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莉 張征
受環境污染、生活節奏加快等因素影響,胃腸道腫瘤發病呈上升趨勢。據統計,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一;大腸癌發病率占第三位,死亡率居第四。
什么是胃腸道腫瘤
胃、小腸、結腸和直腸部位發生的腫瘤統稱為胃腸道腫瘤,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原發于胃部的腫瘤,主要包括胃腺瘤、胃癌、胃惡性淋巴瘤以及胃肉瘤等。腸道腫瘤主要包括小腸腫瘤和大腸腫瘤。其中,小腸腫瘤包括小腸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小腸惡性腫瘤包括惡性淋巴瘤、腺癌、平滑肌肉瘤、類癌等;大腸腫瘤包括結直腸腺瘤、結腸癌、直腸癌等。
發生在胃腸道的惡性腫瘤會對人們身體造成以下影響:(1)飲食減少,部分患者不能進食,導致營養狀況不佳,進而出現低蛋白血癥,出現雙下肢水腫或全身水腫。(2)癌細胞可發生擴散,危及其他器官,如引起肝腎功能損害甚至衰竭。(3)患者可出現腹痛、腹脹等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胃腸道腫瘤的治療
腸胃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良性腸胃腫瘤,如腸道息肉、腸胃憩室等,可以通過手術切除或內鏡下治療,達到治愈的目的。對于惡性腸胃腫瘤,以手術根治性切除為主。如發生淋巴結轉移,需要做術后的輔助化療,而有放療指征的還需要做輔助放療,如淋巴結切緣陽性等。因此,腸胃腫瘤能不能治好,首先要看病理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良性可以治愈,惡性在早期也可以治愈。但如果發生轉移,屬于晚期,則治愈難度較大。
纖維胃鏡和纖維電子結腸鏡是目前檢查胃腸腫瘤常用的方法。其中,纖維胃鏡優點在于可以直接觀察病變部位,對可疑病灶直接取活檢病理檢查,且觀察范圍較大,從食管到十二指腸都可以觀察及取活檢。為提高早期胃腸道腫瘤的檢出率,可在檢查當中應用染色劑。如果發現可疑病灶,應進行活檢,在病灶四周取4~6塊組織。纖維電子結腸鏡檢查能夠同時進行腫物活檢,結直腸息肉摘除、出血點止血、腸扭轉復位、腸吻合良性狹窄、擴張等治療,其確診主要靠病理活檢。
胃腸癌的首選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也可以結合化療、放療和免疫治療。化療藥物一般包括硫酸長春新堿、環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等。
藥物治療
(1)硫酸長春新堿:一種抗腫瘤藥物,必須在有經驗的專家指導下注射使用。肝功能異常患者需減少劑量,其他禁忌證尚不明確。
(2)環磷酰胺:作為一種抗癌藥物,環磷酰胺必須在有經驗的專家指導下使用。有骨髓抑制、感染、肝腎功能損害者不宜使用或慎用;對本品過敏者禁止使用;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禁止使用。
(3)阿霉素:是一種抗腫瘤抗生素,可抑制RNA和DNA的合成,對RNA的抑制作用最強,具有廣泛的抗腫瘤譜;對多種腫瘤,尤其是消化器官腫瘤有療效。妊娠前3個月內嚴禁使用。
(4)氟尿嘧啶:在細胞內轉化為有效的氟尿嘧啶脫氧核苷酸后,通過阻斷細胞內胸苷酸合成酶將脫氧核糖核酸轉化為胸苷酸,干擾DNA合成。
手術治療
(1)腫瘤切除:切除腫瘤組織及周圍浸潤組織,可做稍微邊緣擴大的切除,清除周圍病變的淋巴結,重建受損的消化道。
(2)姑息性手術:當原發病灶無法切除時,可進行姑息性手術,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解決其相關并發癥,如腸梗阻等。
物理治療
放射治療主要是用加速器產生的X射線對腫瘤進行照射,可以把癌細胞直接殺死,適應范圍非常廣。相比外科手術,除了不需要麻醉、開刀,減少患者軀體痛苦外,還具有以下優勢:(1)對于構造復雜、難以手術的部位,如鼻咽部,放療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2)一些年齡較大,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可選擇放療;(3)可治療用于手術切除不徹底而殘存病灶的患者;(4)癌細胞遠處轉移,遠期療效欠佳,手術治療可能效果很差時,可采用放療。
目前,不少胃腸道腫瘤患者單純靠手術可能難以達到完全根治的目的,這種情況下需要在術后進行輔助放療,以殺死一些亞臨床的腫瘤,也就是手術中間肉眼看不太清楚或看不見的微小病灶,降低腫瘤復發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免疫治療
可采用香菇多糖、白細胞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治療胃腸道腫瘤,效果確切,但對治療技術的要求高。
胃腸道腫瘤的預防
(1)良好的飲食習慣:葷素搭配、均衡飲食,可以保護腸道黏膜和腸道菌群的穩定,建議多吃富含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如芹菜、菠菜、西蘭花、臍橙、火龍果、香蕉等,盡量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如洋蔥、姜、蒜、辣椒、燒烤、酒等。
(2)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不熬夜,適度運動,可有效增強自身抵抗力;避免久坐不動,保持大便通暢,預防反復便秘或腹瀉。
(3)保持好心情: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與情緒有一定關系。情緒波動較大,如過度的悲傷或喜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腫瘤的發生發展。
(4)定期體檢:可及早發現腸腫瘤癌前病變,如腸息肉、腸炎癥等,并通過及時進行手術或藥物干預,防止進一步發展為癌。