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保國
2022年8月是江蘇省境內1961年以來從未遇到的連續高溫天氣,境內局部地面溫度超過40℃。
就是這樣的一周酷熱天氣,我參加了江蘇省作家協會、江蘇省交通廳聯合舉辦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主題創作實踐采風活動。
我們來到了連云港、泰州交通采風,所見的縱橫道路,及“連泰美路”延伸的“山鄉巨變”令我浮想聯翩,甚至忘記了炎熱的侵襲,特別是里下河地區農路的建設讓我終身難忘。
“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我們采風的大巴行至興化“千垛美路”——興化的千垛美麗公路地處興化西北部,路線全長66公里,途經最具有活力的興化經濟開發區、徐馬荒濕地、水上森林景區、碧水東羅、千垛油菜花海、長安北路、英武大道,串聯“1號水路”,深情擁抱興化這座水上古城。
徐馬荒是興化的原始濕地,她坐落在303縣道西,至今保留著原始生態風貌。這里水蕩一年又一年周而復始枯木逢春,一年四季天上飛的、水中游的、草里竄的小生靈們享受大自然給予它們一個向往美好生活的大家庭。
如果到此一游,從草蕩你會意外看到“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奇觀,讓游人收獲滿滿。
水上森林是水鄉古城興化一路上頗有特色的風景。水上森林是萬畝水杉,半水半樹的地貌。
森林里每年都吸引幾萬只候鳥,在這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在這樣短暫的安靜環境游玩,總會覺得有一種難已磨滅的念想。
我作為一名長期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員,在這里也不會再遇到什么“靈感阻礙”而更會暢快創作;音樂愛好者也可以在這里一展歌喉;攝影大師也會按下快門拍攝到一張張“世外驚鴻”;畫家、書法家也會揮起生花妙筆繪寫水城的意外的“水體繪畫”“水體書法”……在遠離城市的繁華中,這里就是一片安頓心靈的住所。
我們車行至興化鄉村振興示范村——千垛村,大自然賦予的鄉村田野清秀美景盡收眼底。
333、351省道穿行這里,刷新的橋,刷新的路,刷新的溪,刷新的小洋樓,刷新的村莊在藍天白云下充滿盎然生機。
道路兩旁翠綠的花草、灌木與田野上的莊稼組合成興化大美村莊的底色,形成了“千垛美路”上獨特的風景。
與遠處徐馬荒、水上森林,再聯想到春天的油菜花開的“千垛花海”的盛景,不失為人間仙境。
聽興化交通局陪同我們采風的相關領導講,千垛花海是全球四大花海之一,享譽海內外,千垛花海每年春末都熱情好客地迎接著每一位慕名而來的客人。
我覺得欣賞水城興化五湖八蕩組合“千垛美路”的風光,更會讓游人樂不思蜀。
人生步履匆匆。在千垛村我駐足觀賞,從村史館到農家樂的驛站,從人民公社時代的老會堂到水網陸路縱橫的新時代驛道,從千垛村過去到未來一樁樁一件件,那“千垛美路”延伸的“山鄉巨變”,烙印在我的腦海里永遠不會消逝。
這里不僅記載著鄉村變化的歷史,也激勵著水鄉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向往的熱情,要想富先修路,“千垛美路”就是興化百姓“金山銀山”的幸福之路。
千垛美路,潤澤萬家。她是陽光的、生態的、美麗的,她是一條鄉村振興的示范路。陪同采風的泰州交通局領導自豪地告訴我們:“水鄉的農路每一條我們都是作為藝術品來修的。”我們不管走在東羅村,還是行駛在千垛村農路上,舒緩的水泥路面都如同一條白色哈達,在水網、田間、農舍、小橋、溪邊、路旁、草地、樹木、時節莊稼之間徐徐展開,充滿了里下河地區美麗的底色。
水潤興化,讓我如癡如醉;水潤千垛,讓我心曠神怡;水潤美路,讓我怦然心動。能把一條條農路打造得如此如詩如畫,半百的我跑遍了全國東西南北,唯有興化的“千垛美路”如此唯美和唯一。
大家頂著烈日爭先恐后拿起手機拍攝定格千垛美路上的一塊塊水韻鄉景,這說明大家的心是一致的,都怦然心動——千垛美路美如畫,現代農路一枝花。
我說千垛美路是全國農村示范路不為過,她是不同人文品位和不同綠化形成的獨特魅力農村公路,千垛美路是品質超群的,既為村民帶來了方便的交通,又為游客帶來了觀賞性,我認為千垛美路是物質文明向生態文明邁進的示范性道路。
千垛美路每一處綠化都給人一種交融自然、簡潔明快、舒適優美、與人方便。
除了在水陸路規劃設計、施工上善于利用不同的地形、道路、溪邊、農舍、廠房建筑、人文景觀配合環境——靈動巧妙水鄉最美的底色就像一幅“清明上河圖”。
“千垛美路”從橋到路,每到一處都體現出一種文化和藝術的味道。
大家都知道水城興化是一個人文薈萃之地,曾經施耐庵、鄭板橋、范仲淹等都在興化留下他們的足跡,他們的故事和興化的農耕、水鄉、茶文化成為路兩旁的“沿線雕塑”“沿線小品”“長安驛站”的構件,再運用樹木花草不同的形狀、顏色、風格,配置出一年四季的色彩形成了獨特的道路風景線。
把生態文明、地域人文的景觀鑲嵌在千垛綿延農路上,不僅讓農路披上綠裝,而且其瑰麗的色彩伴以人文小品,點綴在綠樹成蔭、蓊郁蔥蘢中,更能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更成為鄉村旅游別具一格的特色。
陪同我們一起采風的興化市一位王副市長介紹說:“在烏巾蕩大橋橋頭堡、長安北路、英武大道上白天來來往往的行人車輛不停地往返。當夜幕降臨,千垛美路兩旁的霓虹燈下,網紅打卡,廣場舞步,車水馬龍,人流如織,村民們歡天喜地。”
“千垛美路”改變了興化人民的生活,改變了興化“無路可走”的歷史,20多年前我來過興化,到過興化的鄉村,走過村莊上的羊腸小道,看見的是搖搖欲墜的獨木橋。
那一條條坑洼不平的土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稀泥沼澤,讓人望而生畏。
當時興化的朋友告訴我,甭說去趟城里,就是去對面的鄰居家,也要“駕船出海”,村里土特產無法運走,外面的農業信息傳不進來,嚴重制約了農業發展。
而今我眼前無數條“千垛美路”就像無數條珍珠項鏈把散落在邊邊角角的水鄉住戶一個個串在一起,使其相互為鄰。
路的延伸改變了水鄉興化農村的一切,也改變了村民的觀念。
無論你從哪里出發,無論水鄉的路通往何方,都通過條條農路快速匯入省道、國道。
近十年來,外出打工返鄉村民明顯增多,過去因為鄉村交通不便,就是想“靠水吃水”,也無法把活生生的螃蟹、龍蝦等河鮮運往城里。
現在村民清晨采摘的瓜果、蔬菜,撈上來的河鮮中午就能登上城里人的餐桌。
地地道道的綠色食品,帶給城市市民健康,也帶給村民源源不斷的財富。
農耕時代的“千垛小路”是幾代人走出來的,如今的“千垛美路”卻是現代交通人修出來的,正是他們的無私奉獻,“壘土成垛、擇高向上”的創新敬業精神,才能踏平坎坷修出一條條財富通途,才有了縱橫交錯、密如蜘網的“千垛美路”,不僅四通八達,快捷安全,而且暢潔綠美,風景如畫,成為全國鄉村振興的示范區及鄉村旅游的盛景。
我與采風團沿著“千垛美路”的一座又一座的驛站,聆聽美女導游的講解,終于明白了“千垛美路”不僅讓興化交通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且助力興化的社會、經濟、文化的融合發展。
可以肯定“千垛美路”將會擔負興化經濟騰飛的脊梁,她的第一站就是興化經濟開發區,是興化人民創造財富的源頭,也是“千垛美路”上最為活躍的重要節點。
隨著每天源源不斷的生產物資通過“千垛美路”進入生產車間,經過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后,又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四面八方,生產要素在這里快速聚集,催生了一個又一個發展的強勁動力。如果說把“千垛美路”比喻為一輛汽車,那么開發區就是一臺馬力十足的發動機,強勁、澎湃、奔放的旋律,是“千垛美路”上最為催人振奮的音符。
千垛美路承載的不僅是興化市重要的交通樞紐,更是興化農村主要的經濟命脈。隨著興化農業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生活會越來越好,農民素質會越來越高,農村的面貌會日新月異,農村與城市的差距會越來越小。而農路,正是這輝煌業績的締造者。
席勒曾經說過:“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生存體驗,這本身將是一場革命。”站在千垛農路上,可以放飛自己的想象,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梳理和審視。
路在腳下,在無窮無盡地延伸。走在千垛美路上,我貪婪地呼吸著烈日的味道,側耳聆聽烏巾蕩大橋下吹來的陣陣微風的聲音,凝望著烏巾蕩大橋上空潔白的云彩和藍天底色。一路走來,感慨萬千。
當鄉村農路成為鄉村風景,她吸引著人們的眼睛,千垛的農路美麗得讓人心動,人們喜歡之,欣賞之。
走在如此美麗的農路上,人人都會從心底深處愛惜她、保護她。稱贊千垛農路,采風的作家們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個字:“美!”
“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千垛美路“四好”不缺,也是興化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千垛美路給興化百姓帶來了人氣、財氣、運氣,也為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
“水清、綠透、文昌、城秀”的千垛美路已經成為里下河地區一張最亮麗的名片——最美的底色。一路采風,一路走來,一路風情,“千垛美路”讓我魂牽夢縈的“萬種風情”,一種在都市里無法感受到的愜意溢滿了我每一根血脈,讓我的心情不由自主愉悅起來。
“踏平坎坷成大道”——千垛美路,一個醉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