若是語文教師沒有進行必要的引申教育,那么學生將很難理解古詩詞的主旨,更無法深入其中體會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情感。在傳統教育中,教師受到應試觀念的影響,對于引申教育,只是利用相關的工具書采取純粹講述的方式,闡述學生不太理解的古人生活場景與詩詞的創作背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多半是一知半解,因此很快就拋之腦后,這對于其語文知識的夯實是較為不利的。而多媒體技術的科學應用,則可以用圖文結合、視頻與音樂相結合等方式向學生展示詩人的經歷、所處年代的文化的背景、與詩詞相關的典故等內容。學生通過觀看真實的畫面,將會逐漸理解作者的用意,這對于其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
比如在學習《出塞》時,整篇故事用精煉的語言表達了對駐守邊疆戰士長期征戰而未能回家的憐憫之情,也表達了詩人期盼朝廷能啟用良將,盡快結束邊塞戰爭的美好愿望,字里行間都透露著詩人對國家的熱愛。最為重要的是,這篇詩詞雖然篇幅相對短小,但其意境卻很是深遠,開頭兩句用了互文見義的修辭手法;后兩句中更是隱含“飛將軍”李廣的典故。學生既缺乏對互文見義修辭手法的理解,又缺乏對李廣典故的認識,更缺乏駐扎邊塞的經歷,因此理解起來較為困難。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或是向學生展示詩人所看到的景象,喚醒他們對邊塞駐軍的同情——譬如為學生播放邊塞寒風凜冽,眾將士聚在帳篷內思念家鄉親人的畫面;播放眾將士在佳節來臨之際,用家鄉的習俗過節的場面等。或是向學生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加深他們對古詩詞主旨的理解——世人皆將征戰當成體現自己能力的途徑,殊不知連年征戰,只會讓百姓受苦,讓邊疆戰士無法與家人相聚。詩人甚是難過,卻又因為手無縛雞之力而煩悶不已,于是只得將希望寄托在名將身上。或是向學生闡述李廣將軍的故事,他曾奮勇殺敵,致使敵人不敢踏入邊界。若是現在有這樣的名將在,邊疆戰士又何愁沒有歸家的那一日?
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配上適當的音樂,讓學生多朗誦幾遍古詩的內容,以便他們能在朗朗的讀書聲中,音樂的渲染下,漸漸體會到作者多種情緒夾雜在一起而形成的復雜情緒,從而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完成對古詩詞主旨的正確理解。
(二)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營造合適情境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多經典詩詞,它們用詞精煉,意境深遠,或是浪漫又溫馨,讓人戀戀不舍;或是悲涼而傷感,讓人忍不住長嘆;或是情趣盎然,讓人忍不住開懷大笑。小學生礙于理解能力有限、認知水平較低,多半只能理解詩詞表面上的含義,而無法理解其深遠意境。在這種情況下,若是語文教師采取純粹講述的方式,那么學生是很難體會到古詩詞的意境美,更無法獲得審美能力提升的,這會制約學生的全面發展,影響其良好核心素養的形成。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應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優勢,結合古詩詞的內容,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文本情境,以便學生能通過視覺、聽覺等,準確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首先,教師應認真研究古詩詞,感受詩詞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其次,利用信息技術在網絡上,搜索與之有關的音樂、視頻等資源,進行科學編輯以后,制成色彩豐富的多媒體課件,以供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觀看。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其深刻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以便能找到學生較為感興趣的點,并將其作為多媒體課件制作的重點,以便學生在觀看中切身感受到古詩詞的意境,為其日后鑒賞能力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比如在學習《靜夜思》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鄉之情,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與《靜夜思》有關的動畫片,并為其配上適當的畫外音,形成濃濃的思鄉意境,以供學生更好地理解。又或者為學生播放一首《思鄉曲》,讓學生在悠悠的歌聲中,體會作者對家鄉親人的無比思念之情。又或者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圖片,比如出示李白抬頭望月亮的照片,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樣一來,學生既加深了對故事的了解,又形成良好的審美情緒,對于其未來的發展是較為有利的。
(三)借助于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唯有在興趣的驅使下,才會有一探究竟的念頭。為此,在古詩教學中,語文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學習古詩的積極性,以便他們能以更為飽滿的態度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最終獲得文學素養的明顯提升,為他們完成全面發展的學習目標提供必要助力與支持。
以《詠柳》為例,為了吸引學生的目光,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較多與柳樹有關的攝影作品,然后利用各種策略,引導學生分析柳樹的形象,促使他們歸納與總結柳樹的美麗之處。此時,教師再引入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經過之前的鋪墊,學生的學習熱情已經被點燃,他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寫柳樹的,這對于他們學好《詠柳》這篇古詩是非常有幫助的。
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中的“畫板”工具,鼓勵學生上臺描繪自己最為喜歡的柳樹的模樣。其間,學生遇到許多困難,比如他們不知道如何描繪柳樹的葉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或是回憶課堂上教師所講的內容,或是向優秀的學生請教,或是去翻看與柳樹有關的畫冊等,這對于他們掌握柳樹的特點,體會作者對柳樹的熱愛之情,是非常有幫助的。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古詩詞教學中,對于學生理清古詩詞的思路,獲得較多的審美體驗是非常有幫助的。礙于各種原因的存在,現階段多媒體教學中存在多媒體技術使用不合理、課件質量不高等問題,若是沒有及時解決,極有可能影響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質量。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語文教師應結合授課內容,積極探索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實踐路徑,比如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展示古詩背景,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營造合適情境,給予學生豐富的學習體驗;借助于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確保他們以積極主動的態度面對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