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本身具備形象思維的特性,運用形象思維開展書法教學,不但能夠強化書法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能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聯(lián)想力、創(chuàng)造力等,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由著名書法家邱振中先生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法》一書,梳理了書法與形象思維之間的關系,明確了書法藝術中形象思維的呈現(xiàn)特點,展示了書法藝術的形成過程,教授了書法藝術的欣賞與審美方法,并提煉出了獨具特色的書法理論。筆者在開展西安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西安地域書法符號文化資源創(chuàng)造力研究”(課題編號:zdw52)研究時,對該書作了研讀,認為該書對于形象思維在書法課堂的應用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第一,注重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書法課堂教學需要教師選擇形象生動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書法知識、學習書寫技巧。形象思維是基礎的書法創(chuàng)作和理論思維方式,也是實現(xiàn)書法教學功能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此,作者開宗明義地指出,書法技巧的學習和書寫能力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形象思維的支持,而且形象思維對于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都可產(chǎn)生影響,進而影響學生思維方式和處世方式的構建。作者認為大多數(shù)形象思維都以形象作為核心,故而書法課堂教學需要結合作品欣賞,配合“聯(lián)想分析法”,讓形象思維自由發(fā)散,為學生奠定書法學習的思維基礎。
第二,注重研習作品的學習和感知。作者指出,在進行書法教學時,教師應帶領學生對于書法作品展開研習,即“臨摹”。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書法形成新的認知,也能讓學生通過研習,以“量”的積累形成“質(zhì)”的變化。只有學生在腦海當中積累大量不同風格、流派的“書法形象”,才能開拓視野,把握不同書法作品的特色,形成深刻的書法認知,提高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學生能否書寫出具有自我風格的書法作品,也取決于其日常學習積累“形象”的數(shù)量和內(nèi)容之多寡。因此,一線書法教師可運用形象思維帶領學生分析、臨摹書法大家作品,重點感受作品風格,學習書法結構,積累表象知識,以便學生在書寫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并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出自我的獨特風格,為下一步的“創(chuàng)作”做準備。
第三,注重奠定基礎上的創(chuàng)作鼓勵。作者指出,在書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參與生活實踐,引導學生通過書法作品傳達情感和思想。此時,形象思維的引入有助于學生將所知所感全面呈現(xiàn),升華思想。例如,教師結合作品的歷史與人文背景,潛移默化地展開書法教學,由此令學生體悟到:“以書抒情”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應有之義,將自身精神情感和書法藝術相互融合才能體現(xiàn)書法的境界,進而指導學生運用形象思維進行大膽創(chuàng)作,賦予作品更多情感和美學的內(nèi)涵。作者進一步指出,書法初學者經(jīng)歷“欣賞”與“臨摹”兩大階段后,大多不愿意進行創(chuàng)作,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予以鼓勵,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提取平時最熟悉的章法、字體、作品、相關風格和形象,同時在創(chuàng)作中加入個人的審美情趣,并幫助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的前期布置,最終促使學生完成書法創(chuàng)作。
綜上所述,《書法》一書,側重書法教學和書法學習,同時兼顧藝術欣賞與藝術理解,可謂是一線書法教師和書法學習者的指路明燈。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美術學院金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