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圍繞“做好‘土特產文章”作出重要部署,傳遞出一個重要信號——發展鄉村特色產業,關鍵要找準路子、突出特色。
為了進一步了解家鄉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蔬菜產業發展狀況,全國農業展覽館工程廣告中心項目經理靳紅彬于2023年春節期間,結合自身參與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展示體驗館建設工作中的經驗和體會,對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蔬菜產業及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扶溝辣椒、扶溝西瓜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走訪。其間,靳紅彬調研了扶溝縣蔬菜研究院,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韭園鎮田張靳行政村,及河南省扶溝縣柴崗鄉袁樓村、梅橋村、朱崗村;并與扶溝縣農業局、扶溝縣韭園鎮政府及村民等進行了深入溝通。
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地處豫東平原,縣域面積1163平方公里,是“中原菜都”。扶溝縣蔬菜種植歷史悠久,韭園鎮在明朝嘉靖年間就以種植韭菜而得名,20世紀80年代初,就引進日光溫室生產技術,建設蔬菜溫室近千座,為后來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扶溝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我國“南菜北運、北菜南下”的最佳過渡帶,加上扶溝交通便利,大廣、鹽洛、安羅三條高速貫穿全境,鄭合高鐵穿境而過,位于鄭州1小時經濟圈,便于蔬菜的銷售運輸。
蔬菜生產成農業增效增收主導產業
近年來,扶溝縣以建設“中原菜都”為目標,立足全省、放眼全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蔬菜生產已成為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目前,全縣耕地面積124萬畝,瓜菜種植面積52萬畝,年均產量310萬噸,產值46.8億元;蔬菜生產合作社128家,市級以上蔬菜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千畝以上的蔬菜園區12個,現代化規模育苗工廠12家,是河南省蔬菜生產第一大縣。2017、2018年“扶溝西瓜”和“扶溝辣椒”相繼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2019年-2022年“扶溝辣椒”“扶溝西瓜”“扶溝葡萄”等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省級“農產品全縣公共區域品牌”;“扶溝辣椒”還被評為“全國最具影響力蔬菜區域公共品牌”;“天御紅”被評為“全國蔬菜十佳暢銷品牌”;“南北綠久”被評為全國知名產品品牌。
扶溝縣現有“三品一標”產品76個,扶溝縣曹里鄉、柴崗鄉梅橋村、汴崗鎮于營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扶溝縣被中國人民大學認定為“品牌農業案例研究基地”。扶溝蔬菜銷售已實現了“南下北上、進京入海”。帶動種菜農戶1.2萬戶,扶溝縣77.02萬人,65.89萬人農村人口,蔬菜從業人員達12.36萬人,蔬菜產業收入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7%,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扶溝蔬菜在戰疫情、促復工、保供給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南菜北瓜 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聲名遠揚
“扶溝辣椒”“扶溝西瓜”通過農業部地理標志認證后,扶溝縣加大產品品質保純保護及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開發、示范和推廣力度,不斷優化種植技術,提高產量和品質,有序延伸產業鏈條,整體形成了育種、育苗、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條,部分生產企業形成了產銷加、收購儲、農超對、分揀包、冷鏈運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扶溝辣椒”主要產品有鮮椒、炕椒、泡椒、辣椒斷、辣椒碎、辣椒絲、辣椒醬等,實現了提高抗災能力、產業增值、農民增收的目標,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22第五屆河南(鄭州)國際現代農業博覽會上,辣椒唱起了主角,在全國真正叫響了“河南辣”品牌。“扶溝辣椒”主要有朝天椒、草莓椒、天宇高辣椒、線椒等品種,由于品質好、辣度高、紅色素含量高,特別受到全國人民群眾的青睞。“扶溝辣椒”現種植面積25萬畝,產量達10萬噸,產值15億元;“扶溝西瓜”種植面積已達30余萬畝,“扶溝西瓜”原來以田間地頭內銷售為主,現大部訂購遠銷廣東、福建、江蘇、上海等地。同時,依托黃瓜種植面積和技術全國領先的優勢,致力打造中國黃瓜第一品牌,積極申報“扶溝黃瓜”為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產品。在“扶溝西瓜”“扶溝辣椒”“扶溝黃瓜”三大品牌并駕齊驅的帶動下扶溝縣形成了南菜北瓜,辣椒遍地開花的生產格局,讓扶溝成為有定價話語權的全國蔬菜主要集散中心之一。
多措并舉助力地方產業發展
以“扶溝西瓜”“扶溝辣椒”為代表的扶溝蔬菜產業實現了產業增值、農民增收的目標,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調研中個人感覺在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農業科技助力、人才隊伍建設、品牌建設、銷售風險防控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關于扶溝縣蔬菜產業的發展提供五點個人建議。
加強保護,壓實責任。食品安全大于天,基層政府責任重大。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首次在法律層面明確加強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和管理,要求鄉鎮政府應當落實監督管理責任,協助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扶溝蔬菜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要持續推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推動構建“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鄉鎮監管員和村級協管員、信息員隊伍,提高基層監管能力,確保“最初一公里”農產品質量安全。
科技引領,提供支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蔬菜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要進一步引導科研團隊、科研設備等科技資源要素向農業領域流動,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建設搶占蔬菜科技制高點。加大與農業科研部門、高等院校合作力度,發揮好河南農業大學扶溝蔬菜研究院科研基地作用,重點做好優良種苗培育、栽培技術創新、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推廣工作,為扶溝蔬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政策扶持,引才育才。人才興才能產業興,讓扶溝蔬菜產業更有“品”,離不開強大的蔬菜專業人才隊伍。要發揮好河南綠久種苗研究中心、扶溝蔬菜研究院“孵化器”作用,不斷培養蔬菜專業人才,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引才育才力度,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積極支持青年農業科技人才,要培養好本土人才,還要引得來外地“鳳凰”,要讓人才育得成、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以人才振興賦能鄉村振興。
加強管理,打造品牌。擦亮“扶溝蔬菜”這張名片,要加強品牌管理,促進品牌營銷,實現由“賣原料”向“賣加工品”“賣品牌”轉變。要加強產品宣傳推介,通過舉辦和參加地理標志農產品展覽展示、文化節慶等活動,依托地標農品中國行、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展示體驗館等公益平臺擴大品牌影響;要建立品牌展覽展示場所,講好地標故事;要定期舉辦地理標志農產品為主題的文化節、專題推介等活動;利用展覽展會、產品推介、宣傳片、廣告等方式,開展品牌宣傳;利用產品體驗、線上平臺、包裝設計、文化創意等多種形式,提升市場營銷能力。
預防滯銷,暢通銷路。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針對去年出現的部分省域蔬菜滯銷情況,要增強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防控機制。政府和職能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主動對接各地大主場和農產品加工企業,衛健和交通系統要為蔬菜運輸開辟“綠色通道”,充分發揮冷庫等倉儲保鮮設施的“蓄水池”作用,充分利用新媒體和電商平臺,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網紅直播帶貨加電商等方式進行銷售,保障菜農銷售渠道暢通,助力菜農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