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欣屏

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101.55萬輛,超過第二名上海的99萬輛,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的城市。圖/ 視覺中國
力壓上海!
據統計,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101.55萬輛,超過第二名上海的99萬輛,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的城市。
西安的異軍突起出人意料。憑借著277.5%的驚人增速,西安一舉完成對上海的反超,成功登頂。同時,也推動了西安經濟快速增長。2022年,西安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9%,兩項增速均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
新能源汽車第一城,為什么是西安?
2022年是新能源汽車爆發之年。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增長96.9%和93.4%,市場占有率達到25.6%。
從城市來看,擁有特斯拉的上海,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為56.%。另一個新能源汽車強市,廣西柳州市產量達65萬輛,但同比增長僅35.5%。新興西部城市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量預計達36.9萬輛,同比增長142.5%,而西安更是同比增長277.5%。西安和上海產量相近,但增幅遠超上海。
當行業風口呼嘯而來,西安成為這一輪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受益最大的城市。但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西安為這一天已經準備了13年。
早在13年前,西安就已著手引進比亞迪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2009年,西安比亞迪新能源產業基地開工。隨后幾年內,比亞迪在西安先后實施純電動客車項目、年產3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擴產項目、年產30吉瓦時動力電池項目、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增產擴能項目及北方綜合研發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布局了整車、電池、電機、電控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
任何產業的壯大并非依靠“一枝獨秀”,而是產業鏈的整體提升。西安把招商引資作為“關鍵一招”,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吸引聚集了一批新能源汽車企業。
除比亞迪以外,西安還聚集了三星環新、眾迪鋰電池、法士特、航天民芯、特銳德等一批龍頭企業。依托比亞迪、法士特、三星環新動力電池、聯合汽車電子等重點企業,構筑起“研發設計—核心零部件—整車制造—汽車后市場服務”完整的產業鏈條,涵蓋整車、零部件、汽車電子、動力電池等關鍵環節。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也是附加值最高的環節。西安聚焦這一關鍵環節搶先布局,現有動力電池項目總產能超過60GWH,成為全國最大規模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目前,西安已形成“一南一北”兩大汽車產業集聚區:城南集汽車新技術研發、應用、測試為一體的高新區汽車產業集群;城北集商用、乘用車和汽車零部件為一體的渭北汽車產業集群。
在產業政策方面,2018年,西安出臺《西安市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西安市汽車產業鏈發展推進方案(2018—2025年)》和《關于推動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
2021年,西安又印發《關于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汽車制造業的40%以上,產銷規模穩居全國前列。
今年的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實施產業倍增計劃,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構筑新優勢,其中包括做大做強支柱產業,以及突出抓好包括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在內的重大產業項目建設。
受疫情沖擊情、芯片斷供、原料上漲等影響,2022年很多新能源車企異常艱難。然而比亞迪卻逆勢崛起,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186.35萬輛,同比增長208.64%。
隨著比亞迪“風生水起”,深圳、西安、長沙、常州等主要生產基地亦迅速崛起,顛覆了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
西安101.55萬輛新能源汽車中,僅比亞迪生產基地就生產了99.5萬輛,占比達97.9%。西安比亞迪年產值去年首破千億,跟上海特斯拉相當。可以說,比亞迪以一己之力,將西安送上了“新能源汽車第一城”的寶座。因此有評論說,搭上了“比亞迪快車”,西安“躺贏”。
事實上,西安與比亞迪早已深度“綁定”。從2009年開始,比亞迪一直在加深新能源產業的西安布局。目前,西安已成為比亞迪繼深圳總部外,發展質量最高、布局產業最全的北方基地。截至2022年底,比亞迪已在西安布局企業超20家,形成了包括乘用車、商用車、電機、動力電池、汽車金融、軌道交通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格局。
比亞迪為何鐘情西安?其實,西安是比亞迪“汽車夢”開始的地方。2003年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曲線”獲得生產資質,成為繼吉利之后第二家民營轎車企業。
雖然一開始比亞迪是因為牌照而選擇西安,但隨著雙方合作的加深,西安的產業基礎、投資環境、配套設施、人才資源等讓比亞迪都非??粗?。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在公開場合提到兩個故事:一次是王傳福在深圳過生日,西安市領導登門道賀;一次是王傳福在西安轉機,雖然僅停留一個半小時,西安方面卻專門為其準備了豐盛的午餐。
王傳福說;“這種尊重讓我感到非常驚訝、非常驚喜。因為有的城市只是提出一個服務的口號,而西安真正在行動,把尊重企業家、服務企業家上升到了行動上。這樣的待遇我在全世界都沒有遇到?!?/p>
2021年12月,總投資150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落戶西安高新區,創造了當天簽約、當天開工的速度。“西安速度”也令人驚嘆。
“西安一旦騰飛,就會比別人飛得更快。”王傳福曾如此評價。
正是基于良好的合作體驗,比亞迪多年來持續“重倉”西安。西安與比亞迪,可以說是相互成就。
2022年,比亞迪汽車銷量超過特斯拉,以186.3萬輛的成績,坐穩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頭把交椅。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形成比亞迪和特斯拉兩大全球品牌對決的格局,也形成了上海和西安東西兩個城市引領的格局?!皷|有上海特斯拉,西有西安比亞迪”。
2022年西安比亞迪和上海特斯拉分別為100.8萬輛、71萬輛,增速分別為145%、48%。不論產量、增速,比亞迪都要略勝一籌。可以說,西安“超車”上海的核心原因,就在于西安比亞迪“超車”上海特斯拉。但目前,雙方差距微乎其微。接下來,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的爭奪戰仍將在上海、西安之間上演。
不過,產量并非衡量產業實力的唯一指標。面對上海、深圳、合肥等眾多實力強勁的“全能”選手,作為“后起之秀”的西安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仍有不少短板亟待補齊。比如,相比其他老牌汽車重鎮,西安汽車產業規模相對較小。特別是西安零部件生產企業數量多,但規模小而分散,本地配套率低、體系水平不高,產業內各環節間聯系不夠緊密,企業間合作較少,沒有形成互利共贏的整體,難以形成聚集效應。
陜西省統計局曾發布《西安汽車產業鏈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指出,“除陜汽、比亞迪等大型企業集團外,大部分企業不具備自主開發能力,汽車制造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僅為2.3%,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
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還處于變革時期。隨著能源價格的波動,以及產業“風口”來臨,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紛紛開始擴大產能,形成第二輪布局,各大城市也紛紛展開了新的重大項目招商競爭。2022年只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的起點。今后3到5年才是西安在汽車領域實現‘換道超車、帶動全產業能級提升的重要窗口期。
隨著城市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產業格局將快速演變。西安要保住產量“第一城”的寶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還需更上一層樓。
(作者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新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