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強
干事擔當,是干部的職責所在、價值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干部能力建設提升到全局高度和戰略視野,特別提出領導干部要具備“八項本領”和“七種能力”。增強“八項本領”與提高“七種能力”構成了一個科學的體系,具有清晰的邏輯關系和豐富內涵,是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更加錯綜復雜。面對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的復雜環境和困難挑戰,如何在擔當斗爭中增強本領、提升能力,成為擺在各級領導干部面前的重大課題。
在擔當和斗爭中增強本領、提升能力,核心是要堅決捍衛“兩個確立”,錘煉“烈火丹心鑄忠誠”的堅定信念
衡量干部是否有信念堅定,關鍵看是否對黨絕對忠誠。對黨絕對忠誠,是黨員干部的生命線,是堅定理想信念的最好詮釋,更是增強本領、提升能力的最大根基。
只有對黨絕對忠誠,才能經得住各種風險考驗、經得起風吹浪打,在關鍵時刻沖得上、頂得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遭遇的風險挑戰風高浪急有時甚至是驚濤駭浪,其復雜性、嚴峻性前所未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守正創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核心、全黨核心的掌舵領航,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特別是“兩個確立”這一重大政治命題,為走好中國式現代化的趕考之路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指引和堅強的領導保證。
始終把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絕對忠誠作為領導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質,任何時候都不能含糊。要始終把對黨絕對忠誠放在首位,強化擁護核心、捍衛核心的政治自覺,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強黨性立場和政治意識,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在大是大非面前頭腦清醒、旗幟鮮明,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在擔當和斗爭中增強本領、提升能力,關鍵是要始終堅持“兩個導向”,涵養“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
目標是奮斗的方向,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要著力解決的現實問題是為人民服務,要在擔當和斗爭中增強本領、提升能力,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踐行宗旨,就是對人民飽含深情,心中裝著人民,工作為了人民,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密切聯系群眾,堅定依靠群眾,一心一意為百姓造福。”為人民服務,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奔向中國式現代化新的偉大征程中,要始終聚焦“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個時代課題。既要以目標為著眼點,在統籌謀劃、頂層設計上下功夫;又要以問題為著眼點,在補短板、強弱項上持續用力。
堅持目標導向,主動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強化“民生問題無小事”的共識,大力弘揚求真務實作風,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要從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期盼出發,真正重實干、辦實事、出實招、求實效。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的原則,抓好頂層設計和任務落實,把發展需要和現實能力、長遠目標與近期工作統籌考慮,真正把資金用在要緊處、民生急需處、群眾關心處,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堅持問題導向,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調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領,把問題作為研究制定各項政策制度的起點,從問題最集中的地方和最突出的方面入手,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堅持把擔當和斗爭精神體現在破解難題上,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斗爭勇氣,多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要堅持對歷史負責,不怕得罪人,不回避矛盾困難,努力解決好因制度、時機、財力等原因遺留下來的具體問題。
在擔當和斗爭中增強本領、提升能力,重點是要牢固樹立“三種思維”,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戰略定力
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面對當前嚴峻復雜、錯綜紛繁的困難局面,要以趕考的清醒意識積極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要有系統思維。牢固樹立系統觀念和辯證思維,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提高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能力。針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要素制約,堅持系統思維,加強整體性推進,打好節約集約發展“組合拳”。一是要嚴控新增建設用地,遏制土地過度開發;二是要強化“畝均論英雄”共識,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現有存量畝均產出效益;三是要積極盤活利用低效和閑置用地,喚醒“沉睡”資源;四是要加快“騰籠換鳥”步伐,積極招引一批優質項目,向存量要空間,以質量謀發展。
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要有市場思維。市場思維,就是要尊重和順應市場規律,以市場為導向,重視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運用市場化手段抓改革、謀發展。綜合運用財政、金融、價格杠桿等多種手段,通過技術、質量、環保、安全、用地、能耗等標準倒逼,著力減少無效供給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踐一再證明,誰能把握市場經濟規律,遵循市場競爭法則,科學運用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誰就能獲得更充分的發展活力,求得更快的發展速度,實現更好的發展質量。
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要有底線思維。堅持底線思維,是推動一切工作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要堅持并善用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始終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和最全措施,有效維護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回首過往,雖然走過萬水千山;展望未來,仍需不斷跋山涉水。“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就是擔當和斗爭的過程,要在擔當和斗爭中增強本領、提升能力。既要堅定“付出總會有回報”的信心,更要增強“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勇氣;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覺,更要有“干成事、不出事”的本領;既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第24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員,中共江蘇省溧陽市委副書記、溧陽市人民政府市長)
責任編輯:劉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