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鄉村建設不僅是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化河南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河南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的堅實支撐。近年來,河南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建設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把鄉村建設擺在現代化河南建設的重要位置,在全國率先出臺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全力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改善、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加快發展,進一步提升了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當前來看,盡管河南鄉村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因此必須進一步完整準確全面學習領會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創新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加快河南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一、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理念貫穿
鄉村規劃全過程
鄉村建設離不開鄉村規劃。正是有了鄉村規劃這個“設計紙”“施工圖”,鄉村建設才能有方向、有章法、有時序,才能形成合力、保持定力、久久為功,一張藍圖繪到底。鄉村規劃需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理念指導。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鄉村建設目標,也是河南推進鄉村建設的核心理念和努力方向。河南高質量推進鄉村建設,要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理念貫穿到河南鄉村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讓河南的村莊規劃編制更科學、更合理、更有效。一是鄉村規劃要體現宜居鄉村理念。要按照縣域規劃建設一盤棋的思路,結合“三區三線”劃定,進一步優化布局好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空間,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隨意撤并村莊,重點將鄉村建設的行動目標聚焦在逐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上,聚焦在保障鄉村發展最基本的功能上,聚焦在重點解決鄉村諸如農房、供水、能源、教育、醫療、養老等最突出的現代生產生活問題上,促使農民在衣、食、住、行、購、交往、娛樂等方面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二是鄉村規劃要體現宜業鄉村理念。鄉村發展需要產業支撐,而產業發展能夠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離土不離鄉,在縣域內就近就地就業。這就需要我們在編制鄉村規劃時,要注重優化城鄉用地布局,一方面要守牢18億畝耕地紅線,切實保護農業生產空間;另一方面要合理確定農村產業發展用地空間,增加鄉村就業容量,方便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三是鄉村規劃要體現和美鄉村理念。和美鄉村是黨的二十大的新提法,之前是美麗鄉村。一字之差,要求大不一樣。美麗鄉村突出鄉村生態環境的外形之美,而和美鄉村更多的是強調鄉村的內神之美,也就是鄉村的“魂”和“神”。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和合”,注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內心的和諧,而和美鄉村也如此。這就需要我們在編制鄉村規劃或培養鄉村規劃師時,要貫穿和美理念,注重鄉村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延續村落文化機理,注重鄉村的“和而不同”,加強傳統村落和特色風貌保護,塑造鄉村特色風貌,讓鄉村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韻鄉愁。
二、積極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向農村延伸
鄉村建設不是大拆大建另起爐灶搞新村建設,而是要解決鄉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因地制宜地確定鄉村建設的重點,積極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具體而言,就是要以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為導向,推進河南縣域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一是要持續優化農村交通網絡和客貨運輸網絡結構,加強鄉村道路建設,促進鄉村公路與鄉村產業的融合,推動城鄉客運服務均等化、農村物流服務便捷化,重視鄉村道路質監和養護,及時對鄉村道路、危橋等安全隱患開展排查、整治。二是要不斷加強鄉村防汛、灌溉、供水等設施建設,大力推進縣域城鄉供水管護一體化、鄉村建管市場化、鄉村飲用水源地表化、鄉村自來水普及化、鄉村供水工程規模化、供水服務標準化。三是要不斷加強農村配電臺區升級改造,推進城鄉配電網建設,提高鄉村供電保障能力;要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持續推進鄉村煤炭利用清潔化。四是要按照設施完善、運轉高效、多方協同、綠色創新的原則,建立健全縣域城鄉物流體系,加快推進縣域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完善農村商業體系、農產品供應鏈體系。五是要進一步推進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升級,促進數字技術與鄉村生產生活的融合,發展智慧農業,推進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推動“互聯網+”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六是要以“一站式”便民服務目標,進一步完善村級綜合服務站點,特別是要將現有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和場地整合利用好、升級改造好,為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群眾提供優良的黨務服務、公共服務和公共事業服務。七是要以提升農房質量安全為重點,加強對農房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和抗震改造,逐步建立農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要以提升農房建造品質、凸顯建筑特色與村莊風貌為目標,加強對農房建設的管理和指導,避免新建農房挖山填湖、破壞水系、亂砍老樹;加大對傳統村落、傳統特色民居、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以及鄉村文物古跡、農業遺跡、民俗風貌的利用保護力度,特別是要做好其防火、防震、防垮塌工作。八是要統籌好農村改廁和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以及村容村貌整體提升工作,穩步提高鄉村衛生廁所改造力、生活污水治理力、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力和村容村貌整體提升力。
三、切實增強鄉村基本公共服務的
可及性與便利性
包括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在內的鄉村基本公共服務,是制約當前河南鄉村發展的另一痛點,也是河南鄉村振興需要填平補齊的重要短板。河南高質量推進鄉村建設,需要推動縣域基本公共服務重心下移、資源下沉,逐步形成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提質增效。一是推進縣域城鄉教育服務均等化。加強鄉村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構建城鄉學校共同體,實施教師“縣管校聘”,保障鄉村教師待遇;大力發展鄉村普惠性學前教育;鞏固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發展涉農職業教育、鄉村繼續教育,加強鄉村職業院校建設。二是推進縣域城鄉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構建協同高效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擴大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成效;加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不斷加強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要從聘用、培養、使用、收入、養老保障等方面保障好鄉村醫生待遇,使其能夠安心扎根鄉村,服務鄉民。三是推進縣域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第一,加快建立互聯互通的省市縣三級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平臺,編制《縣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推進縣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加快鄉村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社會化發展。第二,加強鄉村公共文化陣地設施建設,建好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根據各村實際建設文化廣場、文化禮堂、鄉村戲臺、非遺傳習場所等公共文化設施,全省實現縣級三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全覆蓋。第三,要不斷增加鄉村文化產品供給,打造特色文化活動品牌。引導鄉村圍繞傳統節日和重大節會組織開展更多具有農耕農趣農味、充滿正能量、形式多樣接地氣、深受鄉民歡迎的群眾性文化活動。第四,開展好鄉村文化志愿服務,拓展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加強鄉村文化志愿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將鄉村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做強做大。四是推進縣域城鄉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完善城鄉醫保、低保制度,擴大參保率,及時調整養老保險、養老金待遇和殘疾人“兩項補貼”、孤兒最低養育、高齡老年人津貼;切實關愛服務好鄉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建設完善養老助殘和未成年人保護服務設施,發展農村幸福院等互助型養老,改造提升鄉鎮敬老院,建設縣級特困供養機構,構建縣域三級社會工作服務網絡。
四、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
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就河南而言,要實現鄉村建設的高質量,必須樹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一起抓、城市精神文明與鄉村精神文明一起抓的工作理念,高度重視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一是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發展。城市與鄉村關系緊密,二者是一個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無論失去哪一個,整個社會都將無法運轉。就當前而言,無論全國還是河南,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均相對滯后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設,這就需要我們必須用統籌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辦法,有效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比如,可以積極探索統籌推進二者融合發展的具體方式,積極搭建一批鄉村精神文明建設載體平臺,以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通過村規民約、家教家風的方式,不斷教育和引導廣大鄉民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意識,培育新時代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二是重視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在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鄉村文化能夠提振農村精氣神,增強農民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文明新氣象。”當前,一些地方的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傳統村落之所以衰落凋零,還有一些地方出現的人情攀比、鋪張浪費、高價彩禮、厚葬薄養、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之所以盛行,除了有城鎮化和市場經濟的沖擊因素以外,還有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繼承和創新不深、不夠的問題。因此,河南要實現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高質量,必須重視優秀傳統鄉土文化的價值和作用。三是發揮鄉村精神文明示范創建的典型引領作用。開展示范創建,不僅能夠打造出一批具有典型引領作用的鄉村精神文明創建品牌,還能以點帶面地推進河南鄉村精神文明工作的整體推進。要以改陋習、樹新風為主題,定期不定期開展鄉村精神文明創建評比,將一些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美麗庭院以及鄉村好媳婦、好公婆、好妯娌評選出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煥發河南鄉村文明新氣象。要建立鄉村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機制,下力氣治理封建迷信、人情攀比、高價彩禮等不良風氣,積極推廣鄉風文明積分制、數字化典型做法,以達到文明鄉風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目的。
五、抓實建強鄉村基層黨組織,
激發鄉村治理新動能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其效能關乎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關乎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關乎廣大農村的社會穩定安寧。河南要實現鄉村建設的高質量,必須進一步加強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切實提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
要以鄉村“五星”支部創建引領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鄉村“五星”支部創建,是河南推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打造過硬支部的重要抓手,對于推動基層有效治理,推進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要組織引導基層黨組織認真對照創建標準,因地制宜制定創建方案,推動鄉村“五星”支部創建向縱深發展,實現河南鄉村“一星”全員創建、“二星”隨處可見、“三星”“四星”支部連片、“五星”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促進鄉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更強、鄉村干部的工作作風更實、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感更高。
要以加強鄉村基層組織建設提升鄉村善治水平。一方面,要健全縣鄉村治理體系功能,推動治理重心下移、資源下沉。縣級層面,強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職責,發揮其領導指揮和統籌協調鄉村治理的作用,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把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鄉鎮層面,充實加強鄉鎮工作力量,重視鄉鎮班子建設特別是選好配好黨政“一把手”,增強鎮帶村的能力。村級層面,選優配強村“兩委”領導班子特別是帶頭人隊伍,開展好鄉村振興業務專題培訓,建強鄉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頭雁隊伍”。要常態化開展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的整頓,推動基層黨組織整體進步、全面過硬。另一方面,要構建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新格局。要通過抓實建強鄉村基層黨組織,進一步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數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要不斷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方法,統籌推進鄉村治理資源傳統化和鄉村治理手段現代化的融合發展,實施網格化、數字化、精細化管理和服務,將法治化、數字化、清單制、積分制的治理方式應用到鄉村治理中,促進鄉村善治水平的提升、鄉村治理效能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