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雨臻


關鍵詞:地域文化;古城民宿;文化基因;民宿設計
近年來,我國民宿業發展迅速,隨著湘西古城旅游行業的發展,批量生產的網紅民宿逐漸成為主流,而這一現象體現出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受到工業化的沖擊。標準化民宿的出現導致景區民宿風格失去了地域文化特色,失去特色的設計風格不僅會破壞當地的歷史文化風貌,也會使游客產生審美疲勞。湘西擁有獨特且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古城民宿設計需要與當地地域文化特色產生聯系。基于此,文章對湘西地域文化與古城民宿設計的融合進行研究。
1 湘西地域文化概述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具有地域特征和地域屬性的文化形態[1]。地域文化的形成是由地區環境與社會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發展而成。地域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地域文化與文化具有相似的特征和表現,都存在規模化的呈現方式,在不同的群體中表現也不同。研究不同地域的文化符號、行為模式與文化的發生和發展規律,是研究地域文化的基本準則[2]。
湘西州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歷史上長期的人口流動造就了獨特且多元的地域文化。湘西州地處于湖南省西北地區,位于四省交界處。人口由多民族融合而成,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占半數以上,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又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巴楚文化與漢文化等是湘西地域文化形成的源流,早在夏商時期,湘西地域文化就已經出現早期巴文化的特征,后經過多文化的共同融合發展,形成了現在的湘西地域文化。
2 古城民宿的概念
民宿的概念起源于日本,在中國已經有三十多年的發展史,最初以農家樂與私人賓館居多。民宿本身區別于傳統的酒店和飯店,現多以本地個體戶利用自家空置閑房待客,以家庭模式經營為主。民宿規模可大可小,在古城與村落中,民宿多數以單棟或院落型建筑為主。目前的古城民宿多建設于景區內部,通過對當地地域文化特色符號的提取和轉換,將當地傳統文化基因通過不同的設計手法融入民宿環境中,在滿足游客的文化體驗與精神需求的同時展示當地文化特色的獨特性與延續性。
3 基于湘西地域文化的古城民宿設計意義
3.1 保護湘西地域文化的原真性
我國民宿業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過快的增長模式使民宿設計逐漸工業化。隨著世界信息交流的增大與工業科技的進步,多元文化的融入對本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傳統地域文化具有歷史性與獨特性,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多元文化的沖擊對傳統地域文化的影響難以逆轉與消除,所以在設計古城民宿時,需要尊重與保護當地的特色文化。古城民宿作為人們必要的生活居住場所,應肩負起湘西地域文化特色傳承與發展的重任。
3.2 建立湘西古城文化旅游形象
湘西具有豐富多樣的古城鎮文化,例如鳳凰古城、里耶古城、阿拉鎮等。其中,湘西鳳凰古城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湘西熱門的旅游景點之一。湘西古城豐富的地域文化特色需要在設計中表現和傳達。民宿為大量的外來游客提供了旅游住所,成為了當地地域文化的傳播載體。通過古城民宿設計,創新當地地域文化的表現形式。在民宿設計中運用空間環境氛圍向人們展現當地的風俗習慣與生活生產方式。在設計中融入湘西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提升游客的文化體驗,有利于湘西“文化古城”形象的建立。
3.3 推動湘西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地域文化在古城民宿設計中具有重要意義。民宿本身具有多樣性和本土化的特征,流動性較強,比起模式化與標準化的大型酒店更能在建筑及空間設計上展示地域文化的特點。重視湘西地域文化特色,發掘出能夠保護湘西地域文化的獨特路徑,以此推動當地地域文化的傳承發展,同時加強人們對湘西地域文化的認識。
4 基于湘西地域文化的古城民宿設計方法
4.1 構建湘西地域文化基因譜系
在文化基因中,“基因”的概念來自生物學。與生物學上生物遺傳基因的概念相似,文化基因是人類文化系統中的遺傳密碼[3]。文化基因作為文化構成與傳播的單位,是地域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本質特征[4]。構建湘西地域文化基因譜系圖需要識別地域文化構成要素的內在形式。并且根據邏輯關系將地域文化的構成要素進行有次序地解構與排列,最終形成完整有效的地域文化基因譜系圖。作為一定區域內人的行為模式整合,地域文化內涵一般由三個方面構成:物質、制度和精神[5]。這三方面的構成要素可以從符號上進行理論區分,并進行分析研究,但是人的行為模式本身就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所以在研究的過程中需要關注符號背后體現出的深層含義。
湘西地域文化基因譜系需要在符合地域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進行構建。根據地域文化的內涵特征,將湘西地域文化分別從巴楚文化、建筑文化、生產生活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等方面進行文化基因譜系的構建(如圖1)。物質文化體現為人們為生活生產所創造的、通過物質載體展現出的文化,包含建筑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器具文化等。非物質文化則是具有歷史藝術價值、通過長期的社會實踐形成的制度與精神文化等,大多以歌舞藝術、民間風俗、宗教信仰等形式長期存在。
將湘西地域文化基因進行分類整理以構建完整譜系:
1)湘西地區巴楚文化基因的歷史成因復雜,源遠流長,與當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關,湘西州處于四省市交界的地方,當地的地域文化是與多元文化融合發展而形成的。鄭英杰認為湘西文化是以土著文化為潛流,以楚文化為主流,以巴文化為干流,以漢文化為顯流的多元文化于一體的地域文化[6]。巴楚文化體現在湘西各族土著文化上,先后受到巴文化與楚文化的影響,在兩種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具有巴、楚文化特征的地域文化,如神女傳說就是巴楚文化中具有浪漫色彩的精神文化內核 [7]。
2)物質文化基因是為人提供物質需要的文化載體。物質文化的主要構成為建筑文化基因、器具文化基因、服飾文化基因與餐飲文化基因等。湘西建筑帶有強烈的地域文化歷史特點,是具有代表性的物質文化基因之一,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土家族吊腳樓。吊腳樓屬于干欄式(干闌式)建筑,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大多數的學者認為干欄式建筑的起源是遠古巢居,古代文獻中也有相關原始人類巢居的記載[8]。湘西州地處于武陵山區境內。武陵山區地勢起伏較大,內有河流環繞,當地常年潮濕多雨,氣候變化復雜。吊腳樓是當地村民為了適應環境而建,建筑大多采用當地的材料建設。吊腳樓往往造型多變,臨河而建,最典型的特征為純木結構框架,以榫卯形式搭建,底部多架空,懸立于河岸與山坡,在地勢不平時,改變底層木柱的高度以維持建筑的平衡。一般的吊腳樓分為上下兩層,底部潮濕不平,當地村民大多用來放置雜物、養殖家畜,上層空間一般是居住場所。最初湘西民居在土司管理時期,建筑空間沒有明顯規制,多數以火塘為主進行布置。后來在清朝的雍正時期,在“改土歸流”制度的實行下,當地建筑空間受到漢文化因素影響形成三開間形式,正中的堂屋一般用于供奉祖先,兩側為居住的廂房[9]。土家族人對吊腳樓的外部裝飾十分重視,長期以來在較為封閉的環境與少數民族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湘西展現出獨特的建筑藝術魅力。吊腳樓的建筑裝飾一般分為結構裝飾、功能裝飾與輔助裝飾三種,裝飾部位主要分布在屋脊、檐柱、挑枋、欄桿、門窗、屋面、柱基等部位。裝飾花紋繁復多樣,多為吉祥紋樣,紋樣帶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特征。
3)非物質文化主要分為制度文化基因與精神文化基因。精神文化基因包含人類文化心理與思想觀念形態,一般以風俗習慣、民間藝術、宗教信仰等形式呈現。而制度文化基因則表現為人類群體之間關系的文化產物。湘西地域制度文化基因以婚嫁制度為特色,具有完整、鮮明的婚嫁流程。湘西地域文化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它的發展與變化是長期以來少數民族同胞通過與鄰近漢族文化進行交流與融合,在不斷的進步中形成的地域文化基因譜系。
4.2 提取湘西地域文化基因要素
在基因譜系中,不同的文化基因由多種要素通過特殊的結構關系相互融合而成,這種要素類似于生物學中的“堿基”。文化基因的構成要素一般包括形制、色彩、高度、比例、材料、尺度、結構等,通過“堿基配對”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風格,表現出不同的地域景觀風貌[5]。對湘西地域文化基因要素的提取需經過以下幾個步驟:首先,通過建立湘西地域文化基因譜系,對湘西地域特色文化基因進行識別;其次,將具有典型民族文化特色基因的外在表現進行轉譯;最后,轉譯的基因通過現代主義設計手法進行表達。提取湘西地域文化基因,可以將湘西地域文化與古城民宿設計相結合,不僅可以創造出具有特色的旅游新模式,也可以在民宿業快速發展的今天,避免市場上過多模板化的民宿出現,造成古城歷史文化景觀風貌的破壞。通過提取湘西地域文化基因的外在表現(如表1),歸納與整理湘西地域文化的基因要素,有利于湘西地域文化特色與古城民宿設計的融合,增加邏輯性與真實性。
5 基于湘西地域文化的古城民宿設計思路
5.1 湘西地域文化基因與建筑形態相融合
建筑形態設計是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現湘西地域的建筑文化基因,民宿是游客了解當地文化的直接載體,也是當下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古城民宿進行改造或者修建時,需要尊重和保留湘西地域建筑的歷史文化形態。通過對于湘西地域文化基因的構建和提取,在設計中將湘西地域文化基因要素與現代元素相結合。(1)采用傳統干欄式建筑構架的基本思想,將建筑進行挑高。根據湘西地理位置特點和環境氣候,干欄式建筑形式在通風防潮方面體現出優勢。無論是木結構建筑還是鋼混結構建筑,底部架空都能解決地勢不平和多雨潮濕等問題。(2)建筑材質運用環保的裝飾材料。堅持設計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湘西民宿設計的核心理念,設計材料應盡量取自于當地,尊重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環境氣候,不對當地自然景觀環境和建筑風貌進行破壞。同時將當地傳統材料進行改造,采用現代建筑中的科技水平,完成對古城民宿建筑材質的創新形態。(3)建筑材料運用貼合自然環境的色彩。色彩的搭配會較大程度地影響建筑設計的氛圍感。建筑設計的前提是與自然環境相呼應,例如,鳳凰古城有沱江穿過,建筑色彩需要與山石、河面及綠植顏色遙相呼應,共同營造自然的居住氛圍。(4)建筑形制符合傳統形式,不做過多的修飾與夸張設計,避免破壞當地的建筑風貌。湘西地處四省交界處,城市化進度較為緩慢,還保留著較多的傳統建筑形式。在古城民宿設計時,建筑形態需要保持原真性。
5.2 湘西地域文化基因對空間功能的改造
在古城民宿中,室內空間設計是進行地域精神文化與民族歷史、民族特色表達和傳播的核心區域。湘西地區的室內空間功能具有明顯的特征,多以堂屋作為室內的中心,堂屋以會客、祭祀、家庭活動為主,兩側設有對稱的廂房,一側廂房中設有火爐,作為人們烹飪聚會的場所,體現出小農經濟體制下少數民族人們的生活方式。古城民宿的空間設計需要體現當地特色的生活方式,給予游客以當地民俗藝術文化形式的切身體驗。比如湘西銀器制作體驗、湘西剪紙文化體驗等,都可以融入古城民宿的空間設計中,增加民宿文化韻味與空間互動體驗。
5.3 湘西地域文化基因對空間裝飾的豐富
空間裝飾藝術是民宿室內設計的重要內容,民宿空間設計中的情感表達是除了滿足功能性之外的重要元素,在室內空間中,人類精神文化與情感的表現是設計的重要方式[10]。空間裝飾不僅是對室內環境的美化,更是一種文化情感的表達方式,單純的裝飾樣式的復制無法達到人在空間中的精神滿足。現代室內裝飾設計風格變化多樣,有些不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家具與裝飾品卻占據了中國部分的市場。在古城民宿的設計中,室內裝飾設計應盡量避免風格混雜。湘西地域文化已經形成了多樣的裝飾紋樣和獨有的文化魅力。豐富的色彩搭配更加凸顯了湘西地域文化的神秘與包容的特點。在湘西地域文化基因的基礎上進行空間裝飾設計,不僅可以豐富室內空間,還可以提升民宿室內精神空間的創造與文化情感的表達。
6 結語
湘西地域文化基因的保護與發展與古城民宿設計是相互聯系且相互影響的。湘西地域文化基因需要通過古城民宿設計進行創新與傳播,推動地域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古城民宿設計也需要地域文化基因賦予它以深刻的內涵,提升民宿設計的活力與生命力。文章通過構建湘西地域文化基因譜系,提取湘西地域文化基因的要素,將歷史文脈、風土人情、生活生產方式融入新的居住空間中。在建筑與空間中表達地域文化內涵,在文化中創造旅游價值,在旅游中提升文化活力。古城民宿作為地域文化表達的載體,在人與地的交流中充當媒介。在民宿設計中要了解當地的文化內涵,切身地感受當地的歷史文化、地理條件與人文特征。因此,古城民宿設計研究對保護湘西歷史人文環境、維護湘西地域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