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閱讀這一新興的教學方式將閱讀教學由“單篇”引向“群文”,讓語文學習由個體走向群體,令課堂教學由知識講授走向探究創新,也使得語文教育由課內走向課外,可謂是打開了語文新課改的新局面。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不少教師逐漸意識到文本數量的增加并不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點,議題的創設才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緊密結合教材文本的特點,深刻把握新課標的要求,深度貫徹語文教育教學的內涵,進行合理的議題設計,才能促使群文閱讀教學價值的最大化。
由語文教育專家曹明海教授著、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育學》一書,正是基于對語文教育的本質和原理、語文課程的目標和內容、語文教材建設的理念和模型及語文教育管理、語文教師培養、語文教學設計等方面的系統探討,為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拓展了新視界,同時為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議題的設置提供了高屋建瓴的理念指導,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立足教材重視語言的建構與運用。針對近年來語文課改與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非語文”“泛語文”“超文本”“教學形式化”等現象,作者大聲疾呼:語文教育教學不能舍本逐末,要從漢語文的特性和“語言文字運用”的語用教育出發,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語用觀,讓語文課回歸語文本體,即“實實在在教語文、扎扎實實學語文”,并且提出了“學語文就是為了用語文”的思想。鑒于此,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應作為語文課程的一切教學活動、教學設計的核心指向和基本立足點。教師應在語文課上著眼于“語用”教語文,學生在語文課上也要著力于“語用”學語文。由此可見,群文閱讀核心議題的設計不能隨心所欲,而應符合語文學科的語用性質和教材文本的核心要義,體現出真正的語文性。具體而言,可以指向語文學科基礎知識,包括體裁、手法等語言運用藝術和規律;可以指向文章中相關觀點的梳理和探究;可以指向具體的閱讀策略,教學生在閱讀和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總之要緊緊圍繞“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素養和語文運用能力”這一根本宗旨而展開。
其二,立足教材重視審美的鑒賞與創造。雖然該書強調語文本體的語用闡釋和語文課程的語用特征,但作者也通過對語文審美教育的作用、內容、途徑及語文審美創造力訓練的闡述分析特別指出:語用教育并非片面強調語言使用的技術性和語言技巧訓練,而是主張在語用教育中用漢語言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詩意性、審美性、象征性等豐厚內質,陶冶學生的情感與心靈,讓學生品味、體悟漢語言的審美意蘊,促進學生的精神與性情的整體發展。由此也啟示群文閱讀議題的創設要體現對審美的追求,致力于激發學生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綜上所述,《語文教育學》一書通過對語文教育語用觀的闡釋和對語文課程語用性特點的透視,為語文課改實踐打開了新境域,也為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群文閱讀教學議題設置提供了原則、方向和內容等方面的理論依據。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許方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